孙海龙
- 作品数:1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审美叙事与文化蕴藉
- “闯关东”是中华民族人类史上著名的三大“移民潮”之一,2008年新年伊始,央视将取材“闯关东”史实的电视剧版《闯关东》搬上荧屏,顿时火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
本文运用叙事文化理论对《闯关东》的审美叙事与文化蕴藉的...
- 孙海龙
- 关键词:《闯关东》叙事审美文化民族精神
- 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
- 2011年
- 在生态美学逐渐成为显学的背景下,生态批评的学术储备也日益丰盈,因此作为探究文学艺术这一审美意识形态规律的文艺理论研究,也应该在其哲学思想来源、理论话语原则、理论视阈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 于永顺孙海龙
-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批评文艺理论研究
- 审美叙事与文化蕴藉——《闯关东》叙事艺术探究
- “闯关东”是中华民族人类史上著名的三大“移民潮”之一,2008年新年伊始,央视将取材“闯关东”史实的电视剧版《闯关东》搬上荧屏,顿时火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 本文运用叙事文化理论对《闯关东》的审美叙事与文化蕴藉的艺术特点...
- 孙海龙
- 关键词:《闯关东》叙事审美文化民族精神
- 文献传递
- 地域文化与现代传播媒介——东北方言流行的结构质素被引量:2
- 2018年
- 东北方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受到地域、人文历史和文化等"底座"的影响和制约。这些文化"底座"作为一个整体,在潜层结构层面上规范着它的构造和特点。网络和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在传播东北方言的过程中,把它形象生动、简短直接、富有亲和力和幽默感的特点,整合成乐于听、好记住的形式,以便适应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喜好,从而使其广为流传。
- 孙海龙
- 关键词:东北方言地域文化传播媒介
- 生态美学的生态文明意义
- 2011年
- 生态美学是一种具有生态维度的新审美观,是生态文明的产物,且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将有利于实现人类用"整体观"视野看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人类"诗意栖居"的生存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和"生生之美"的文化进步观的实现,生态美学的生态文明意义莫过于此。
- 孙海龙
-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文明
- 怀旧与救赎——《百鸟朝凤》之现代性内涵
- 2017年
- 现代性作为现代化转型的"元语境",其自身充满矛盾和张力:在引领人们摆脱"蒙昧"走向理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电影《百鸟朝凤》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为叙事语境,通过影像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民间"唢呐"艺术日益被边缘化、传统礼乐制度出现礼崩乐坏的景象,以此来象征现代性给中国传统文化制度带来的断裂。电影以怀旧的情怀深情叙述着"已逝"的乡土中国文化,借此慰藉精神断裂之伤,在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在寻求着政治救赎。
- 孙海龙
- 关键词:《百鸟朝凤》怀旧情怀
- 《钢铁年代》张力叙事结构的美感特质
- 2013年
- 《钢铁年代》在叙事结构中体现出实与虚,性与爱,个人与国家等三组"相反相成"、对立合一的张力关系。文本题材选取表现为史诗性与传奇色彩并重,以性与爱的角逐推动情节发展,话语修辞的特点呈现出本性自我与时代意志的张力结构。我们在观赏电视剧过程中时刻感受着文本张力结构带给我们的一种张力美的"力感"体验。
- 孙海龙于永顺
- 关键词:美感特质
- 四平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研究
- 2014年
- 四平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东北地域文化土壤,积淀了生活在白山黑水中原始先民的心理意识,是广大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经验的形象化表达,凝聚着丰富的的文化意蕴。通过对形成四平民间剪纸艺术的东北地域文化环境的考察,探究其内蕴的萨满文化印记和民俗文化意味,并对其审美意蕴展开描述。
- 孙海龙于永顺
- 关键词:文化意蕴审美意蕴
- 爱与思的悄吟——萧红“诗心”论
- 2015年
- 文学史上通常将萧红作品风格概括为"萧红体",但对于"萧红体"的确切内涵却又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因此,在总结前人对"萧红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诗心"作为切入点来阐释"萧红体"的核心内涵会更为恰切。"小女儿"心态、东北地域文化品格及其个人情感经历是其"诗心"的主要表现形式,运用"越轨的笔致"思索女人命运的生死轮回,采用"回忆体"叙事视角将人类命运中的欢愉永恒化,是其"诗心"创作的自觉流露。
- 孙海龙于永顺王一诺
- 带你走进美的空间——电视剧《闯关东》叙事建构的审美策略
- 2012年
- 电视剧《闯关东》通过"悬置"与"逆转"的话语修辞,"功能性"与"心理性"人物观相统一的人物塑形,时空交错的场景设计和多重意象营构的审美策略,将观众带入美的空间,而成为叙事建构的典范。
- 于永顺孙海龙
- 关键词:《闯关东》悬置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