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梁
- 作品数:32 被引量:2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指令性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贮存时间对天然提取骨形态发生蛋白活性及抗原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观察贮存时间对天然牛骨形态发生蛋白 (bBMP)诱导成骨活性及抗原性的影响。方法 取 1989~ 1998年提取并于 4℃贮存的 6个批次的 bBMP,以 SDS-PAGE凝胶电泳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108只 Balb/c雄性小鼠被分为 6组,每组 18只,按 Urist方法于每只鼠股部肌间隙肌袋内植入 2 mg bBMP,术后第 7、第 14及第 28 d取材,以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测定抗体滴度及阳性染色率;以酶动力学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并观察 bBMP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1)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 8条电泳带均为多肽片段, 6个批次 bBMP的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 14× 10 3、 18× 10 3、 25× 10 3、 30× 10 3和 40× 10 3,各批次区带分布基本一致。 (2)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显示, bBMP可刺激小鼠产生弱的荧光抗体,抗体滴度 1∶ 2~ 1∶ 4,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荧光抗体的阳性染色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3)植入 bBMP后第 7、第 14及第 28 d各批次 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 P0.05)。 (4)组织学观察,在 bBMP植入第 7 d即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分化,并向软骨细胞转化;第 14 d,有大量骨软骨形成;第 28 d,见成熟板层骨,并有骨髓形成。结论 于 4℃贮存 10年的 bBMP仍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活性,植?
- 桑宏勋李丹胡蕴玉吕荣孙梁白建萍马生兵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活性抗原性
- 聚酯/钙磷盐植骨材料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 2006年
- 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领域的难题之一。而利用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骨缺损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手段。作为骨组织工程细胞载体材料需要良好的组织及细胞相容性,我们采用骨髓基质细胞检测聚酯/钙磷盐支架与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相容性,试图寻找一种有潜力的骨移植及细胞组织工程细胞载体材料。
- 孙梁胡蕴玉熊卓王万明潘与
- 关键词:细胞生物相容性植骨材料钙磷盐聚酯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骨缺损修复
- RBX—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的研制及体外释放实验
- 2006年
- 创伤后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病例。尽管目前手术技术不断提高、抗生素层出不穷,但如何有效防止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自庆大霉素珠链投入临床应用以来,局部药物释放系统(drug deliverysystem,DDS)成为令人瞩目的新疗法。但对于伴有骨缺损的患者,单纯的抗生素-DDS只能起抗感染的作用,而骨缺损的修复则要行二期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周期。而研制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 孙梁胡蕴玉王万明潘与
- 关键词:体外释放实验开放性骨折药物缓释系统
- 血管化对聚酯/钙磷盐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及支架降解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索应用生长因子促进骨移植材料血管化的方法,检验血管化对新骨形成及移植物降解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复合bBM P+bFGF及单纯复合bBM P的聚酯/钙磷盐载体材料(PLGA/TCP)修复兔桡骨15mm缺损,通过量化评价、影像学、组织学、材料降解及骨密度评价血管化对聚酯/钙磷盐载体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12W时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愈合,但复合bBM P+bFGF组与单纯复合bBM P组相比较,各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加入血管化因素bFGF可明显提高骨缺损部位的血管化程度,加快骨缺损修复速度及材料降解速度。结论:加入bFGF作为血管化影响因素后,用PLGA/TCP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骨缺损处的血管化程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相应的加速了骨修复速度及材料降解速度。
- 孙梁胡蕴玉熊卓王万明潘玙
- 关键词:桡骨缺损新生血管化
- 没髂骨再塑形的可行性研究
- 目的探讨将髂骨再塑形为预期骨解剖形态的可行性。方法按预期骨的解剖形态制模(如管状骨),按照宽=1/2管状骨周长,长=管状骨的长度取髂骨块,经内、外板间剖开髂骨块,在圆柱体上将内、外板卷制成拱状(有微骨折,但仍保持连续),...
