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世艳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理学

主题

  • 13篇电离
  • 8篇原子
  • 6篇微分截面
  • 6篇库仑
  • 5篇三重微分截面
  • 5篇氦原子
  • 4篇H
  • 3篇电子碰撞
  • 3篇原子电离
  • 3篇库仑相互作用
  • 3篇HE
  • 2篇电离反应
  • 2篇英文
  • 2篇双电离
  • 2篇碰撞
  • 2篇离子碰撞
  • 2篇库仑波
  • 2篇共面
  • 2篇(E,2E)...
  • 1篇等腰

机构

  • 18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18篇孙世艳
  • 13篇贾祥富
  • 3篇武媛
  • 2篇焦志莲
  • 2篇刘明海
  • 2篇苗向阳
  • 2篇苏婷
  • 2篇贾祥福
  • 1篇李雄伟
  • 1篇李霞
  • 1篇马晓艳
  • 1篇赵海军
  • 1篇杨虎
  • 1篇方小英
  • 1篇武银兰
  • 1篇师文强
  • 1篇亚军
  • 1篇段巧巧
  • 1篇张瑞芳
  • 1篇张均锋

传媒

  • 10篇原子与分子物...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物理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太原科技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碰撞Na原子单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
2012年
应用参数化的最佳有效势方法,推广三体库仑波模型(3C)及动力学屏蔽的三体库仑波模型(DS3C模型)于Na原子,计算了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碰撞Na原子单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与最近Murray的测量数据、Hitawala等人的扭曲波近似(DWBA)及考虑极化的扭曲波近似(DWBAP)的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DWBA在低入射能量反映了实验结果,而3C计算在低入射能量时失效,DS3C计算对其有所改善.入射能量较高时DS3C及3C结果的角度分布优于DWBA,能够较好地定性描述上述碰撞过程.说明对于共面双对称几何条件下的电子碰撞多电子原子单电离过程,出射道三粒子间的动力学关联效应是比较强的.
孙世艳贾祥富苗向阳李霞马晓艳
关键词:三重微分截面
分子C_nX_4(n=28,40;X=H,F,Cl)的振动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
2009年
本文中,首先证明了C_nX_4(n=28,40;X=H,F,Cl)分子最稳定的结构具有T_d对称性。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_nX_4的振动光谱。从频率分析中我们得到当修饰性的原子位于T_d对称性的C_(28)X_4和C_(40)X_4的势能面上的4个顶点时,分子的能量具有最低值。我们还将C_nH_4(n=28,40;X=H,F,Cl)和CX_4的振动光谱进行对比,得出笼的骨架振动。频率分析中具有最大波数的频率对应分子的笼骨架振动,所以对于C_(28)X_4(X=H,F,Cl)或C_(40)X_4(X=H,F,Cl)来说,修饰原子的改变对这个频率值基本上没有影响,但是碳笼骨架上碳原子数的改变对这个频率的影响非常大。
葛梅张均锋苗向阳孙世艳杨虎贾祥富
关键词:C40富勒烯衍生物密度泛函理论
中高能入射条件下裸碳离子碰撞氦原子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四体模型计算了100和2MeV/amu裸碳单电离氦原子的全微分截面,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和其它理论进行了比较.对于高能入射情况,在散射平面小动量转移和中间动量转移时现在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符合的很好,然而在大动量转移时和在垂直平面有明显差异.对于低能入射情况,四体结果定性与实验结果一致,而且优于三体扭曲波(3DW-EIS)结果,表明四体效应在低能入射比在高能入射时明显.
张瑞芳方小英段慧晓孙世艳贾祥富
100MeV/amuC6+碰撞氦原子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
2016年
利用全量子方法改进且加入核核作用(PT)的修正库仑玻恩近似(MCBPT)和前人基于半经典的方法且不考虑核核作用的修正库仑玻恩近似(MCB)计算了散射平面和垂直平面内100 Me V/amu C6+单电离氦原子的全微分截面,研究了核核作用对截面的影响.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和3DW理论进行了比较.发现,对于小动量转移,MCBPT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的很好;对于大动量转移,MCB结果很好的反映了实验数据.而且,我们详细的分析了扭曲势效应对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动量转移的增加扭曲势效应迅速增强.
陆晨文安文芳孙世艳贾祥富
He(e,3e)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
2007年
考虑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计算了入射能量为5599 eV时,敲出电子等能分享几何安排下的He(e,3e)反应的五重微分截面,并比较采用各种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下的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对He(e,3e)反应的五重微分截面具有一定影响.
焦志莲孙世艳贾祥福李明
2MeV/amu裸碳离子碰撞氦离子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的结构(英文)
2015年
用修饰的库仑波(MCB)模型计算入射能量2MeV/amu裸碳离子碰撞氦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数据和其他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MCB理论在较小的电离电子能量和较大的动量转移条件下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在动量转移比较小时MCB理论结果binary峰的位置向大角方向发生了偏移。MCB理论和3CW(三体库仑波)理论相似,他们都比3DW-EIS(三体扭曲波程函初态近似)理论符合的好,说明了在微扰势中被动离子与入射粒子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与3CW理论相比,MCB模型在初态波函数和相互作用势中加入扭曲效应,比较发现扭曲效应会影响全微分截面的大小,但影响不是很明显。
苏婷贾祥富孙世艳段月花
非共面几何条件下102 eV电子碰撞He单电离反应的三体耦合效应(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有效索末菲参数来考虑三体耦合效应,计算了非共面几何(垂直平面与垂直动量转移平面)条件下,102 eV的电子碰撞He单电离反应的全微分截面,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三库仑波模型、二阶扭曲波近似、我们前期的理论结果及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孙世艳贾祥富
快电子碰撞碳原子K-壳层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3C、DS3C和S3C模型分别计算了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快电子碰撞碳原子K-壳层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S3C模型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表明:内壳层电离的TDCS呈现出一强的recoil峰,对于某些参量,recoil峰甚至高于binary峰。这一点与外壳层电离过程不相同。S3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这样的电离过程。
孙世艳武媛贾祥富刘明海
关键词:(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
基态波函数对氦原子双电离微分截面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文中采用氨原子的三种近似波函数,计算了入射电子能量为5599 eV时,敲出电子共面等能分享几何安排下,氦原子双电离He(e,3e)反应全微分截面.结果表明三种波函数的理论计算结果,在误差范围内都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其中采用Pluvinage波函数所得到的理论数据更接近实验数据.
焦志莲孙世艳
关键词:基态波函数
非共面几何条件下102eV电子碰撞He原子电离的全微分截面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DS3C模型研究了非共面几何(垂直平面与垂直动量转移平面)条件下,散射电子的散射角θ1取不同固定值时,102eV的电子碰撞He原子单电离反应过程的完全微分截面(FDCS),将其计算结果与3C,CCC等理论模型及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S3C模型能够较好地定性描述非共面几何(垂直平面与垂直动量转移平面)条件下的碰撞结果,说明对于非共面几何条件下的碰撞过程,出射道三粒子间的动力学关联效应是比较强的.
孙世艳贾祥富师文强李雄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