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 作品数:38 被引量:9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呼吸方式和呼吸流量对体描法气道阻力及胸腔气量的影响 1998年 为了解呼吸流量和呼吸方式对体描法测定气道阻力、胸腔气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流量及呼吸方式测定28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性疾患病人和8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病人的气道阻力及胸腔气量,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呼吸流量在05~15L/s与呼吸流量大于15L/s时所测气道阻力值差异显著(P<001),尤以COPD病人更明显,用气喘式呼吸法和静息呼吸法所测气道阻力差异显著(P<001),而不同呼吸流量或不同呼吸方法所测胸腔气量无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的呼吸方式、不同的呼吸流量对气道阻力测定影响较大,对胸腔气量测定影响较小。建议测定气道阻力应限定呼吸流量,在测定气道阻力。 周怡 赵济文 赵卫国关键词:气道阻力 脉冲振荡技术在呼吸阻力测试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三种呼吸阻力测试法(IOS法、体描箱法、超声阻断法)评估肺通气功能的差异,了解国人正常预计值(z值)与传统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实测值%pred)评估肺通气功能的差异,了解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metry,IOS)技术在不同呼吸频率及舌置咬嘴的不同位置(舌不同位置)对呼吸阻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受检者277例,以不同观察目的分组:三种方法组、z值组、舌位置组、呼吸频率组,其中78例受检者纳入三种方法组,用3种不同方法测试呼吸阻力计算异常检出率;85例受检者入z值组,受检者使用IOS法测试呼吸阻力,用z值与实测值%pred评估肺通气功能比较差异;44例受检者入舌位置组,观察舌不同位置对呼吸阻抗的影响;70例受检者纳入呼吸频率组,观察不同呼吸频率对呼吸阻抗的影响。结果IOS测定的呼吸阻抗与体描箱法的气道阻力异常检出率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两种方法与超声阻断法气道阻力异常检出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S测试的R_(5)、R_(20)、X_(5)的z值与其实测值%pred的异常检出率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R_(5)、R_(20)、X_(5)数值于舌不同位置及受检者在不同呼吸频率下测试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OS法与体描箱法测定的气道阻力有良好的一致性;使用z值评估R_(5)、R_(20)、X_(5)的呼吸阻力比实测值%pred评估的呼吸阻力敏感;IOS测试值受舌不同位置及不同呼吸频率的影响不明显。 李小凤 周怡 解立新 骆永超关键词:脉冲振荡 出院SARS病人肺功能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2004年 王巍 周怡 敖国昆 王安生 郭晓青 林明贵 王仲元 陈红兵 王金河 袁新荣关键词:肺功能 出院 SARS病人 SARS患者 胸部CT 重症肌无力患者肺功能改变及其与临床肌无力严重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肺功能改变,探讨其呼吸肌力变化与临床肌无力严重度、肺功能改变的关系. 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MG治疗中心自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Ⅰ型MG患者16例,Ⅱ型5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检测并比较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PIM)、最大呼气压(PEM)、0.1s口腔闭合压(P0.1)]、和肺功能[肺活量(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峰流速(PF)、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改变,并对Ⅱ型MG患者的呼吸肌力变化与临床肌无力严重度、MG患者呼吸肌力与肺功能的改变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Ⅰ型MG患者MVV、PM降低,R20、R5增高,Ⅱ型MG患者VC、MVV、PF、PIM、PEM降低,R5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型MG患者比较,Ⅱ型MG患者PIM、PEM蹦减少,R5、R20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MG患者的PIM、PEM、MVV、VC与肌无力严重度绝对分数均呈正相关关系(r=0.550,P=0.002;r=0.653,P=0.000;r=0.511,P=0.000;r=0.353,P=0.010);MG患者的PIM、PEM分别与VC、MVV、PF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且PEM与PIM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r=0.650,P=0.000). 结论 Ⅰ型MG患者在疾病早期无明显呼吸肌无力表现时可有呼吸肌力减退和呼吸肌耐受力降低,故MVV、PIM、R20、R5可作为早期诊断MG的敏感指标;Ⅱ型MG患者呼吸阻力的增高和呼吸肌力的受损比Ⅰ型MG更严重.且这种损害伴有肌无力严重度绝对分数的增高;呼吸肌力的减退与肺功能的减退呈一致性. 周怡 赵卫国 陈兵 刘宇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肌力 不同病因肺间质病变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寻找不同病因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改变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观察弥漫性肺间质病变54例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血气变化及肺CT影像学改变,并按发病时间长短分3组观察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pulmonary capillary blood flow,CO)异常检出率。结果发现这组病人的V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Dlco、CO降低,与正常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在发病的1年内的VC、Dlco、CO阳性率分别达66.6%、91.6%、50.0%,非特异性间质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肺功能改变VC、Dlco、CO阳性率达18.1%、72.7%、50.0%。而结缔组织病致肺间质病变在发病的中、晚期的VC、Dlco、CO阳性率分别为33.3%、33.3%、50.0%。