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铸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用近β型TLM合金的超亲水表面改性被引量:4
- 2011年
- 医用近β型钛合金TLM(Ti-25Nb-3Zr-2Sn-3Mo)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生物学性能。TLM合金经过NaOH溶液处理后表面形成了钛(铌)酸钠凝胶层,再经过稀HCl浸泡后转化为氧化钛(铌)凝胶层。经过2.5 mol/L NaOH(12 h)-HCl处理的TLM合金表面形成了纳米多孔凝胶层,15 min紫外照射处理后达到超亲水(接触角<5°)。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超亲水TLM合金试样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量少于磨光TLM试样。因此,超亲水表面改善了TLM合金的血液相容性。
- 李慧颖吴锋邵茜付涛孙传铸吴晓明
- 关键词:医用钛合金血液相容性亲水性
- 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的针刺不同效应阶段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效应阶段是否会引发中枢神经信号不同的传导通路。材料与方法采用非重复事件相关的实验设计模式和多元格兰杰因果有效连接度分析方法。结果研究表明针刺即时效应仅引发大脑微弱、稀疏的因果有效连接,包括经丘脑的体感上行传导通路与由额叶皮层投射到疼痛反应区的自上而下的控制通路。持续性效应阶段,仅在针刺足三里穴后会引发广泛大脑区域的更为紧密的因果连接模式。结论针刺效应可能涉及大脑网络多水平层面信息流的整合与交互。
- 孙传铸白丽君牛璇陈红艳陈鹏张明劳力行
- 关键词:针刺磁共振成像
- 探索针刺镇痛侧化性效应的潜在神经机制
- 研究目的:电针刺施针侧别的合理选择,即位于疼痛部位的同侧或是异侧,对于更好地发挥针刺的镇痛疗效起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但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的多数针刺镇痛的磁共振研究大都采用急性热痛模型,但由于临床慢性疼痛多数以...
- 牛璇孙传铸王姗王晓翠曹洁莉陈震劳力行白丽君
- 关键词:电针刺默认网络
- 基于脑功能影像技术的针刺机制研究探讨被引量:6
- 2015年
-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与中草药一起,成为中医体系最重要的2种治疗方法。近几十年来,针灸作为西医的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得到了推广[1-4]。中医与现代医学﹑生物科学之间相互渗透,2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界限逐步被打破,脑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这一过程。现代神经成像技术为研究穴位-大脑-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视化的资料。目前针刺机制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镇痛机制的传导通路、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神经表象,以及多模态成像技术结合等3个方面。
- 孙传铸白丽君牛璇张宇辰王姗郝弄萧博克郭又天张明陈红艳陈鹏劳力行
- 关键词:针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