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传恩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川崎
  • 7篇川崎病
  • 5篇患儿
  • 4篇淋巴
  • 3篇动脉
  • 3篇细胞
  • 3篇儿童
  • 2篇蛋白
  • 2篇端脑
  • 2篇心脏
  • 2篇宣教
  • 2篇幼稚
  • 2篇皮肤
  • 2篇综合征
  • 2篇黏膜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哮喘
  • 2篇小儿
  • 2篇淋巴结

机构

  • 15篇珠海市妇幼保...
  • 2篇珠海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武汉大学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遵义医学院第...

作者

  • 16篇周传恩
  • 6篇熊寿贵
  • 3篇冼建妹
  • 2篇李科成
  • 2篇赵理平
  • 2篇苏文
  • 2篇崔娓
  • 2篇卢建娣
  • 2篇李德云
  • 1篇陈非
  • 1篇任江华
  • 1篇何梦璋
  • 1篇吕简承
  • 1篇尹锡玲
  • 1篇毛新岚
  • 1篇宋长杰
  • 1篇王峰
  • 1篇王瑞英
  • 1篇曹茂银
  • 1篇罗欢

传媒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全科护理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5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IKD)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36例IKD患儿,结合临床观察、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2g/kg,单次使用)等联合用药治疗;合并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者加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36例患儿用药2d^4d体温均降至正常,8d^14d临床治愈出院。有冠状动脉改变者出院后跟踪随访3个月~6个月,经超声心电图检查示已恢复正常。[结论]提高对IKD的认识,加强护理和对病情的观察,早期识别,尽早使用IVIG治疗,可有效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罗欢赵香枝王峰周传恩杨海斌
关键词: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护理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川崎病心脏损害时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NBP)在川崎病心脏损害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川崎病心脏损害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NT-proNB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N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NBP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川崎病心脏损伤的标志物,有助于疾病及时治疗,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周传恩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心脏损害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对降低川崎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对降低川崎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川崎病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父母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干预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对健康宣教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可显著降低川崎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提升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升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冼建妹卢建娣周传恩
关键词:川崎病健康宣教疾病不确定感
不完全川崎病13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探索IKD的诊断。方法分析13例IK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13例IKD病例中,主要临床表现依次有:发热13例(100%),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69.2%),球结膜充血7例(53.8%),四肢末端变化7例(53.8%),口腔黏膜病变6例(46.2%),多形性皮疹3例(23.1%)。上述6项表现中,有4项者8例(61.5%)。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管壁毛燥6例(46.2%),冠状动脉扩张4例(30.8%),正常3例(23.0%)。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11例(84.6%),血红蛋白降低9例(69.2%),血小板升高10例(76.9%)。血生化提示C反应蛋白升高10例(76.9%),血沉升高12例(92.3%)。11例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10例在用后24h内热退,1例在用前已退热。12例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抗凝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但出院后随诊情况均不详。结论 IKD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对于发热时间长、具有川崎病2项以上主要临床表现、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升高病例则应高度警惕。心脏超声对冠状动脉的评价要辨证分析、采纳。
熊寿贵宋玫周传恩
关键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冠状动脉儿童
56例儿童外周血幼稚样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出现幼稚样淋巴细胞的各种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外周血幼稚样淋巴细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例病例最后确诊为恶性疾病14例,占25%;非恶性疾病42例,占75%。结论外周血幼稚样淋巴细胞增高幅度与疾病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当外周血出现幼稚样淋巴细胞时须结合临床随诊观察和各种实时必需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尽早确诊,避免误诊漏诊,提高诊断率。
赵理平周传恩崔娓李科成苏文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宣教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珠海市某三甲医院的68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宣教模式,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家庭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技巧、照顾角色信心情况、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及患儿遵医行为。结果 2组患儿家庭对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技巧及落实照顾者角色信心方面的评分均逐步提高,且观察组提升程度更为显著。观察组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及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及复诊依从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宣教模式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庭川崎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医行为,提升患儿及其家庭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冼建妹陈非卢建娣周传恩
关键词:川崎病健康教育随访管理以家庭为中心
舒适护理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川崎病患儿采取抛掷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冼建妹周传恩陈慧
关键词:川崎病舒适护理儿科
研究比较静脉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分为典型组(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组(不完全川崎病),各30例。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及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典型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3.3%,不完全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典型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0.0%,不完全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典型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6.7%,不完全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表现不同的川崎病患儿其治疗效果也不同,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的治疗方式应用于不完全川崎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而典型川崎病则需要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才能具有理想的效果。
周传恩熊寿贵
关键词:静脉丙种球蛋白不完全川崎病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王瑞英宋长杰任江华周传恩曹茂银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
2013~2017年珠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珠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珠海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2013~2017年珠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69 65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60.3/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984.2/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6.1/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4︰1(P<0.05);0~4、>4~9、>9岁的发病构成比分别为87.0%、11.0%、2.0%,0~4岁儿童发病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不同职业分布中,5年间散居儿童发病构成比(69.5%)显著高于托幼儿童(26.0%)、学生(3.8%)和其他人群(0.8%),显示发病人群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P<0.05)。2013~2017年各年度发病率分别为852.8/10万、942.1/10万、900.3/10万、747.0/10万、861.7/10万,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5),各年度5~7月为发病高峰。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5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34.0/10万、756.7/10万、764.0/10万,香洲区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行政区(P<0.05)。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 A16型感染分别占33.4%、21.6%。结论珠海市手足口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年龄、地区等特征,注意根据季节变换和气候特点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注重社区和托幼机构5岁以下儿童的预防保健,加强高发地区的防治工作。
周传恩熊寿贵李德云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