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樊军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等离子射频
  • 2篇射频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椎体压缩
  • 2篇经皮椎体成形
  • 2篇经皮椎体成形...
  • 2篇颈椎
  • 2篇颈椎间盘
  • 2篇颈椎间盘突出
  • 2篇颈椎间盘突出...
  • 2篇骨折
  • 2篇COBLAT...
  • 2篇成形术
  • 2篇臭氧治疗

机构

  • 5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夏樊军
  • 5篇王义清
  • 5篇任莹
  • 3篇任峰奇
  • 3篇李阳

传媒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第五届中国西...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等离子射频(Coblation)+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本文介绍了等离子射频消融基本原理以及颈椎病分类,对等离子射频与臭氧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讨论。
王义清任峰奇任莹夏樊军
关键词:等离子射频颈椎病臭氧
文献传递
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68例被引量:4
2016年
椎体压缩骨折目前临床较多采用介入微创治疗,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PVP和PKP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显著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对68例患者83个椎体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任莹王义清任峰奇李阳夏樊军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PVP及ITR联合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术后疼痛及椎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介入肿瘤摘除术(ITR)联合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术后疼痛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介入科收治的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PVP联合ITR治疗,44例)和对照组(PVP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5-羟色胺(5-HT)水平、皮质醇(Cor)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arthel指数(BI)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5-HT、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BI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及ITR联合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骨水泥渗漏。
李阳王义清任莹夏樊军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等离子射频(Coblation)+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等离子射频消融(Coblation)基本原理通过100KHz的强射频电场:1.使电解液变为低温等离子态在电极前形成厚度为100微米的等离子体薄层。2.强大的电场还使等离子体薄层中的自由带电粒子获得足够动能,打断分子键,使...
王义清任峰奇任莹夏樊军
文献传递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症状改善及静脉再通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对症状改善及静脉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DVT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系统溶栓(ST)治疗,观察组采用CD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静脉再通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两组各项肢体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两组血浆LPA、Hcy水平、静脉再通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静脉再通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治疗DVT临床疗效更明显,能有效缩短溶栓时间,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恢复静脉再通。
李阳王义清任莹夏樊军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