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东

作品数:454 被引量:858H指数:1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5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3篇基因
  • 187篇产前
  • 156篇家系
  • 148篇产前诊断
  • 94篇突变
  • 83篇染色体
  • 81篇染色
  • 74篇测序
  • 73篇综合征
  • 65篇遗传学
  • 58篇基因突变
  • 50篇突变分析
  • 45篇遗传学分析
  • 45篇胎儿
  • 44篇基因变异
  • 39篇基因诊断
  • 30篇拷贝数
  • 27篇高通量
  • 26篇高通量测序
  • 21篇易位

机构

  • 429篇郑州大学第一...
  • 1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2篇郑州大学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郑州市儿童医...
  • 3篇北京贝瑞和康...
  • 3篇人和未来生物...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焦作市人民医...
  • 2篇广州金域医学...
  • 2篇濮阳市人民医...
  • 2篇郑州市第一人...
  • 2篇郑州市第五人...
  • 2篇濮阳市油田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46篇孔祥东
  • 89篇刘宁
  • 69篇吴庆华
  • 63篇史惠蓉
  • 60篇江淼
  • 55篇赵振华
  • 42篇代鹏
  • 39篇焦智慧
  • 27篇鲁宁
  • 27篇侯雅勤
  • 26篇白莹
  • 25篇陈晨
  • 24篇任淑敏
  • 22篇王莉
  • 17篇朱朝锋
  • 16篇陈铎
  • 15篇梅世月
  • 14篇冯银
  • 13篇张颖莹
  • 13篇朱若男

传媒

  • 205篇中华医学遗传...
  • 2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9篇中华围产医学...
  • 15篇中华妇产科杂...
  • 13篇中国优生与遗...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第十一届全国...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6篇中华检验医学...
  • 5篇中华内分泌代...
  • 5篇第九届全国遗...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中国产前诊断...
  • 3篇第九届全国遗...
  • 3篇第六次全国医...

