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武忠 作品数:25 被引量:85 H指数:4 供职机构: 揭阳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36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的经验及方法。方法对我院血透中心1996年1月~2004年12月间,开展的血液透析个体化治疗的36例老年C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通过个体化透析治疗后,透析期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是提高老年CRF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吴武忠关键词:老年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个体化治疗 经左锁骨下静脉X线下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1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在X线指引下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的经验。方法:按改良Seldinger方法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在X线透视条件下将导丝送达下腔静脉,再将导管顺导丝置入上腔静脉。结果:11例全获成功,其中导管留置使用10~36个月,无一例发生血胸、气胸、空气栓塞和静脉撕裂。结论:本法对于血管条件差或心功能不全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陈扬波 吴武忠 张翔关键词:双腔导管 左锁骨下静脉 X-线 西那卡塞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析西那卡塞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于2018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增加西那卡塞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西那卡塞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陈展茂 吴武忠 蔡瑜彬关键词: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临床疗效 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析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用于血液透析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某院透析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0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通路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为动静脉内瘘,观察组为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最大血流量、尿素氮清除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透析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最大血流量、尿素氮清除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颈内静脉长期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虽然并发症较多,但是其最大血流量、尿素氮清除率与动静脉内瘘无明显差异,可以满足患者血液透析的需求,可以作为动静脉内瘘的一种补充血管通路方式。 陈展茂 吴武忠 蔡瑜彬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西那卡塞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索西那卡塞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 50例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那卡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钙、血清磷、i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钙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磷、iPT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钙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磷和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那卡塞在血液透析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值得推广。 陈展茂 吴武忠 蔡瑜彬关键词:骨化三醇 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影响因素及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变化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失功患者血压节律与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并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首次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且术后均定期随访1年,监测患者临床指标与动态血压,以是否发生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将其分为初级通畅组(102例)与早期失功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术前内瘘彩超参数,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应用K-M法对患者术后1年内瘘通畅率曲线进行绘制,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结果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后,其中早期失功20例,占比为16.39%,初级通畅102例,占比为83.61%;早期失功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患者占比、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初级通畅组,头静脉直径、头静脉血流量、束臂后头静脉直径及束臂后头静脉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初级通畅组;与初级通畅组比,早期失功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 SD)、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 CV)、非杓型血压患者占比均显著升高,而夜间SBP、DBP下降率显著降低;初级通畅组1年内通畅率显著高于早期失功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术前头静脉直径降低、非杓型血压、24 h SBP SD升高均为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RR=2.245、3.334、3.567、3.412,均P<0.05)。结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术前头静脉直径降低、非杓型血压、24 h SBP SD升高均为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降低24 h SBP SD,可降低动静� 田关源 郑玲 钟晓泽 吴义强 吴武忠关键词:血液透析 动态血压 血压节律 血压变异性 动静脉内瘘 32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相互影响以及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及妊娠期的处理,提高围产质量。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32例妊娠合并患者,其中选择性妊娠18例,非选择性妊娠14例,妊娠期予不同剂量泼尼松控制病情,分析比较2组患者妊娠期病情的变化和妊娠的结局。结果非选择性妊娠组在孕期出现狼疮活动比选择性妊娠组严重,非选择性妊娠组的妊娠丢失率、早产率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增高(P〈0.05),而新生儿存活率及新生儿体重则较选择性妊娠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结论 对妊娠合并SLE患者而言,妊娠和SLE互为不利因素;在病情缓解期选择妊娠并合理治疗将使母婴安全性明显增高。 蔡白芒 吴武忠 吴素芳 许百洁关键词:妊娠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影响血压变异性的危险因素。方法以透析过程中的收缩压BPV、舒张压BPV为应变量,以年龄、干体重、体重指数(BMI)、透析龄、透析前收缩压、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IDWG%)、平均脱水量、尿素清除指数(Kt/V)、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高BPV组患者的年龄、平均IDWG%、平均脱水量、透析前收缩压均高于低BPV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低BPV组。收缩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透析前收缩压、IDWG%、Hb水平,收缩压BPV与年龄、透析前收缩压、IDWG%呈正相关,而与Hb水平呈负相关,舒张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为IDWG%、平均脱水量。舒张压BPV与患者的IDWG%、平均脱水量呈正相关。结论年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脱水量、透析前收缩压、血红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对于BPV的影响可能会大于不同降压药物的影响。患者应在透析前积极控制血压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适当纠正贫血可能对透析中保持血压平稳有利。 张翔 吴武忠 谢建华关键词:血液透析 血压变异性 心血管疾病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20年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临床中较为常见,皮肤瘙痒是其常见并发症,据相关研究显示,于我国南方地区尿毒症患者中,皮肤瘙痒发病率约占67%~86%,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降低其生活质量[1]。血液透析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其通过透析方式将血液中毒素清除,虽可清除小分子,但对大分子清除作用不佳,且皮肤瘙痒多发于单一治疗期间,因此,为缓解瘙痒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需加用其他手段一同治疗[2]。本研究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旨在观察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蔡瑜彬 吴武忠 钟玲玲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 尿毒症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透析方式 药学监护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效果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效果的提高作用。方法:血液透析伴肾性贫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监护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两组均根据相关指南进行正规治疗48周,药学监护组同时实施个体化用药监护。两组均随访48周,监测基线以及随访16,32,48周时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的计量值与达标率,比较两组各时间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每周平均使用剂量,采用KDQOL^(TM)-36评分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6周开始,监护组Hb、TSAT及SF达标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维持至随访结束(P<0.05),且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各监测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周起至随访结束,两组EPO每周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监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基线及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提高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减少了EPO用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春生 张泽伟 蔡瑜彬 蔡旭镇 吴武忠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药学监护 肾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