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玉红

作品数:153 被引量:519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4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0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9篇细胞
  • 57篇骨髓
  • 37篇贫血
  • 25篇血细胞减少
  • 23篇免疫
  • 21篇血小板
  • 21篇免疫性
  • 20篇淋巴
  • 20篇免疫相关性
  • 18篇血细胞减少症
  • 18篇重型
  • 18篇重型再生障碍...
  • 17篇血小板减少
  • 17篇再生障碍性贫...
  • 17篇增生
  • 17篇障碍性贫血
  • 15篇血细胞
  • 15篇细胞减少
  • 14篇障碍性
  • 11篇贫血患者

机构

  • 152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53篇吴玉红
  • 150篇邵宗鸿
  • 144篇付蓉
  • 141篇王化泉
  • 136篇刘鸿
  • 135篇邢莉民
  • 129篇宋嘉
  • 124篇关晶
  • 124篇瞿文
  • 121篇王国锦
  • 117篇王晓明
  • 117篇李丽娟
  • 110篇阮二宝
  • 82篇刘惠
  • 73篇梁勇
  • 59篇王珺
  • 43篇王一浩
  • 34篇刘春燕
  • 28篇王红蕾
  • 23篇张田

传媒

  • 26篇中华血液学杂...
  • 24篇中华医学杂志
  • 18篇中国实用内科...
  • 14篇中国实验血液...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国肺癌杂志
  • 3篇天津医药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第12届全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26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25篇2012
  • 10篇2011
  • 13篇2010
  • 25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犀角地黄汤合方对DC激活ITP患者T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合方含药血清对树突状细胞(DC)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每组5只,分别使用犀角地黄汤合方和蒸馏水连续灌胃3 d,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分选15例健康志愿者及8例ITP患者CD4^(+)T细胞,将荷载血小板抗原的DC与CD4^(+)T细胞共培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为荷载血小板抗原的DC与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模型组和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为荷载血小板抗原的DC与ITP患者的CD4^(+)T细胞,其中对照组和模型组加入大鼠空白血清,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5%、10%及20%大鼠含药血清。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T细胞的增殖情况,各组调节性T细胞(Treg)和效应性T细胞(Teff)的比例以及CD4^(+)T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7以及抑炎因子转化因子-β(TGF-β)、IL-10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4^(+)T细胞增殖百分比、Teff细胞比例以及促炎因子IL-2、IFN-γ和IL-17升高(P<0.05),Treg细胞比例、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量以及抑炎因子TGF-β、IL-10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犀角地黄汤合方低、中、高剂量组CD4^(+)T细胞增殖百分比、Teff细胞比例依次降低,Treg细胞比例、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量和抑炎因子IL-10、TGF-β升高(P<0.05),促炎因子IL-2的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犀角地黄汤合方中、高剂量组IFN-γ和IL-17降低(P<0.05)。结论 犀角地黄汤合方尤其是高剂量组含药血清能够在体外调节ITP患者CD4^(+)T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这可能是犀角地黄汤
杨武霞刘宝山吴玉红李润杰王梦晓王爱迪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树突状细胞CD4阳性T淋巴细胞
过敏性紫癜35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993年9月至2004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成人患者中以青壮年多见。
齐薇薇付蓉阮二宝梁勇刘鸿瞿文宋嘉关晶王晓明王国锦王化泉邢莉民吴玉红王珺高珊宋妍刘惠江汇涓刘春燕张薇陈瑾于虹邵宗鸿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特点上呼吸道感染回顾性分析发病特点临床诊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分化抗原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成熟粒系和红系细胞分化抗原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IPSS、WP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12例低危、22例高危)MDS患者及31名正常骨髓粒系CD11b、CD13、CD16、HLA-DR以及红系CD71和血型糖蛋白A(GlyA)抗原的序贯表达比例和模式。