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沛璐

作品数:11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建设用地
  • 2篇农地
  • 2篇农地流转
  • 2篇农户
  • 2篇配置管理
  • 1篇调查数据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序PROB...
  • 1篇宅基
  • 1篇宅基地
  • 1篇政府
  • 1篇政府失灵
  • 1篇三旧改造
  • 1篇生计
  • 1篇生计资本
  • 1篇收入差距
  • 1篇土地管理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机构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吕沛璐
  • 8篇冯淑怡
  • 5篇王博
  • 3篇曲福田
  • 1篇上官彩霞
  • 1篇王博
  • 1篇刘子铭
  • 1篇郭晓丽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创新和理论解释——以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为例被引量:22
2014年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广东省佛山市联滘地区的具体案例,从外部环境变化和集体行动两方面揭示"三旧"改造制度创新的激发和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产权结构、政策法律限制和集体信念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制度安排变得不相适应,诱使相关行为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对制度安排进行修正,由此产生了低效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制度创新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村民)三大行为主体通过集体行动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度变迁成本,有效推动了"三旧"改造的实现。
郭晓丽冯淑怡吕沛璐刘子铭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外部环境集体行动
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全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被引量:5
2022年
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农户家庭增收减贫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4省124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OLS模型、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入农地、转出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对农户人均总收入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不同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机制存在差异。同时,转入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有助于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而转出农地不具有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现阶段,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对改善农户家庭收入、全面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有效巩固农村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吕沛璐冯淑怡曲福田
关键词: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农户收入差距
交易费用视角下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被引量:50
2014年
基于江苏省宿迁市A镇、南通市B镇、昆山市C镇的实地调研,采用案例比较法和交易费用法,分析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中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区域差异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宅基地置换主要采用了置换宅基地、置换小产权房、置换商品房三种模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区域土地稀缺程度、非农就业机会大小、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是导致宅基地置换模式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昆山市C镇因土地稀缺程度较大、非农就业机会较大、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较高,宅基地置换交易费用较小,采用类似市场制的置换商品房模式;相反,宿迁市A镇因土地稀缺程度较小、非农就业机会较小、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较低,宅基地置换交易费用较大,采用类似层级制的置换宅基地模式;南通市B镇因各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宅基地置换的交易费用中等,采用类似中间混合制的置换小产权房模式。鉴于此,在推行宅基地置换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农民对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的依赖程度、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宅基地置换模式,避免发生"一刀切"等将农民转移到城镇的强制行为。此外,需要不断完善农地流转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替代农地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保障农民能够获得稳定持续的经济收益,从而促进农民不断向城市转移。
上官彩霞冯淑怡吕沛璐曲福田
关键词:交易费用
中国建设用地配置中政府失灵的理论解析及其改良 框架设计被引量:19
2018年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建设用地配置中不同政府失灵的成因、影响与相互关系,探索相适宜的综合性改良框架及实现路径,为国家建设用地配置优化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逻辑分析与框架设计。研究结果:中国当前的建设用地配置存在两种政府失灵,并且这两种政府失灵涉及不同类别的政策问题,因而单一的技术性对策无法达到理想的解决效果,故需要依据不同的问题特征,设计构建综合性的政府失灵改良框架进行指导作用。研究结论:中国建设用地配置同时存在政府失灵Ⅰ与政府失灵Ⅱ。前者发生于政府内部,以央地关系失衡下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机制失效为特征;后者发生于政府外部,以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机制、扭曲土地资源配置为特征。对应于这两种政府失灵,本文设计涵盖6类调控工具的综合性改良框架。其中,针对政府失灵Ⅰ,主要有观念性调控、规划性调控和经济性调控3类,其可行路径包括转变形成目标相容的管控理念、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入指标交易与管理平台等;针对政府失灵Ⅱ,主要有规则性调控、探索性调控和产权性调控3类,其可行路径包括健全土地市场运行规则、探索创新存量土地开发模式、构建现代土地产权体系等。
王博吕沛璐冯淑怡姜海
关键词:土地管理政府失灵
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的理论解析与对策探讨
2019年
当前以“增量控制+计划配置”为核心的计划管理思路存在偏颇,造成了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增量控制+计划配置”管理思路形成的机制性根源之一是政府内部非合作博弈下的“上下一般粗”格局,因而,应按照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重塑各级政府的角色定位与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职能,打破目前非合作博弈下的“上下一般粗”格局。
王博吕沛璐冯淑怡
关键词:非合作博弈建设用地配置管理机制性
央地互动、多重逻辑与制度变迁——基于对建设用地一级配置层面的考察被引量:4
2019年
以社会行动者理论与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为基础,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行动者的多重逻辑出发,在央地互动视阈下对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政策演化与制度逻辑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在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制度变迁中,央地双方在多重逻辑的相互作用下,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类型,实质设立了差别化的行动准则:在中央权威有效性逻辑与地方代理自利性和局部自主性多重考量的相互回应下,对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央地采取了掌控与突破的相斥性准则;在中央强公共性和有效性逻辑重叠与地方局部自主性逻辑的相互交织下,对于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央地则采取了放权与执行的相容性准则。在这种差别化的行动准则下,央地双方展开了持续性互动,最终形成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愈发收紧的"计划管控"、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愈发灵活的"市场调剂"的"双轨化"变迁路径。由此可见,在央地政府这种差别化的行动准则下,中国未来的建设用地配置改革,不能只寄期望于诸如简单引入市场机制等治理结构层面的改变,还需要从深层次把握中央集权体制下央地政府的多重逻辑、管理诉求与互动策略,由此才能设计能够引导央地激励相容、优势互补的制度改进机制。
王博吕沛璐冯淑怡
关键词: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综述被引量:3
2010年
我国传统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浪费严重,宅基地面积超标、村庄建设缺乏规划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中的重要项目,是实现耕地面积占补平衡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当前有关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涵、现状,特别是整理潜力评价分析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于潜力分析的发展方向。
吕沛璐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的理论解析与对策探讨被引量:6
2019年
基于农地非农化理论体系,解析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探讨制度改革的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当前以“增量控制+计划配置”为核心的计划管理思路存在偏颇,造成了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制度失灵。该管理思路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让中央等高层级政府直接干预区域建设用地的微观配置,管理方式呈现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难以契合区域内建设用地总量存在“上限”的客观现实,也无法满足实时变化的建设用地需求等。“增量控制+计划配置”管理思路形成的机制性根源之一是政府内部“非合作博弈”下的“上下一般粗”格局,因而,应按照“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重塑各级政府的角色定位与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职能,打破目前“非合作博弈”下的“上下一般粗”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层面,转变实行以“总量控制+市场配置”为核心的管理新思路,将政府角色定位为资源配置的管控引导者,主要负责修正完善既有的建设用地配置管理体系;将具体的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最终,可行地、渐进地推动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制度改革。
王博吕沛璐冯淑怡
关键词:管理思路
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决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2年
推动农村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有序健康发展是中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的1248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农户对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决策具有方向一致性的特征。(2)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受到若干因素的显著影响。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健康、劳动力教育、劳动力年龄、劳动力农业技能培训、受抚养子女比例和老年人比例)、社会资本(劳动力非农务工经验)、自然资本(承包地面积)、物质资本(耐用消费品资产、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所在地外部环境特征(村庄农地流转情况、劳动力非农务工情况)都会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本文认为,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政府应为农村农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注重农户不同类型生计资本的数量积累和质量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吕沛璐冯淑怡王博王博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户决策影响因素生计资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