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云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2篇血供
  • 2篇直肌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皮瓣
  • 2篇肿瘤
  • 2篇下腹
  • 2篇下腹部
  • 2篇腺肿瘤
  • 2篇淋巴
  • 2篇化疗
  • 2篇肌肌
  • 2篇肌皮
  • 2篇肌皮瓣
  • 2篇腹部
  • 2篇腹直肌
  • 2篇腹直肌肌皮瓣

机构

  • 7篇中国福利会国...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周晓云
  • 4篇邵玉国
  • 4篇何奇
  • 3篇叶欣
  • 2篇籍敏
  • 2篇王杰
  • 1篇李厚硕
  • 1篇王莉
  • 1篇陈实
  • 1篇施向挺
  • 1篇钟薏
  • 1篇杨莉
  • 1篇韩刚
  • 1篇胡修全
  • 1篇吴志祥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作为浸润性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易于淋巴管侵犯、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IMPC患者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3-12-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诊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92例乳腺癌患者。其中,IMPC患者21例,剔除1例行新辅助化疗者,共纳入首次治疗为手术的20例IMPC患者和首次治疗为手术的413例IDC-NO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回顾性分析,并随访两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比较两者的发病年龄、肿瘤组织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管内癌浸润、血管内癌浸润、神经管内癌浸润、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Ki-67、病理分期、分子分型、及复发转移和总生存率,分析两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IMPC患者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2.35%(21/892)。纳入研究的IMPC患者与IDC-NOS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0.65±9.38)岁和(51.17±10.83)岁,P=0.526;肿瘤组织直径中位数分别为1.75cm(0.8~6cm)和2cm(0.3~5cm),P=0.794;淋巴结转移个数中位数分别为2个(0~16个)和0个(0~36个),P=0.192;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5.00%和34.78%,P=0.18。IMPC患者中淋巴管内癌浸润及血管内癌浸润的发生率均显著性高于IDC-NOS患者,P=0.002,P=0.002。IMPC患者与IDC-NOS患者中,ER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66.00%,P=0.012;PR阳性率分别为80.00%和66.30%,P=0.003;HER2阳性率分别为20.00%和13.07%,P=0.007;Ki-67表达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5.00±19.08)%和(21.32±22.59)%,P=0.105。pTNM分期中IMPC患者Ⅰ期为30.00%(6/20),Ⅱ期为40.00%(8/20),
周晓云何奇王杰杨莉叶欣
关键词: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淋巴转移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血供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了解与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相关的血管分布情况,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腹部肌皮瓣移位乳房再造手术的推广。方法采用福尔马林浸泡未超过6个月的成人尸体15具30侧。上起锁骨下、下至腹股沟韧带,两侧至腋中线的胸腹壁完整切下。腹壁下动静脉自髂外动静脉起始处离断。分别用红、蓝乳胶墨水经腹壁下和胸廓内动静脉灌注,使其分支、属支显影。结果腹壁上、下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87±0.28mm及2.25±0.32mm。腹壁下动脉的皮下穿支分布有向脐水平逐渐密集的趋势,弓状线以下穿支明显减少,Rand各个区均可见穿支出腹直肌前鞘,排列上外侧穿支距腹直肌前鞘外侧缘、、区分别平均为1.22、1.46、1.57cm;内侧穿支在距正中线、、区平均1.54、1.62、1.66cm。近脐的穿支管径较其他部位粗和密集。腹壁上动脉在与肋弓下缘交界附近发出一肋缘动脉,距肋弓1.25±0.37cm。发出肋缘动脉后67%的肋缘动脉比腹壁下动脉本干粗。肋缘动脉分支分布于腹直肌中、外侧2/3,且与肋间前动脉及营养膈肌的血管间有广泛吻合。胸廓内动脉在发出腹壁上动脉前后还分出一分支营养剑突水平的腹直肌。结论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横形下腹部肌皮瓣切取过程中,脐以下、弓状线以上保留腹直肌前鞘内、外侧各1cm在腹壁上和区的全部前鞘在皮瓣上,能较好保护腹壁下动脉肌皮动脉不受损伤。将肋弓下2cm以上的腹直肌前鞘和腹直肌完全保留在皮瓣上可有效保护肋缘动脉。肋缘动脉不受损是肌皮瓣成活的重要保证。
邵玉国周晓云胡修全吴志祥陈实李厚硕施向挺
关键词:腹直肌肌皮瓣血供乳房再造
上海地区人群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血供情况初步调查
目的:了解与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TRAM)相关的血管分布情况,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腹部肌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手术的推广。方法:用福尔马林浸泡未超过6个月的上海地区成人较新鲜尸体,上起锁骨下、下至腹股沟韧带,两侧至腋中线的胸腹...