结果选择CD13/CD11b、CD13/CD16及CD11b/CD16组合来分析粒细胞分化抗原表达模式,对照组骨髓粒系细胞组合模式分别为“对钩”、“镰刀”或“反7”状,MDS患者骨髓粒系细胞发育分化中的抗原表达模式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高危组CD11b-/CD11b+比值(0.39±0.34)明显高于低危组(0.10±0.09)和对照组(0.07±0.05)(P〈0.01);高危组CD16-/CD16+比值(1.33±0.77)明显高于对照组(0.39±0.31)(P〈0.05);低危和高危组骨髓粒细胞CD13的平均荧光强度(MFI)高于对照组,侧向角散射光信号(SSC)的MFI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组CD11b—HIA—DR+3.88%±3.07%、CD11b—HLA—DR-16.23%±15.59%、CD16-HLA—DR一41.12%±24.53%、CD11b+CD16—33.53%±17.26%及CD13+CD16—44.51%+21.99%细胞占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CD71和GlyA的组合来分析红系细胞的分化,对照组两种抗原的组合模式均为双阳性表达,部分MDS患者可见CD71和G1yA表达不同步现象。低危组和高危组CD71+和GlyA+双阳性细胞分别占CD45-细胞和GlyA+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S患者粒、红系抗原表达的比例和模式异常数目与IPSS积分(r=0.690,P=0.000)、WPSS积分(r=0.651,P=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MDS患者造血细胞分化抗原表达异常,异常程度与预后相关。这提示分化抗原检测可能有助于MDS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李丽娟付蓉王化泉岳兰竹刘惠王珺王红蕾阮二宝瞿文梁勇王国锦王晓明刘鸿宋嘉吴玉红邢莉民关晶邵宗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抗原分化骨髓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核红细胞自噬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有核红细胞的自噬水平。方法54例MDS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33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过程,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中GlycoA+有核红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GlycoA+有核红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MPK、ULK1和mTO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lycoA+有核红细胞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0的表达。结果MDS患者有核红细胞中不易观察到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相对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LC3B表达(0.22±0.12)显著低于对照组(0.43±0.22,P〈0.001)及相对低危组(0.40±0.16,P=0.001)。相对高危组患者AMPK、ULK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MPK:0.26(0.60)对1.00(2.07),ULK1:0.27(3.31)对1.07(4.41),P值均〈0.017],mTO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2(3.74)对1.26(1.38),P〈0.017]。相对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LC3B水平与HGB呈正相关(r=0.529,P=0.009)。相对高危组MDS患者有核红细胞TOM20蛋白(9.42±4.42)表达升高。结论高危MDS患者有核红细胞自噬水平下降。
杨丽艳王化泉付蓉瞿文阮二宝王晓明王国锦吴玉红刘鸿宋嘉关晶邢莉民李丽娟江汇涓刘惠王一浩刘春燕张薇邵宗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噬贫血
ATG成功治疗SAA一例
男性,18岁,主因面色苍白,四肢乏力3个月,发热10天,四肢麻木、言语不利10小时于2005年7月1日经急症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无感染、出血,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Hb 97g/L,R...
邵宗鸿宋嘉王化泉邢莉民关晶王珺李丽娟付蓉阮二宝瞿文梁勇王晓明刘鸿吴玉红王国锦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治疗发病机制临床疗效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树突细胞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树突细胞(DC)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探讨SAA的免疫病理机制。方法以25例SAA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以重组人白介素4(rhIL-4)、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体外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髓细胞样DC(mDC),与正常淋巴细胞按1:100、1:50作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噻唑兰(MTT)比色法计算淋巴细胞增殖率。ELISA法检测MLR培养上清IL-12、干扰素γ(IFNγ)浓度。分析MLR上清液IL4、IFN-γ水平与淋巴细胞增殖率相关性。结果SAA初治组、恢复组和对照组mDC与淋巴细胞1:100混合培养时,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19.8±94.0)%、(159.1±66.0)%、(160.1±91.9)%,培养上清IL-12水平分别为(8.2±3.6)ng/L、(6.5±2.8)ng/L、(6.1±2.6)ng/L,IFNγ/水平分别为(21.8±8.7)ng/L、(25.5±9.1)ng/L和(22.6±7.8)ng/L,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治组、恢复组和对照组mDC与淋巴细胞1:50混合培养时,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322.1±171.1)%、(180.9±79.1)%、(192.3±91.9)%,培养上清TL—12水平分别为(12.6±4.4)ng/L、(9.44-3.3)ng/L、(8.5±3.7)ng/L,IFNγ水平分别为(32.3±9.2)ng/L、(27.4±6.5)ng/L、(24.4±7.4)ng/L,3项指标初治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R上清液IL-12水平与淋巴细胞增殖率呈正相关(r=0.529,P〈0.01);MLR上清液IFNγ水平与淋巴细胞增殖率呈正相关(r=0.381,P〈0.05)。