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礁

作品数:69 被引量:263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1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局科研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幽门螺
  • 12篇幽门螺杆菌
  • 12篇螺杆菌
  • 11篇胰腺
  • 11篇胰腺炎
  • 10篇腺炎
  • 9篇食管
  • 7篇胃食管
  • 7篇反流
  • 6篇食管反流
  • 5篇胆管
  • 5篇幽门螺杆菌感...
  • 5篇胃食管反流
  • 5篇疗效
  • 4篇胆管造影
  • 4篇胰胆管
  • 4篇胰胆管造影
  • 4篇十二指肠
  • 4篇睡眠
  • 4篇疗效观察

机构

  • 54篇解放军第41...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海军上海保障...

作者

  • 69篇吕礁
  • 42篇施云星
  • 30篇周国中
  • 24篇刘长云
  • 20篇曾晓虹
  • 20篇覃林花
  • 13篇金冠球
  • 13篇李永平
  • 13篇肖正达
  • 12篇王广勇
  • 11篇谢宇野
  • 10篇季兴英
  • 9篇李琳
  • 8篇郑智武
  • 8篇钱慧
  • 7篇周建光
  • 7篇毛欣
  • 5篇张莉
  • 4篇王喜安
  • 4篇潘竹林

传媒

  • 18篇海军医学杂志
  • 12篇中华航海医学...
  • 4篇胃肠病学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人民军医
  • 2篇胰腺病学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新消化病学杂...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大黄防治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口服生大黄防治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ER CP 31例 ,术前血淀粉酶均正常。随机分为服生大黄组 15例 ,术后即服用生大黄 ,对照组 16例未服用生大黄。两组均于ERCP术后 4h、2 4h检测血、尿淀粉酶水平及观察腹痛、呕吐等症状 ,并记录发生胰腺炎例数。结果 :服生大黄组 15例 ,术后 4h出现高淀粉酶血症 3例 ,2 4h后均降至正常 ;对照组 16例 ,术后 4h出现高淀粉酶血症 8例 ,2 4h后降至正常仅 2例 ,并发急性胰腺炎 1例。两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术后4h时两组尿淀粉酶无显著差异 ,但血中淀粉酶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术后 2 4h两组血中淀粉酶差异显著 (P <0 0 5 ) ,尿中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生大黄可防治RECP术后胰胆管并发症。
林向阳毛欣吕礁谢宇野徐瑾金冠球
关键词:生大黄胰胆管造影术疗效观察淀粉酶胰腺炎
生大黄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生大黄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观察分析,进一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质量。方法 重点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胃肠道症状、精神状态及相关并发症,分别予以相关治疗及护理。结果 治疗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精神状态及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生大黄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应着重胃肠道的护理。
曾晓虹潘竹林毛欣吕礁林向阳
关键词:生大黄5-氟尿嘧啶急性胰腺炎护理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中、术后出血的诊治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EST术中、术后出血的12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总结其经验教训。结果 12例EST术中、术后出血患者中,即时出血9例,迟发性出血3例;渗血9例,搏动性出血3例;轻度出血9例,中度出血2例,重度出血1例。内镜下治疗成功10例(轻度出血9例,中度出血1例),内镜下止血无效行DSA治疗2例(中度出血1例,重度出血1例);并发轻度胰腺炎1例,无其他并发症;全部病例均治愈,无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 EST术中、术后出血多为渗血和即时出血,出血多为轻度至中度,内镜下治疗多能止血,无效时应及时行DSA或手术治疗。
施云星王广勇吕礁周国中曾晓虹李玲霞过常琴
关键词: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发症出血止血
胃镜下喷洒卡络磺钠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胃镜下喷洒卡络磺钠注射液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胃镜下给予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止血,试验组胃镜下给予喷洒卡络磺钠注射液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胃镜操作时间,止血有效率。术后记录黑便、呕血次数、血红蛋白浓度,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胃镜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黑便、呕血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P<0.05)。结论:胃镜下喷洒卡络磺钠注射液,配合内科治疗及其他止血方法,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止血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王广勇吕礁施云星刘长云覃林花季兴英钱慧周国中
关键词:卡络磺钠去甲肾上腺素消化性溃疡出血胃镜
穿心莲内酯对活化巨噬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脂多糖激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以穿心莲内酯作用于脂多糖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测定穿心莲内酯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ERK1/2、p38和JNK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巨噬细胞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100μg/mL穿心莲内酯对脂多糖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无细胞毒作用;穿心莲内酯能抑制脂多糖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ERK1/2磷酸化,随着穿心莲内酯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0.01);1~25μg/mL穿心莲内酯不能抑制脂多糖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p38和JNK磷酸化,对脂多糖引起的IκBα降解也无影响。12μg/mL穿心莲内酯和20μmol/LPD98059(ERK1/2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能降低巨噬细胞TNF-αmRNA的表达和其上清液中TNF-α的分泌水平(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能阻断ERK1/2信号转导通路,并在抑制TNF-α的表达中可能起作用。
