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异丙酚
  • 2篇双频指数
  • 2篇利多卡因
  • 2篇脑电双频
  • 2篇脑电双频指数
  • 2篇靶浓度
  • 2篇丙酚
  • 2篇持续静脉
  • 1篇滴注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学变...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相互作用
  • 1篇异氟醚
  • 1篇应激反应
  • 1篇手术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王世端
  • 4篇吴优
  • 3篇潘维敏
  • 3篇张林
  • 2篇王士雷
  • 2篇袁莉
  • 1篇褚海辰
  • 1篇宋建防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腹部手术病人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5-55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观察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腹部手术病人异氟醚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额肌电(EMG)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0)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异氟醚;Ⅱ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1μg/ml的异丙酚;Ⅲ组(n=20)吸人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异丙酚。根据BIS值的变化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范围。麻醉中连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BIS及EMG的变化,并持续监测异氟醚的吸入和呼气末浓度。结果 三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MAP、HR及SpCO2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插管后和切皮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低于Ⅰ组(P<0.01),Ⅱ组、Ⅲ组呼气末异氟醚有效浓度分别为0.43%±0.08%、0.21%±0.06%,较Ⅰ组分别降低43.4%、72.3%(P<0.05)。入室后麻醉用药前EMG为46-53(BIS值91-96)。麻醉诱导后及术中EMG维持在26-29(BIS值45-55),麻醉恢复期EMG逐渐升高,当大于40时(相应BIS值80-85),大部分病人能够呼之睁?
王世端褚海辰潘维敏宋建防吴优
关键词:异氟醚呼气末异丙酚EMG病人
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吴优张林王世端
关键词:艾司洛尔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脑电双频指数
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王世端袁莉潘维敏吴优张林王士雷
关键词: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丙泊酚靶浓度血液动力学变化脑电双频指数
持续静注利多卡因对异丙酚有效靶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王世端袁莉潘维敏吴优张林王士雷
关键词:利多卡因异丙酚药物相互作用持续静脉滴注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