结论SAA患者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增强,在S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王珺邵宗鸿付蓉吴玉红邢莉民王化泉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患者继发感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继发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血液病继发感染的住院患者分为经验和目标治疗两组。对无微生物学依据,经抗感染治疗3~5d疗效不佳,更换替加环素治疗者,为经验治疗组;一旦获得微生物学证据,及时更换替加环素治疗者为目标治疗组。替加环素的用法:首剂100mg,维持50mg,1次/12h,疗程2—4周。结果85例患者,除11例发生血流感染,2例发热原因不明外,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共分离出45株菌株,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占40%),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ESBLS)+的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占15.6%。球菌5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屎肠球菌2株。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72.9%,对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清除率分别为85%、70%、55%。经验治疗组与目标治疗组疗效相当。替加环素治疗肺部感染、继发血流感染有效率分别为71%及45.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者,有效率明显降低(45%与81.5%,P=0.003)。不良反应轻,主要为消化道不适症状。结论替加环素可作为血液病患者继发多药耐药菌感染一个新的治疗选择。对常规抗感染疗效不佳者,替加环素的经验治疗可提高疗效。
吴玉红胡志东邢莉民王化泉刘鸿关晶付蓉李丽娟王国锦宋嘉瞿文王晓明邵青于红王一浩李丽燕高珊邵宗鸿
关键词:替加环素血液病
多发性骨髓瘤存活期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 方法统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83年1月-2007年9月MM患者存活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关晶付蓉邵宗鸿阮二宝梁勇瞿文王国锦王晓明刘鸿吴玉红宋嘉王化泉邢莉民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存活期
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MDS一例报道
以一例主因间断皮肤出血点19年,转移性右下腹痛10天入院患者为例,根据患者发病特征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50×109/L,白细胞及红细胞正常,予强的松治疗,患者间断复查血常规,Plt波动于30-40×109/...
邵宗鸿宋嘉王化泉邢莉民关晶王珺李丽娟付蓉阮二宝瞿文梁勇王晓明刘鸿吴玉红王国锦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理
他克莫司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效应T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体外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CD8+HLA-DR+T细胞的抑制作用,SAA患者效应T细胞功能与临床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SAA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2至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SAA患者16例,免疫磁珠分选患者骨髓CD8+HLA-DR+T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2(IL-2)、FK506,培养72h用光密度法测培养孔细胞增殖;用淋巴分离液分离上述SAA患者骨髓T淋巴细胞,分别加入IL-2、FKS06、环孢素(CsA),并设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因子),共培养18h加入佛波酯等活化4h,用流式细胞仪测CD8+HLA-DR+T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TNF-β表达量与外周血象及CD4+/CD8+T细胞比例的关系。结果当IL-2浓度≥20U/ml时,反应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0.538±0.142]明显高于对照孔(0.505±0.153)(P〈0.05);加入FKS06后,4值降低为(0.386±0.124)(P〈0.05)。IL-2组细胞内TNF-β蛋白表达(73.36%±16.7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66.61%±16.20%),FK506组与FK506+CsA组TNF-β蛋白表达(47.78%±20.09%、42.23%±21.3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但是FK506+CsA组与FK50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β表达量与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呈负相关,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与患者CD4+/CD8+T细胞呈负相关(r=一0.86、0.77、一0.90,均P〈0.05)。结论IL+2能促进SAA患者CD8+HLA-DR+T细胞增殖,FK506能抑制此增殖作用;IL-2能促进CD8+HLA-DR+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TNF-β,FK506能抑制其分泌;FK506联合CsA对CD8+HLA-DR+T细胞抑制作用与单用FK506作用相当。
董琪娥付蓉刘春燕阮二宝王晓明王国锦瞿文刘鸿吴玉红宋嘉邢莉民关晶李丽娟王化泉邵宗鸿
关键词:贫血肿瘤坏死因子类他克莫司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