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塔娜

作品数:40 被引量:518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9篇历史地理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城市
  • 3篇杂化
  • 3篇住房
  • 3篇家庭
  • 3篇城市性
  • 2篇行为地理学
  • 2篇政府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公平
  • 2篇社会投资
  • 2篇生活质量
  • 2篇农村
  • 2篇汽车
  • 2篇金融
  • 2篇就业
  • 2篇活质量
  • 2篇公平
  • 2篇城市规划
  • 2篇城市空间重构
  • 1篇地理

机构

  • 38篇北京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石油大学(北...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发展...

作者

  • 39篇塔娜
  • 26篇柴彦威
  • 5篇申悦
  • 2篇安世文
  • 2篇刘志林
  • 2篇张艳
  • 2篇王天浩
  • 2篇肖作鹏
  • 2篇高波
  • 2篇刘天宝
  • 2篇李强
  • 1篇李响
  • 1篇艾小青
  • 1篇赵莹
  • 1篇马静
  • 1篇毛子丹
  • 1篇云卿
  • 1篇李国正
  • 1篇李国正
  • 1篇王舵

传媒

  • 7篇人文地理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中国集体经济
  • 3篇金融经济(下...
  • 2篇地理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城市规划
  • 1篇金融与经济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管理观察
  • 1篇城市观察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198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位社区居民日常活动模式比较研究——以西宁市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作为城市社会基本单元和城市空间重要组织形式的单位社区正在转型。文章建立了单位社区转型的行为判定框架,以西宁市5个单位社区为案例,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从活动空间、活动日程、出行方式三个维度构建单位社区居民日常活动模式指标,识别出单位社区居民日常活动模式类型,在分析居民日常活动模式类型与单位社区转型关联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日常活动模式判定单位社区转型的一般模式。研究发现行为度量指标能够定量分析单位社区转型的阶段。处于不同转型阶段的单位社区的居民活动模式差异明显。转型程度越高的社区"私人汽车导向大范围活动者"的比例越高,而转型程度越低的社区"日程安排规律的社区依赖者"的比例越高。高转型程度单位社区的居民活动模式构成更加多样化。转型程度较低的单位社区的居民活动模式总体相近,但出现内部分化。
柴彦威刘伯初塔娜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在通货紧缩下演化分析
2015年
比特币等一系列虚拟货币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货币概念的再次思考,还拓展了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本国货币政策的改良思路。虚拟货币在经过技术人员的复杂计算与细心实践后,已经能够一定程度的实现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通货紧缩局面中,比特币等一系列虚拟货币将会在人为操作的引导之下更加科学合理的展示其独特之处。
周泽伽塔娜安世文
关键词:虚拟货币通货紧缩
融入生命历程理论、面向长期空间行为的时间地理学再思考被引量:33
2013年
时间地理学是一种表现并解释时空间过程中人类空间行为与客观制约之间关系的方法论。但是大多数的实证研究仅限于日常行为,长期空间行为研究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制约与能动性、行为的长期性、时空间意义等关键命题的再思考,提出可以统合时间地理学和生命历程理论对个体行为进行理解。生命历程理论作为关注个人生命历程和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社会学理论,能够有效地补充时间地理学在社会过程分析中的不足。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本文提出以生命历程理论的生命轨迹和时间地理学的生命路径为基础,重新构建长期空间行为生命路径,整合社会心理因素、多重社会角色、多维社会时间,以实现对于个体生命历程的全面理解。
柴彦威塔娜张艳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北京市上地地区居民智慧出行研究
居民出行是城市活动-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城市交通研究等关注的热点问题。智慧出行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居民服务手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塔娜柴彦威申悦
关键词:多源数据
过滤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单位社区变化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过滤是以高收入居民向外迁移为导向的一系列居住迁移和住房周转过程。居民是决定邻里地位的重要因素,是过滤过程的主体。邻里变化是过滤的结果,反映了居民属性的改变。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在北京市海淀区燕东园社区的实地观察和访谈,从过滤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单位社区变化。研究发现,在单位制时期,过滤仅存在于单位内部,并受到单位的控制和影响。在转型期,西方意义上的过滤现象在中国城市中已经出现,过滤体现了家庭需求与可支付住房之间的匹配过程,但是,因单位而导致的过滤及其社区变化具有复杂性特征,对于区位较好的单位社区,搬入搬出的居民虽然处于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但往往都具有较高的收入,社区整体上表现出多方向过滤的特征。过滤的多方向性是分析单位社区变化和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的重要视角。
塔娜柴彦威
基于生活空间与活动空间视角的郊区空间研究框架被引量:20
2017年
郊区空间已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意义逐渐凸显,需要学者立足郊区,关注郊区空间及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本文从行为主义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出发,对行为空间、生活空间、活动空间的概念进行辨析,提出了基于空间范式下的生活空间研究和基于人范式下的活动空间研究两方面研究内容。立足于郊区空间,面向居民日常生活,构建基于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论的郊区空间研究框架,基于此框架对郊区生活空间、郊区活动空间以及郊区空间的动态性进行解读和分析,试图为空间—行为互动理论的构建提供研究基础,为基于行为视角的郊区研究提供研究框架,为更好的理解郊区空间、解决郊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申悦塔娜柴彦威
时空间行为研究动态及其实践应用前景被引量:70
2012年
随着国内外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数据采集、计算挖掘、三维可视化与时空模拟等理论与技术的不断革新,时空间行为研究日益呈现出研究数据多源化、研究方法科学化、研究对象个体化、研究主题应用化等趋势。海外的时空间行为研究在结构化理论、GIS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理论应用,中国的时空间行为研究经历了时间地理学的引入与描述性统计、城市空间与时空间行为的互动机理研究、基于位置感知设备的数据采集与规划应用等3个阶段,正在步入实践应用的重要时期。时空间行为研究在城市规划、社会管理、居民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柴彦威申悦肖作鹏张艳赵莹塔娜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会管理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浅探
2015年
农村金融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农村金融的概念界定及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其次,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弱;新型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缺乏;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产品有限以及非正规金融受到严厉打压等。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商品,进一步满足农民个体融资的需求;扩大融资,拓宽新型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有效管理,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塔娜云卿安世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
生活方式视角下的时空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6年
中国城市转型带来了社会群体的异质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需求成为人本规划的重要目标,需要城市研究更多地关注微观个体的行为差异。随着城市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个体生活选择的增加,生活方式、城市空间与时空行为三者的互动愈加增强,生活方式对个体时空行为决策具有限制作用,导致个体行为差异的扩大并影响个体对空间政策的应对方式,因而需要在行为研究中增加生活方式的视角。本文从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时间地理学和活动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出发,综述了生活方式视角下的时空行为研究在国内外的进展,系统介绍这一研究的2个重要方向,包括生活方式的定量测量和基于生活方式群体的行为模式解读,旨在为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塔娜申悦柴彦威
关键词:社会公平生活质量
关于互联网金融下的金融监管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给金融业带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有力推进我国传统金融业改革的同时,给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在以移动支付、云计算、网络支付等金融交易繁荣且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制定有效的金融监管措施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才能在制度上保障虚拟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并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当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现状,进而提出了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措施。
王舵塔娜王天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