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庆贺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选择性与全肝人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术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比较3种人肝血流阻断方法,即Pringle法(A组)、半肝阻断法(B组)、单纯门静脉阻断法(C组)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阻断方法,对3组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及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B组中1例因分离单侧肝门困难而改用Pringle法;179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出血量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7天B组和C组的肝功能改变(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蛋白水平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人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切肝过程中,控制术中出血效果满意,切肝过程中采用选择性人肝血流阻断较Pringle法对术后肝功能损伤较小。
- 李广罡唐庆贺傅思源周伟平
- 关键词:肝切除术
- 全肝与选择性肝静脉阻断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累及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肝肿瘤切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中大出血,全肝血流阻断术(THVE)能有效控制术中大出血,但由于阻断下腔静脉,易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术(SHVE)仅阻断入肝与出肝血流而保持下腔静脉通畅,不会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本文就这两种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作一比较。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施行包括入肝与出肝血流同时阻断切肝术197例,其中THVE87例,SHVE11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情况、肝切除范围、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肿瘤均压迫或侵犯1根以上主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肝切除范围、肿瘤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别,术中出血量、肝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THVE组明显高于SHVE组。THVE组有15例同时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4例肝静脉癌栓取出术,7例行下腔静脉壁修补术,SHVE组有7例同时行肝静脉取栓术,有1例因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壁而改行THVE。术后并发症THVE组明显高于SHVE组,前者有2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SHVE组无1例死亡。术后ICU时间及住院时间THVE组明显高于SHVE组。结论THVE与SHVE均能有效控制术中肝静脉破裂大出血,THVE对伴有下腔静脉癌栓或静脉壁受侵犯的病人是唯一的选择方法,但THVE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大,对未侵犯下腔静脉而仅侵犯肝静脉的病人更适合采用SHVE。
- 黄罡周伟平李爱军潘泽亚傅思源章琎尹磊唐庆贺刘辉吴孟超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全肝血流阻断
- 肝切除术并发流出道梗阻的防治
- 2008年
- 目的加深对流出道梗阻这一并发症的认识,提高复杂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对5例肝切除术并发流出道梗阻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进行总结。结果5例肿瘤均位于第二肝门区,3例术中发生,表现为肝创面出血难止、肝肿大,经切除失去肝静脉引流的肝段后血止,术后恢复顺利;2例术后发生,表现为胸腹水、肝脾肿大、下肢水肿等典型布-加氏综合征症状,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球囊导管行血管狭窄段扩张治愈。结论术中预防流出道梗阻的关键是使主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免受损伤性或压迫性狭窄;术后治疗的有效手段是用球囊对狭窄段行反复扩张或行内支架管置入术。
- 潘泽亚刘辉周伟平李爱军傅思源唐庆贺吴伯文
- 关键词:肝切除术
- 丁酸钠体外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丁酸钠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探讨丁酸钠体外诱导WB-F344细胞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的条件及分化规律。方法:不同浓度丁酸钠(0.75、2.25、3.75、4.5mmol/L)作用于WB-F344细胞(丁酸钠处理组),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3.75mmol/L丁酸钠作用WB-F344细胞后,免疫组化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观察CK19、β4-整合蛋白、γ-谷胺酰转肽酶(GGT)以及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mRNA表达的变化。以同期常规培养未作处理的WB-F344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丁酸钠处理后,各组WB-F344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3.75、4.5mmol/L丁酸钠处理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0.75、2.25m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75、4.5mmol/L丁酸钠诱导后细胞变大变圆,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减小,而0.75、2.25mmol/L组细胞形态无显著变化。3.75mmol/L丁酸钠处理组WB-F344细胞CK19阳性率为(92.3±1.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3±0.2)%(P<0.01)。3.75mmol/L丁酸钠处理组可见β4-integrin表达,而空白对照组未见表达;GGT、CK19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强;空白对照组见AFP表达,而3.75mmol/L丁酸钠处理组未见表达;ALB在两组均未见表达。结论:3.75mmol/L丁酸钠适合体外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分化。
- 唐庆贺杨文谈冶雄周伟平
- 关键词:丁酸钠胆管上皮细胞
-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附213例报道)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分析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在防止术中肝脏大出血及术后肝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肝硬化情况,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半肝全血流阻断,交替半肝血流阻断,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单纯门静脉阻断及肝褥式缝合等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肝肿瘤共213例。观察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半肝血流阻断144例,其中左肝门阻断32倒,右肝门阻断112例。半肝全血流阻断39例,其中右肝门+右肝静脉阻断26例,左肝门+左、中肝静脉阻断13例。交替半肝血流阻断7例,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5例,单纯门静脉阻断8例,局部褥式缝扎10例。肿瘤切除率100%, 第一肝门及肝静脉分离均成功。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出血及空气栓塞,术后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后胆漏6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对防止肝静脉破裂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周伟平李爱军傅思源单云峰唐庆贺李广罡杨远吴孟超
- 关键词:肝血流阻断肝切除肝肿瘤
- 中晚期、复杂肝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 李爱军唐庆贺尹磊吴彬杨晓宇吴孟超
-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的肝癌患者中有超过半数在中国,目前已居我国肿瘤致死率的第二位。肝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55-60%,而对于中晚期肝癌,其中位生存时间仅1.9月,其疗效远不...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癌中晚期手术治疗
- 大鼠肝前体细胞的体外双向分化模型的建立及基于iTRAQ技术的WB-F344细胞向胆管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本研究通过选用不同生物及化学分化体系对由大鼠2-AAF//PH 模型分离出的肝卵圆细胞及WB-F344 细胞进行体外诱导,诱导细胞肝、胆管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上调,干细胞标志物表达减弱或消失,形态学也发生相应改变,实现体外...