年份

  • 2篇2024
  • 39篇2023
  • 58篇2022
  • 63篇2021
  • 42篇2020
  • 35篇2019
  • 50篇2018
  • 24篇2017
  • 26篇2016
  • 4篇2015
  • 32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4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HEK293T细胞DMD基因第51号外显子的靶向敲除
2018年
目的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完成HEK293T细胞中DMD基因第51号外显子(exon51)高效的靶向敲除。方法设计靶向人DMD基因exon51 5'端及3'端的sgRNA并克隆至CRISPR/Cas9载体质粒PX459中,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提取基因组DNA并使用Surveyor法检测切割活性;使用目标外显子两端切割活性最高的sgRNA构建PX459-2sgRNA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用PCR及T载体测序检测靶向外显子切除情况。结果50%的HEK293T细胞中DMD基因exon51被定向切除,编辑效率较高。结论建立使用CRISPR/Cas9单质粒敲除人DMD基因exon51的平台,为DMD及其他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李双马珊珊崔思颖屈素真蔡奥捷关方霞孔祥东
关键词:DMD基因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伴寻常型鱼鳞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Papillon-Lefèvre syndrome,PLS)(OMIM 245000)是1924年发现的一种罕见的以掌跖角化、严重的早发性牙周病及反复化脓性感染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1]。PLS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100万例[2],全球都有发病,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近亲结婚家系发病率较高[3]。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掌跖角化、严重且过早出现的牙周炎、牙齿脱落、肝脓肿、脑脓肿、硬脑膜和脉络丛钙化、反复皮肤化脓性感染等,具有冬重夏轻的特点[4]。
熊稳稳苗青孔祥东王惠敏张肖晗
关键词: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寻常型鱼鳞病
先天性角化不良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以皮肤异常色素沉着、指(趾)甲营养不良及黏膜白斑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1],同时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更为罕见,国外文献报道DC中约有20%合并肺间质纤维化[2],国内目前尚无报道,现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DC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张凯李慧路尧孔祥东白莹姜楠张国俊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先天性角化不良遗传性疾病甲营养不良皮肤异常黏膜白斑
四个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家系的SEC23B基因变异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4例不明原因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基因变异类型。方法采集4例以溶血性贫血为表型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4例患者红系相关疾病基因进行筛查,并用Sanger测序验证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可疑变异位点。结果4个先证者在SEC23B基因上均检测到2个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为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Ⅱ型患者。先证者1携带SEC23B基因第15外显子c.1727T>C(p.Phe576Ser)和第16外显子c.1831C>T(p.Arg611Trp)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2携带第2外显子c.74C>A(p.Pro25His)和第14外显子c.1588C>T(p.Arg530Trp)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3携带第2外显子c.74C>A(p.Pro25His)和第16外显子c.1831C>T(p.Arg611Trp)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4及其弟携带第14外显子c.1571C>T(p.Ala524Val)和第19外显子c.2149G>T(p.Ala717Ser)复合杂合变异;检出的6个变异中,c.1727T>C(p.Phe576Ser)和c.2149G>T(p.Ala717Ser)为未见报道过的新变异。同时检测到先证者4其PIEZO1基因上存在c.4608_4615del(p.Gly1537Glufs*82)杂合变异。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快速准确地对CDAⅡ型患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是传统诊断方法的有效补充手段,其中新发现的变异位点丰富了SEC23B基因的变异数据库。
冯银时盼来刘宁孔祥东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溶血性贫血
两个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分析与产前诊断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明确两个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怀疑为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帮助确诊及生育指导。方法收集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两个家系先证者和正常表型父母的临床资料,取组织或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法筛查、Sanger测序法验证AHI1和CPLANE1基因变异位点,判断变异的致病性。这两个家系中母亲再次怀孕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家系1先证者AHI1基因存在c.2072delT(p.F691S*fs19)纯合变异,该导致其编码的Abelson辅助集成站点1蛋白在第691位氨基酸发生移码,使翻译提前终止。家系2先证者CPLANE1基因存在c.7243dupA(p.T2415Nfs*7)和c.8001delG(p.K2667Nfs*31)复合杂合变异,分别导致其编码的纤毛发生和平面极性效应因子1蛋白在第2415和第2667位氨基酸处发生移码,使翻译提前终止。这3个变异在公共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及频率记录。综合分析认为上述3个新变异具致病性。结论AHI1基因c.2072delT变异和CPLANE1基因c.7243dupA及c.8001delG变异分别是导致家系1 Joubert综合征3型和家系2 Joubert综合征17型的原因,据此变异位点可进行产前诊断。
白周现胡爽刘宁吴庆华孔祥东
关键词:JOUBERT综合征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del(7)一例
2022年