结论不同原因肺间质病变的肺功能改变可有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在弥散功能障碍的同时,伴肺毛细血管有效血流量减少。在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肺炎发病早期VC、Dlco、CO就已降低,而结缔组织病致肺间质病变却在疾病中、晚期降低。Dlco检测是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这组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 周怡 刘宇 张金花 李一 赵卫国 刘振平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间质病变 肺功能 肺最大通气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在围术期中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肺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在围术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61例行胸与上腹部手术后肺功能异常的患者,将50%≤MVV%pred<80%的患者纳入A组(33例),MVV%pred<50%的患者纳入B组(28例)。比较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5 Hz时呼吸阻力(R_5),MV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采用两种方法计算MVV估算值:方法一公式为MVV%pred=FEV_1×35/MVV预计值,方法二公式为MVV%pred=FEV_1×33+9/MVV预计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FEV_1、MVV、FVC降低,R_5、RV、T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L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获得的MVV值中,实测值与方法一公式计算获得的估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方法二公式计算获得的估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一与方法二公式计算获得的预测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3),明显低于B组的39.3%(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V%pred<50%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退与RV、TLC、气道阻力增高的程度明显高于50%≤MVV%pred<80%的患者,但两者弥散功能损害差异不明显。对不能配合完成MVV测试获得MVV%pred实测值的患者,可用公式MVV=FEV_1×35/MVV预计值计算获得的估算值对手术适应证进行评估。 周怡 李小凤关键词:围术期 肺功能 31例白血病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查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白血病患者的肺弥散功能变化。方法对31例肺通气功能正常的白血病患者进行肺弥散功能测定,同时选择30例外科术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获得两组未用血红蛋白(Hb)校正的弥散量DLCO、DLCO实测值/预计值(A/P)及Hb校正后的DLCO(DLCOAdj)、DLCOAdj(A/P)。结果对照组DLCO与DLCOAdj、DLCO(A/P)与DLCOAdj(A/P)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DLCO与DLCOAdj、DLCO(A/P)与DLCOAdj(A/P)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LCO、DLCOAdj、DLCO(A/P)、DLCOAdj(A/P)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肺弥散功能有不同程度降低,临床分析肺弥散功能异常的原因时,首先应排除Hb的影响因素,再结合肺CT和临床资料分析其它影响因素。 赖莉芬 韩志海 周怡 刘方 舒六一 张春阳关键词:白血病 血红蛋白 弥散功能 肺灌注显像、X线摄片、肺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对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综合评价 1996年 对36例肺结核病人做了99mTC-MA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X线胸片、肺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并进行临床综合评价。认为X线检查仍是最重要的常规检查方法,SPECT属先进的无创性技术,有助于了解肺血流灌注情况,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肺功能是了解病人呼吸功能必需的手段,尚不能为其它方法所替代,血气分析对重症病人病情估价和指导治疗有积极意义。联合应用上述检查,可全面了解肺病变和肺整体功能状况。 王巍 叶一秀 金关甫 姚昊 原薇 王安生 周怡 孙立群 王凤翔 薛建利 张玉英 周利风关键词:肺结核 肺灌注 X线 肺功能检查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改变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变应性鼻炎(A组)与支气管哮喘患者(B组)及健康对照组(C组)进行肺功能检测,寻找两种疾病肺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Sensor-Medics6200体描箱对A、B、C组患者检测肺功能有关指标。结果 A、B两组V25%、V50%明显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A组V50%与B组比较,有意义地增高(P<0.05);B组RV明显增高,与A、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A、B两组Raw与C组比较,有意义地增高(P<0.05);FVE1%:B组低于C组(P<0.05),而A组与C组及A组与B组对照均无明显差异(P>0.05);DLCO%:B组高于A及C两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对肺功能影响相似,主要是小气道阻塞,只是哮喘组影响强。 张金花 周怡 孙沛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吸入和食入性过敏原IgE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与外源性过敏原的相关性,有效预防哮喘发作。方法分别观测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58例慢性气管炎病人的IVT701和IVT702试剂盒检试的体外过敏原。结果支气管哮喘阳检率达73.3%,其中吸入组以螨、霉、蒿等为高,食入组以虾蟹为高。结论哮喘病因复杂,不同人不同触发因素,螨、霉、蒿、虾蟹为我市哮喘的多种触发因素,回避上述触发因素是治疗和预防哮喘的好办法。 周怡 张金花 刘宇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过敏原特异性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