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承照

作品数:191 被引量:1,385H指数:2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7篇建筑科学
  • 54篇经济管理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文化科学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3篇园林
  • 43篇风景园林
  • 42篇旅游
  • 32篇国家公园
  • 31篇公园
  • 30篇城市
  • 26篇生态
  • 24篇游憩
  • 24篇风景
  • 20篇自然保护
  • 14篇保护区
  • 12篇生态系统
  • 11篇自然保护区
  • 10篇自然保护地
  • 10篇保护地
  • 10篇城市公园
  • 9篇景区
  • 8篇旅游规划
  • 8篇可持续发展
  • 8篇风景区

机构

  • 178篇同济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3篇井冈山大学
  • 3篇上海同济城市...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美国犹他大学
  • 2篇中铁上海设计...
  • 2篇上海同济城市...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丽水学院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卡罗来纳州...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82篇吴承照
  • 11篇徐政
  • 10篇潘金瓶
  • 7篇张娜
  • 6篇方家
  • 5篇翟宇佳
  • 5篇王欣歆
  • 5篇王婧
  • 4篇陶聪
  • 4篇刘广宁
  • 4篇朱诚
  • 4篇曹霞
  • 4篇陈涵子
  • 4篇贾静
  • 3篇杜丽
  • 3篇申洪源
  • 3篇张娜
  • 3篇洪佳文
  • 3篇马林志
  • 2篇王鑫

传媒

  • 29篇中国园林
  • 9篇旅游学刊
  • 8篇中国城市林业
  • 7篇同济大学学报...
  • 7篇规划师
  • 7篇风景园林
  • 6篇城市规划汇刊
  • 3篇旅游科学
  • 3篇园林
  • 3篇城市建筑
  • 2篇人文地理
  • 2篇住宅科技
  • 2篇城市规划
  • 2篇广东园林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绿色科技
  • 2篇城乡规划
  • 2篇中国风景园林...
  • 2篇中国风景园林...
  • 1篇中国市场

年份

  • 2篇2023
  • 12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18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村落——社区旅游综合体规划研究
<正>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地方性生活方式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在文化多元化的理性观念指导下,如何为人类保护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生态村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范例,全球生态村联盟从1990年以来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建构了生态-...
吴承照
关键词:古村落生态村社区旅游体验经济生态重建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保护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VOSviewer分析国际保护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发现自1988年以来,保护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呈现3个阶段的发展特征:缓慢、波动和快速增长阶段。生态系统管理日益成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实现保护目标的重要工具。生态系统管理视自然—人类—社会复合系统为一个整体,以实现保护地生态系统长期的完整性、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性和满足公众游憩需求的复合目标;重视多学科融合、共同管理、社区价值,将基于科学和价值的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融入保护地规划是一大趋势,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以及现代监测技术的运用是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新特征。
彭婉婷王鑫吴承照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管理保护地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与途径被引量:4
2022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哲学命题,也是科学问题,从生物共生、社会共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同文明时期和谐共生的内涵不同。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三层含义:生命共生、文化共生、区域共生,即人与野生动植物和睦共处,民居建筑及各类游憩、管理、保护设施建筑从选址到形态风格均应尊重地方历史、传承风景文化、保护乡土生态。国家公园生态服务流与生态产品价值流必须惠及地方居民、驱动区域发展,区域城镇与社区需要积极支持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形成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可持续机制。按照帕森斯AGIL模型理论,能力提升、社会协同、保护文化等是国家公园和谐共生的必要条件。由此提出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4个机制:持续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国家公园与区域发展一体化机制、国家公园社区的多重发展机制、动态即时的监测反馈机制;及4个途径:高效的管理体制、精明的保护政策、科学的管理规划、严格的保护监管处罚。
吴承照欧阳燕菁潘维琪王丽娜
关键词: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AGIL模型
基于环境健康效益的国家公园规划管理实践及其启示--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例
大量研究已证实,国家公园中受到保护的大面积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健康价值。本文对比总结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利用国家公园的健康资源全面改善国民健康状况的相关政策与实践经验,提出4项措施:全面认识国家公园健康价值,建立多方参与的...
罗玉婷吴承照
关键词:国家公园自然环境规划管理
基于“淀村共生”的环村生态缓冲区治理优化研究--以白洋淀自然保护区为例
2023年
文章聚焦当前自然保护地与属地乡村“共生治理”的关键问题,基于对缓冲区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思辨和演绎,提出了环村生态缓冲区的空间概念。通过对“干扰—保护”的断裂点分析识别出环村生态缓冲区的空间范围,依托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保护需求特征构建“双维度、六要素”的分析评价模型,借助聚类分析法实现对缓冲区的特征分类,最终形成了环村生态缓冲治理优化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的“共生治理”提供一定的补充思考和方法探索。进一步以白洋淀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发现鸟类栖息地保护和芦苇生长衰退是白洋淀“共生治理”的关键要素,研究显示白洋淀淀村“共生治理”的基本单元多涉及若干乡村聚落的连片村域空间。最后提出“淀村共生”的分类引导策略和管控治理措施,为白洋淀自然保护区的治理及生态整治提供了优化方向和参考借鉴。
刘来玉吴承照刘晓
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模式及其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教育是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自然教育是以普及自然知识、宣传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户外游憩形态,是自然保护区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日益受到国...
吴承照
关键词:自然教育自然保护区教育模式生态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
城市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探讨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国家海绵城市建设举措的全面推行,各地根据各自的区域条件,纷纷出台了地方性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城市各个住宅小区开始落地海绵城市。由于海绵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嵌入城市住宅小区的过程中,势必对原开发、建设和使用过程产生影响,需要通过前置化设计,统筹各个专业,确保系统完整落地和长效使用。文章对此展开了研究。
黄珂吴承照
关键词:住宅小区
基于In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价与生态旅游规划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核心物种的保护与旅游建设的冲突是目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文章通过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与Arc GIS等技术方法,预测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生境质量分布并进行冷热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保护策略,以期为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化编制提供指导。
王晓琦吴承照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自然保护区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旅游开发研究
2005年
浙江省黄岩富山地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区黄岩西部,是浙江的贫困地区。距城区40km,距国家级风景区温州楠溪江40km,与大寺基生态森林公园相邻。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崩塌地貌独具特色。本区是迄今发现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旅游开发前景看好的、因花岗斑岩山体崩塌而成的洞穴地貌景观、裂谷地貌景观、巨石川地貌景观、现代冰缘地貌景观、串珠状跌水瀑布景观最集中发育的地区。
唐云松朱诚申洪源吴承照翁维国
关键词:地貌景观森林公园山体崩塌冰缘地貌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方法的研究进展探析被引量:11
2012年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其中系统规划法、服务水平法(LOS)、复合价值法(GRASP)是最普遍使用的3种方法。系统规划法主要强调从评价居民需求、编制规划、项目策划和供给计划,到规划反馈、使用评价等规划体系的完整性。服务水平法侧重将居民游憩需求通过相应的公式和量化手段体现在规划空间要素中。复合价值法的重点在于评价现存城市开放空间的服务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策略调整和空间、设施配给。这类把需求与供给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国内同类规划学习,以有效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体现规划的人文关怀。
方家吴承照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方法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