邵玉国周晓云胡修全吴志祥陈实李厚硕施向挺
文献传递
活血散节中成药对乳腺增生雌性大鼠乳腺形态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两种活血、散节中成药乳增宁和乳癖消对乳腺增生雌性大鼠乳腺形态结构及对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长期大量肌肉注射己烯雌酚,建立成年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乳癖消、乳增宁对乳腺重量指数,乳腺组织结构,乳腺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结果:两种活血、散节、化瘀中药均使增生的乳腺重量指数及乳腺结构得到恢复,或使雌、孕激素核/浆受体比值趋于正常,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活血、散节化瘀中药对乳腺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方式是通过调节内分泌激素、受体系统的平衡实现的。
周晓云邵玉国王莉何奇
关键词:中成药乳腺增生雌二醇受体孕激素受体
肠外营养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均采用TC化疗方案(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予以谷氨酰胺强化的PN支持治疗,连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化疗后治疗组的营养指标较化疗前下降不明显,但对照组TB、ALB、PA及TF水平及氮平衡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化疗后治疗组CD8、IgM水平有所下降,而对照组CD4、CD8、CD8/CD8和IgA、IgG、IgM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轻度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未见死亡病例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给予谷氨酰胺强化PN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预后。
周晓云何奇邵玉国籍敏王杰韩刚钟薏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化疗肠外营养营养指标免疫指标
妊娠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PABC)是指怀孕期间及分娩后1年内确诊的乳腺癌[1]。乳腺癌是妊娠阶段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妊娠期间乳房肿块检查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如钼靶放射性对胎儿的影响;确诊为乳腺癌后,治疗时机的选择、手术和化疗对胎儿是否会造成影响,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叶欣周晓云籍敏何奇
关键词:乳腺肿瘤妊娠期新辅助化疗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及其量效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ICG)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皮下淋巴管及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寻找最佳浓度以提高SLNB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339例,采用ICG和亚甲蓝双示踪法行SLNB。浓度为1.25 mg/mL的ICG原液,稀释至不同浓度,注射体积1 mL;亚甲蓝注射1 mL(10 mg/mL)。记录注射不同浓度的ICG后,皮下淋巴管、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及SLNB成功率。结果·ICG浓度对淋巴管及淋巴结显影率和最终活检成功率有影响(P=0.001)。在肿瘤位于乳房非外上象限(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及肿瘤位于外上象限未行切除活检(穿刺活检)组中,达到80%的皮下淋巴管显影率的ICG浓度为0.723 mg/mL(95%CI为0.595~0.915 mg/mL)。该浓度范围在这组患者中皮下淋巴结显影率为28%~53%,SLNB成功率为88%~92%;在肿瘤位于外上象限且已切除组中,皮下淋巴管和淋巴结显影率分别为50%~69%和20%~42%,SLNB成功率为76%~81%。2组的皮下淋巴管显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淋巴结显影及SLNB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P=0.232)。结论·ICG荧光法+亚甲蓝染色法的双示踪法行SLNB简单易行且活检成功率高,ICG最佳浓度为0.723 mg/mL,可提高淋巴管及淋巴结的显影率。
叶欣崔嵘嵘周晓云王铮元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吲哚菁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