- 张纯朴张奇孙梁陈伟冯文岭刘长城邢文钊张英泽
-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检测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产品的生物相容性,确保ARBX产品在临床上安全、有效。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及《相关生物材料和制品的企业标准 Q/JGY001-94》,进行了ARBX急性毒性试验、过敏性试验、熟原试验、骨内埋植试验、肌内埋植试验、溶血试验及细胞毒性试验。结果ARBX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豚鼠过敏反应及家兔热原反应。在兔骨内和小鼠肌内埋植,既未产生纤维包膜,也未引起淋巴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对家兔红细胞溶血率为1.2%,无溶血现象。体外细胞毒性反应指标R=0.25/0,无细胞毒性。结论ARBX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国家规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标准及企业标准,可试用于临床治疗相关疾病。
- 袁志胡蕴玉赵玉珍孟国林孙梁吕荣白建萍王哲
- 关键词: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骨缺损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兔长骨节段性骨缺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兔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检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诱导成骨活性及卵磷脂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实验动物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研究中心提供,材料由华东基因技术研究所提供。设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手术造成桡骨中上段15mm骨缺损,实验组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卵磷脂复合材料片,其中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含量为1.0mg,对照组植入单纯卵磷脂片。术后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及骨密度测定,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卵磷脂复合材料对兔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各组12只兔均纳入最后分析。①骨缺损修复的影像学表现:实验组术后4周时缺损区有大量新生骨痂形成,术后8周时新生骨痂将缺损区桥接,术后12周时达到皮质骨连接;对照组无骨痂形成。②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学表现:实验组术后4周时的骨痂为编织骨,术后8周时骨痂外层为板层骨,中央为编织骨,内有骨髓组织,术后12周时骨痂外层为皮质骨,中央为髓腔组织;对照组缺损区为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充填。③骨密度值比较:实验组术后12周时骨痂密度达到正常值的76%。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卵磷脂复合材料对兔桡骨节段骨缺损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卵磷脂可以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一种新的载体材料。
- 徐建强胡蕴玉孙梁白建萍吕荣王军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磷脂酰胆碱类骨疾病
- 颈椎前路手术中椎体撑开器的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椎体撑开器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颈椎病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该组病人术中均使用椎体撑开器。随诊22例,平均随诊时间15月,观察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节段手术后3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脊髓及神经并发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为68%。结论:椎体撑开器有助于减压操作,提高植骨融合率,有助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
- 王万明庄颜蜂李杰张志宏陈庆泉孙梁
-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手术
- 快速成型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被引量:25
- 2011年
- 背景:理想的骨修复材料除必须具有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利于血管化及迅速被新生组织替代的孔隙率,还需要有与骨组织相似三维结构。目的:检验快速成型工艺制作的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于1,4-二氧六环中并混合粉末状磷酸三钙制备成液态的浆料,放入生物材料快速成形机TissFormTM制备出直径5mm,长15mm的圆柱形人工骨载体材料。按每个材料15mg的标准,采用预湿、负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冻干3步处理,制备出活性人工骨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备右前肢桡骨中上段15mm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活性人工骨和未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单纯支架。通过影像学、组织学、材料降解及骨密度评价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结果与结论: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愈合,新生骨痂连接缺损断端并塑形,支架材料近于完全降解,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骨缺损内未见新骨形成。结果表明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可以很好的修复兔15mm骨缺损,且降解速度与成骨速度匹配良好。
- 孙梁熊卓
- 关键词:磷酸三钙骨形成蛋白桡骨缺损骨组织工程
- 中立位无症状运动治疗颈椎病357例随访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颈椎间盘的退变是一种持续存在的自然过程,在分析颈椎生物力学特点的基础上观察"中立位无症状运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0-01/2005-09在福州总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颈椎病患者357例,均知情同意。在急性期治疗后对颈椎病患者施行"中立位无症状运动",即患者颈部处于某一位置时没有颈椎四肢酸痛麻木等症状,此为中立位,以此为基准,主动限制各方向的活动范围,一般来说屈伸在45°范围内,旋转不超过30°,各方向活动轻柔和缓,避免较长时间处于某一位置。间歇性进行控制下颈部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以此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调节椎间盘内应力负荷,按照体操节律进行,4次/d,持续4周。治疗后定期通过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疗效评估标准:①优: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随访期间1年内无复发。②良: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消失后半年内复发1次,经治疗恢复。结果:35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357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其中12~24个月74例,25~36个月96例,37~48个月102例,49~60个月85例,平均38个月。①疗效优良率为89.07%。②对比观察87例患者治疗前后X射线片无明显变化;对比观察32例患者治疗前后MRI图片,其中29例无明显变化,3例椎间盘突出程度加重,症状加重,予以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结论:"中立位无症状运动"对颈椎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随访的部分X射线片及MRI显示,椎间盘的退变没有恢复,但也没有明显加重。
- 王万明庄颜峰李杰张志宏孙梁陈庆泉
- 关键词:颈椎病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