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华建

作品数:106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会议论文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篇地壳
  • 32篇地震
  • 32篇面波
  • 20篇反演
  • 15篇各向异性
  • 14篇地幔
  • 12篇噪声
  • 12篇瑞利面波
  • 12篇上地幔
  • 12篇青藏高原
  • 11篇频散
  • 11篇青藏
  • 10篇振幅
  • 10篇联合反演
  • 10篇背景噪声
  • 9篇地壳上地幔
  • 9篇振幅比
  • 9篇成像
  • 8篇方位各向异性
  • 7篇震源

机构

  • 10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106篇姚华建
  • 11篇徐果明
  • 8篇肖翔
  • 7篇翟秋实
  • 5篇王宝善
  • 4篇秦岩
  • 4篇袁艺
  • 3篇雷霆
  • 3篇房立华
  • 2篇王伟涛
  • 2篇刘影
  • 2篇朱良保
  • 2篇王勤
  • 2篇陈敏
  • 2篇李想
  • 2篇李成
  • 2篇刘传铭
  • 2篇陈凌
  • 1篇金星
  • 1篇魏斌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2014年中...
  • 6篇中国科学:地...
  • 5篇2015中国...
  • 5篇2016中国...
  • 4篇2017中国...
  • 2篇地震地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12篇2016
  • 16篇2015
  • 2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俯冲带几何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在板块的汇聚边界上 ,若一板块向另一板块俯冲下插 ,所形成的俯冲边界 (海沟 ,造山带 )的形态与俯冲板块、被俯冲板块的性质有很大关系。文中主要通过平板俯冲模型来计算模拟全球范围内一些大的俯冲边界 ,并对俯冲角等问题作了一些讨论。近来的研究表明 ,岩石圈板块存在普遍的西向漂移。由文中计算得到的太平洋东岸的板块初始俯冲角小于目前观测到的贝尼奥夫带倾角 ;而太平洋西岸的情况则恰好相反 ,初始俯冲角大于目前观测到的贝尼奥夫带倾角。这直接反映了岩石圈板块的西向漂移 ;对地幔而言 ,则是地幔相对于地壳的东向流动。
姚华建徐果明肖翔陈敏
关键词:俯冲带岩石圈板块地幔大陆漂移地震
用频率域台阵方法研究2013年Okhotsk深源地震的破裂过程
本文首先针对不同的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人工测试以确保方法的可行性,之后用上述方法对oknotsk海的Mw8.3级深源地震前42s的破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事件整体呈现出一种沿走向的双向破裂过程,0-lOs左右自震源...
尹九洵盛一笑姚华建
关键词:深源地震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及其东南缘精细三维速度结构与动力学过程
姚华建黄书野张智奇
大陆及大洋俯冲带逆冲大地震破裂过程异同点的研究
<正>最近10多年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震级在8级附近及以上的大地震,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环太平洋、印度洋及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大洋俯冲带及大陆俯冲碰撞带地区,表现出逆冲型的震源机制。随着地震台阵观测技术和空间大...
姚华建尹九洵秦维泽
用双台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瑞利面波相速度分布和方位各向异性
<正>地震面波频散是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有效工具,而Rayleigh波具有更高的信噪比,频散测量较Love波更为可靠。双台法是相速度频散曲线提取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考虑震源的影响,只需要两个接收台站和震源几乎位于...
杨元姚华建
宁夏石嘴山震群的微震匹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新发展的匹配定位(M&L)方法检测与定位2014年2月28日宁夏石嘴山M_L4.4震群地震目录中遗漏的微小地震事件,共检测定位34次地震,是宁夏台网定位地震数目(13次)的近3倍;地震数明显增多,地震目录完整性明显改善,为更科学合理地研究震群活动过程和发震构造提供了可能。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的主震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354°,倾角70°,滑动角166°;节面Ⅱ:走向89°,倾角77°,滑动角21°;矩震级为M_W3.9;震源以走滑错动为主带有少量逆冲分量。结合主震双差定位结果和震源机制最佳拟合深度,认为主震深度为7~8km,属于浅源地震。结合银川盆地深地震三维成像研究成果,认为主震及最大余震发生于上地壳内的可能性较大,其余地震则主要发生于沉积层底部或者是上地壳结晶基底的顶部。震群活动时空演化图像显示,震群整体分布呈现近SN向展布,余震主要集中于主震以北区域,并呈现较明显的由南向北逐步延伸的态势,随着余震向北发展震源由深部向浅部迁移。地震深度剖面投影图像及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均显示发震断层E倾,倾角较大,表明石嘴山震群发生于贺兰山东麓断裂的可能性较大。地震地表投影图像显示震中分布延展至贺兰山东麓断裂北端终止点以北,由此推测贺兰山东麓断裂存在继续向北延伸的可能。
曾宪伟姚华建莘海亮
关键词:双差定位震源深度发震构造
华北克拉通地区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形变模式探讨
<正>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自早古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或破坏,但其发生机制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岩石圈的减薄也导致华北地壳发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韧性变形,而地震波各向异性是研究不...
姚华建冯吉坤房立华吴建平
文献传递
用频率域台阵方法研究2013年Okhotsk深源地震的破裂过程
<正>台阵地震学方法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一系列的台阵方法对于地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时间域叠加的反投影方法等,可以有效提高信号的信噪比,从而更为有效地从叠加波形中寻找出代表地震破裂的各个子事件,以用于研究...
尹九洵盛一笑姚华建
文献传递
地学长江计划安徽实验高频面波数据处理及层析成像研究
<正>安徽省内的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是中国东部的一级构造单元,将我国东部分割成华北与扬子地块。同时,郯庐断裂带是一条沿北北东方向的贯穿岩石圈的深大断裂,历史上曾发生中国东部最大的郯城8.5级(1668年)大地震,断裂带中南...
佘昱阳姚华建张萍翟秋实
关键词:气枪震源数据处理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2015年尼泊尔Mw7.8级地震高频辐射的特征及源区介质物理性质
<正>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部发生了Mw7.8级强震,并且造成了超过8000的伤亡。本次地震位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南部边界区域——喜马拉雅构造带,是典型的低倾角逆冲型地震。我们使用了来自三个方向(北美,欧洲...
秦维泽姚华建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