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冬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刑警学院计算机犯罪侦查系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犯罪
  • 3篇计算机
  • 3篇计算机犯罪
  • 2篇刑事
  • 2篇舆情
  • 2篇侦查
  • 2篇网络舆情
  • 2篇联网
  • 2篇互联
  • 2篇互联网舆情
  • 2篇计算机安全
  • 2篇监控系统
  • 1篇盗窃
  • 1篇刑事案件
  • 1篇刑事犯
  • 1篇刑事犯罪
  • 1篇侦查方法
  • 1篇侦查途径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盗窃

机构

  • 6篇中国刑警学院
  • 2篇交通银行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作者

  • 6篇孙晓冬
  • 2篇胡振辽
  • 2篇高远
  • 2篇肖萍
  • 1篇马忠红
  • 1篇刘晓丽
  • 1篇李娜

传媒

  • 2篇网络安全技术...
  • 2篇信息网络安全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2
  • 2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金融系统计算机犯罪的分析与防范
2001年
本文主要阐述了金融系统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特点,并针对该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建立组织管理、制度保障和技术防范体系的设想。
高远孙晓冬
关键词:金融系统计算机犯罪计算机安全
网络盗窃犯罪构成与难点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也不断滋生了网络犯罪,其中网络盗窃犯罪的危害尤为显著,并且形式多样,给网络安全、网民利益、国家集体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由于学术界关于网络盗窃行为的认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存在较大争议,此外我国法律对此类犯罪行为并未作明确规定与解释,实践部门在此方面尚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很难适应当前的形势。现从网络盗窃犯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以及难点认定五个方面,阐述有关网络盗窃犯罪的犯罪构成问题,解决在网络盗窃犯罪的认定方面存在的争议,并通过对网络盗窃犯罪的认定问题研究打破关于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局限,为实战部门解决办案中遇到的网络盗窃犯罪方面的疑难问题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
李娜马忠红孙晓冬
关键词:客体
基于主动模式的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设计
文章分析了基于被动模式的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分析了其流程中存在的弊端,即从舆情信息发布于互联网,到有效的分析处置经过了较长的时间延迟,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处理时效性不强、且不能保证所有不良及敏感信息被全部获取。在分析上述问...
孙晓冬肖萍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计算机犯罪侦查方法探讨
2002年
对计算机犯罪的侦查,除了参照刑事案件的侦查方法外,还应根据案件的自身特点,找出更快更有效的侦查方法,以有力地打击计算机犯罪.
胡振辽刘晓丽孙晓冬
关键词:计算机犯罪侦查方法刑事案件
基于主动模式的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设计被引量:2
2016年
文章分析了基于被动模式的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分析了其流程中存在的弊端,即从舆情信息发布于互联网,到有效的分析处置经过了较长的时间延迟,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处理时效性不强、且不能保证所有不良及敏感信息被全部获取。在分析上述问题成因的基础上设计构建了一种基于主动模式的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基于页面控件的实时的客户端动态数据捕获技术方案,把握互联网信息发布的形式与渠道,从数据源头开始,就针对特定舆情信息、隐性有害信息、时效性敏感信息、舆情趋势信息等内容,进行实时主动监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通过爬虫工作流程,基本能够实现实时、主动的信息管控,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舆情信息监管工作效率。
孙晓冬肖萍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计算机犯罪侦查途径的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近年来,计算机犯罪案件呈迅速增长趋势,为有效控制和侦破此类案件,急需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侦查办案途径。归纳各种犯罪手段,分别针对单机犯罪,专用网络犯罪和互联网犯罪,提出三种解决方案。
胡振辽孙晓冬高远
关键词:计算机犯罪侦查刑事犯罪计算机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