- 唐庆贺
- 关键词:肝前体细胞分化卵圆细胞蛋白质组
- 文献传递
- 基于iTRAQ技术的WB-F344细胞向胆管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2011年
- 目的应用iTRAQ技术观察WB-F344细胞向胆管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组的变化。方法将WB-F344细胞接种于丁酸钠分化体系中进行分化诱导,提取不同时间点(第0、2、4、6天)的分化蛋白以iTRAQ试剂标记后进行质谱检测并以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iTRAQ试剂标记的WB-F344分化细胞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筛选出明显差异表达蛋白质点为67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33个,下调的蛋白质点34个。结论 iTRAQ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蛋白改变的有效的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将为阐明WB-F344细胞的分化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 唐庆贺徐峰李爱军谈冶雄周伟平
- 关键词:分化
- ERBD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ERBD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大结石、多发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行ERCP治疗的确诊为胆总管大结石或多发结石的老年患者,45例为放置支架组,ERCP术中放置单根或双根塑料胆管支架行胆管引流,3~4个月后再次行ERCP取石或更换支架治疗;23例为直接取石组,行乳头切开,直径为10~12mm的球囊扩张乳头后,碎石器网篮碎石,普通网篮、气囊取石。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时间、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8例患者支架组平均年龄为82.5±4.69岁,取石组平均年龄为84.9±4.48岁,支架组结石平均直径1.97±0.5cm,取石组结石平均直径为1.70±0.36c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支架组ERBD术后发生胰腺炎2例(4.44%),取石组4例(17.4%)(P<0.05);支架组术后3 h、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分别为(230±162)U/L及(195±145)U/L,均低于取石组(328±215)U/L及(283±167)U/L(P<0.05)。支架组首次平均操作时间为(41±15)min,取石组平均取石时间为(83±25)min,较支架组明显延长(P<0.05)。支架组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为0,取石组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4例(2例并发迟发性出血、2例并发贲门撕裂)(P<0.05);支架组更换支架及取石平均次数为2.4次(2次33人,3次8人,4次2人,4次以上2人),取石组平均取石次数为1.26次(1次18人,2次4人,3次1人)。结论巨大或多发胆管结石老年患者首次行塑料支架放置胆管引流安全有效,较直接取石明显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其结石取出结果也较为满意。
- 李景泽唐庆贺庄惠人熊伍军
- 关键词:黄疸胆管造影ERCP
- 支架胆管引流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单猪尾胰管塑料支架胆管引流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胆管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支架组(n=38)和常规组(n=67)。支架组患者采用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取石+单猪尾胰管支架胆管内引流;常规组患者采用ERCP+EST/EPBD+取石+ENB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acute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情况;观察支架组胰管支架脱落、内镜下支架取出等情况。结果:支架组患者PEP发生率为13.1%(5/38),常规组患者PEP发生率为14.9%(1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中有3例患者术后第1天支架从胆道脱落,1例因上腹部不适于术后3d拔除支架,8例术后2周仍未脱落,遂经内镜成功取出;其余26例患者于术后2周内支架脱落并经消化道自行排出体外,未发生消化道梗阻、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后,可应用单猪尾胰管塑料支架行胆管内引流以预防PEP的发生,降低PEP的严重程度。胰管支架多可自行脱落,安全排出,无严重并发症。
- 李景泽张文佳胥明唐庆贺
-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鼻胆管引流胰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