孕妇29岁,G_(1)P_(0)。因唐氏血清学筛查结果为21三体高风险(1/104)来我中心咨询。孕妇否认有不良孕产史及家族史,其夫妻双方表型正常。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孕19^(+5)周时行羊膜腔穿刺(伦理审查编号KS-2018-KY-36)。常规方法进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G显带核型分析,计数8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10个核型,胎儿核型为46,XN,del(7)(q34)(图1)。
任依琳鲁宁王艳华孔祥东
关键词:羊水细胞培养羊膜腔穿刺21三体不良孕产史血清学筛查产前诊断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家系BTK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个XLA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对3例xLA患者进行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测序,分析BTK基因外显子区和剪切区DNA序列改变情况,采用PROVEN、PolyPhen-2和Clusta10软件对新发现的错义突变进行功能预测。在确定每个家系基因型后,对家系2和家系3中的2个高危胎儿抽取绒毛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家系1中,先证者及其母亲携带BTK基因c.1117C〉A(p.L3731)错义突变,采用功能预测软件分析为致病突变的可能性大;家系2中,先证者及其母亲携带BTK基因c.126T〉G(P-Y42X)无义突变;家系3中,先证者及其母亲携带c.1679delC(p.P560fsX10)缺失突变。3个XLA家系发现的3种BTK基因突变为新突变,100名健康个体BTK基因相应区域测序,未发现有上述同样序列改变。对明确致病突变的家系2和家系3胎儿行孕早期产前诊断,家系2胎儿为p.Y42X女性杂合突变携带者,家系3胎儿为男性未携带突变基因者,2对夫妇均选择继续妊娠,胎儿娩出后随访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发现3个BTK基因新变异,BTK基因p.Y42X和p.P560fsX10突变是家系2和家系3患者的致病原因,BTK基因p.L373I突变可能是家系1患者致病的主要原因,但需要功能验证。对于有XLA生育史的夫妇再次生育时,应用基因测序技术行产前BTK基因突变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患儿出生。
孔祥东莫桂玲刘宁田培超陈敏芳
关键词:突变产前诊断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甲基丙二酸血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对31个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进行相关致病基因检测,以明确基因诊断并为家系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进行咨询的31个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对致病/疑似致病基因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进行Sanger测序以追踪变异的来源,对只检测到MMACHC基因杂合变异的先证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MMACHC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进行检测。针对检测到致病/疑似致病变异的25个家系,对其中8名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5个家系检测到致病/疑似致病基因变异(检出率80.65%),3个家系检测到MMACHC基因存在外显子杂合缺失合并杂合变异(检出率9.67%),总检出率90.32%,其中18个家系为MMACHC基因变异(3个家系存在外显子杂合缺失,共12种基因变异,其中1个新变异),7个家系为MUT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共11种基因变异,2个新变异),1个家系为HCFC1 c.3356C>T(p.Thr1119Ile)半合子变异所致甲基丙二酸尿症伴同型半胱氨酸尿症Cb1X型,1个家系为PCC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丙酸血症,1个家系为SUCLG1基因纯合变异所致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9型。产前诊断结果提示4名胎儿未检测到MMA相关基因致病变异,1例胎儿为MUT基因杂合变异携带者,3例胎儿为MACHC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患儿。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准确筛选出甲基丙二酸血症及其他代谢病相关致病基因变异,但存在不能检测出致病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异常的局限,其联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致病基因外显子拷贝数进行检测能够提高MMA基因变异检出率,明确基因诊断并为相关家系的产前诊断提供指导。
苏利沙胡爽孔祥东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高通量测序
CRYBB1基因突变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家系分析及产前诊断
目的 先天性白内障占儿童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遗传性白内障约占1/3,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最为多见.本研究探索使用DNA测序技术对河南省一个5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家系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可...
孔祥东史惠蓉吴庆华刘宁鲁宁江淼赵振华
选择无创产前检测的孕妇是否有必要行NIPT-plus:50例结果的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的孕妇是否必要选择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expanded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plus)。方法对比分析50例孕妇NIPT和NIPT-plus检测的测序数据量、胎儿游离DNA浓度、产前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等。结果NIPT-plus与NIPT相比,胎儿游离DNA浓度相近,测序数据量提高了4.4倍。NIPT能够检测出NIPT-plus提示的4例21-三体、2例18-三体和9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ex chromosome aneuploidies,SCAs)高风险,漏检1例-18三体,无法检测出罕见染色体非整倍体(rare chromosome aneuploidies,RCAs)和染色体微缺失/重复综合征(microdeletion/microduplication syndrome,MMS)。NIPT-plus对21-三体、18-三体、SCAs、MMS和RCAs的PPVs分别为100%、100%、44.4%、30.4%和0%。NIPT对21-三体、18-三体和SCAs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和44.4%。结论孕妇有必要选择NIPT-plus,以提高常见的染色体三体、SCAs和MMS的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率。
代鹏赵干业郜珊珊陈绍宁张凤敏郭婉莹孔祥东
关键词:染色体病阳性预测值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