覃林花吕礁孔玲施云兴李永平周国中郑智武李琳季兴英
关键词:穿心莲内酯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巨噬细胞活化
Hp相关性胃疾病与胃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关系
2002年
目的 从常见的胃疾病中探讨Hp感染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方法 住院及门诊病人693例。胃镜检查时观察粘膜病变及溃疡部位、性质等,并于胃体及胃窦部各钳取3块胃粘膜组织,常规HE及Giernsa染色后,镜下观察。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中与Hp感染程度及肠化生程度密切相关(P<0.001)。人群中DU的Hp感染率高于其它组(P<0.001)。CAG的胃肠化发生率最高(P<0.005),Hp阳性中胃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情况亦是如此(P<0.001),在Hp阴性中GU的发生率最高(P<0.001),CAG Hp阳性与阴性相比发生率无显著性意义(P均>0.5)。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已被认为是一种胃癌前病变。本文结果说明,Hp感染并非简单地与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关,可能与Hp类型、作用时间、机体内部免疫及其他因素等共同作用相关,特别是当Hp感染与CAG并存时,癌前病变发生率为最高。结论 临床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时,应高度重视Hp的根治及CAG的治疗。
吕礁王石王喜安林向阳谢宇野金冠球王小熙
关键词:肠化生不典型增生CAG胃肠胃疾病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粘膜及唾液幽门螺杆菌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采用PCR技术探讨从唾液中检测Hp的可能性,并与其它常用检测方法比较,观察Hp检出率与胃炎程度的关系.方法住院患者122例,男88例,女34例,年龄17岁~82岁,平均536岁.其中经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3例,胃溃疡21例,复合性溃疡13例,慢性胃炎35例.检查前2周均未服用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内镜检查前取唾液2ml,内镜下于胃体及胃窦部取活检组织各3块分别行PCR,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找Hp.各方法间Hp检出率的比较采用二样本的U检验;胃炎级别与Hp感染程度间的比较用双向有序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结果PCR法同步检测105例患者,唾液标本6例Hp阳性(571%);胃粘膜标本64例Hp阳性(6095%),显著高于Giemsa法492%,但低于尿素酶750%.若以尿素酶、Giemsa法同时阳性为准,唾液中Hp阳性率118%(6/51),胃粘膜PCR阳性率为875%;假阳性率:唾液为0%,胃粘膜222%.PCR法胃粘膜Hp检出率依次为重度胃炎833%,中度胃炎698%,轻度胃炎422%.三者间比较P<005;Giemsa染色法还显示组织学胃粘膜炎症程度与H?
吕礁肖正达金冠球谢宇野徐瑾王唯坚张明福闻秀全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胃粘膜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
白血病细胞Ki-67表达和AgNORs计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人骨髓白血病细胞中增殖相关抗原 Ki- 6 7的表达和核仁形成嗜银蛋白 ( Ag NORs)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和一步银染技术 ,分别检测 2 1例正常骨髓和 75例白血病骨髓细胞中Ki- 6 7的表达和 Ag NORs,并动态观察它们在白血病不同阶段的变化。结果 :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的 Ki- 6 7指数分别为 2 .5 % ( AML )、12 .2 % ( AL L )、17.2 5 % ( CML ) ,均显著低于正常骨髓原早幼细胞 Ki- 6 7指数 ( 2 3.2 % ) ;不同类型白血病的 Ag NORs分别为 3.6 0± 0 .6 3( AML )、3.44± 0 .5 8( AL L )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1.90± 0 .40 ) ;白血病化疗前 Ki- 6 7指数高者 ,缓解率高 ;白血病达完全缓解后 ,Ki- 6 7指数和 Ag NORs接近正常。结论 :骨髓原 (早 )幼细胞 Ki- 6 7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活性 ,Ag NORs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不同步现象 。
王喜安金冠球肖正达吕礁
关键词:白血KI-67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应用窄带成像内镜光源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价值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窄带成像(NBD内镜光源诊断结肠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6例经常规结肠镜检查发现的息肉样病变202个,切换至NBI内镜光源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对息肉样病变的成像清晰度,根据病变的轮廓、表面微结构及表面微血管形态显像评估息肉性质,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应用NBI内镜光源对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轮廓、表面微结构及表面微血管形态显像的清晰度,均非常显著优于普通内镜(P<0.01)。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应用NBI内镜光源对结肠腺瘤性息肉诊断的准确度(符合率)、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4.5%、92.9%和95.7%,普通内镜分别为78.7%、70.6%和92.5%;应用NBI内镜光源对结肠腺瘤性息肉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均非常显著高于普通内镜(P<0.01)。结论:应用NBI内镜光源观察病变的轮廓、表面微结构及表面微血管形态,可以较准确地鉴别结肠腺瘤性息肉。
王广勇薛琴吕礁施云星覃林花周国中刘长云钱慧
毫米波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
2002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生、发展和血液微循环障碍有关,胰腺缺血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始发因素之一[1].缺血可导致胰腺低灌注和微循环障碍,引起腺泡水肿、炎症和坏死.90年代以来,SAP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内科综合治疗,治愈率较过去有明显提高.但在临床诊疗中仍存在恢复时间过长,渗出液难以吸收等问题.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毫米波具有改善微循环和缓解疼痛的作用[2,3].作者对S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毫米波治疗,并与对照组作比较,以探讨其对SAP患者的疗效.
毛欣吕礁谢宇野金冠球柳振美肖正达
关键词:毫米波重症急性胰腺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