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川根

作品数:197 被引量:1,542H指数:24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1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5篇水稻
  • 84篇杂交
  • 72篇杂交稻
  • 49篇两优培九
  • 43篇基因
  • 28篇系法
  • 28篇两系法
  • 24篇亚种间
  • 24篇种间
  • 22篇育种
  • 20篇亚种
  • 20篇两系法杂交
  • 18篇亚种间杂交
  • 18篇亚种间杂交稻
  • 18篇种间杂交
  • 17篇两系法杂交稻
  • 16篇两系杂交
  • 16篇高产
  • 14篇两系杂交稻
  • 13篇杂交水稻

机构

  • 19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8篇南京师范大学
  • 28篇南京信息工程...
  • 1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扬州大学
  • 6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日本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196篇吕川根
  • 81篇邹江石
  • 54篇宗寿余
  • 48篇张启军
  • 40篇夏士健
  • 37篇姚克敏
  • 34篇陈国祥
  • 25篇胡凝
  • 23篇王才林
  • 17篇赵凌
  • 16篇孙永华
  • 12篇虞德容
  • 12篇漆庆明
  • 12篇谷福林
  • 9篇施大伟
  • 8篇张成军
  • 8篇李霞
  • 8篇刘少奎
  • 8篇赖东
  • 8篇颜文飞

传媒

  • 34篇江苏农业学报
  • 16篇中国水稻科学
  • 16篇作物学报
  • 15篇江苏农业科学
  • 13篇杂交水稻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现代分子植物...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作物杂志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南京农专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第一届中国杂...
  • 2篇江苏省遗传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15篇2010
  • 5篇2009
  • 22篇2008
  • 8篇2007
  • 20篇2006
  • 17篇2005
  • 8篇2004
  • 11篇2003
  • 7篇2002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7
2002年
以水稻品种“中优 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其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与空白处理 (对照 )相比 ,水稻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系统Ⅰ (PSⅠ )和光系统Ⅱ (PSⅡ )活性以及光吸收能力均以NH+ 4 +NO-3 混合处理最高 ,纯NO-3 处理次之 ,纯NH+ 4 处理较低 ;而在混合处理中又以NH+ 4 /NO-3 为 2 / 3的处理表现最好。在类囊体膜多肽组分中NH+ 4 /NO-3 为 2 / 3的处理 ,PSⅡ中与光合放氧有关的相对分子量为 16 0 0 0~ 180 0 0D、2 2 0 0 0~ 2 5 0 0 0D以及PSI中 6 2 0 0 0~ 6 30 0 0D的多肽组分在量上明显增加。表明 ,混合形态氮 ,尤其是NH+ 4 /NO-3 为 2 / 3~ 3/ 2时 。
王娜陈国祥邵志广吕川根
关键词:氮素形态水稻光合特性氮素配比
水分胁迫对高产杂交稻功能叶光能转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下功能叶光能转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前期(0~6d),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PSⅠ的电子传递活性均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但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则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室温条件下类囊体膜的可见吸收光谱峰值和荧光发射强度都增强;随着水分胁迫的进一步加剧,功能叶的光能转换受到明显的抑制:净光合速率、类囊体膜的电子传递活性均大幅度下降;类囊体膜多肽组分变化比较复杂:与PSⅠ有关的蛋白多肽组分没有明显变化,而与PSⅡ相关的多肽组分则大部分减少。类囊体膜的室温可见吸收光谱的峰值和荧光发射的强度仍然不断增强。
刘少华陈国祥吕川根杨艳华
关键词:水分胁迫杂交稻类囊体膜电子传递
增强UV-B辐射对光氧化水稻812HS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光氧化水稻的光合特性对UV-B辐射的反应,以籼稻两用不育系812S(野生型)及其光氧化突变株系812HS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采用40 kJ·m-2·d-1剂量的UV-B增强辐射处理植株65 d,分别在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相关生理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条件相比,增强UV-B辐射使812HS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减少,植株矮化,但对其生长抑制程度弱于普通水稻;812HS的叶绿素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但降低幅度低于普通水稻,抽穗期后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灌浆期,812HS叶绿体含量的增加幅度较普通水稻极显著多出34.3个百分点。增强UV-B辐射处理后,812HS的PSⅡ原初光转化效率(Fv/Fm)在分蘖期的提高幅度比普通水稻大,而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则明显低于普通水稻。PSⅡ失活的原因是质体醌PQs和PSI蛋白复合体对UV-B辐射敏感,电子从QA-向QB-传递过程受阻,致使快还原型库PQ受影响,说明增强UV-B辐射会抑制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但对光氧化水稻812HS的抑制效应弱于普通水稻。本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水稻的光氧化知识和丰富水稻栽培生理知识具有积极意义。
王林叶吉冰璇曾彦达张启军张美萍吕川根
关键词:水稻UV-B辐射光氧化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因子的环境模型解析及生态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为探究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对气候的反应和生态适应性,用2006年和2007年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29点次的田间种植试验资料,将粒重解析为谷粒长、宽、厚和比重4个因子,组建了谷粒面积(S)、厚度(H)和比重(ρ)的环境预测模型。相关分析表明,谷粒面积S的影响期在颖花分化期(III~IV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VI~VII期),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利于谷粒长度和宽度发育的日平均气温(T)为27~29℃,最高气温(Tmax)34℃,最低气温(Tmin)24℃。谷粒厚度H与抽穗后1~30d的Tmax呈二次曲线关系,与T呈负相关。谷粒比重ρ与日照时数(SH)呈正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10d;与Tmax呈负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30d。有利于增加ρ的气象指标是SH达到8h,Tmax低于30℃。用1951—2002年的气候资料模拟计算了95个地区的两优培九千粒重,按7个水稻生态区归纳,平均值变化在25.93~28.01g之间。千粒重的区域分布明显随纬度而递增,由于地形影响,在湘、赣、粤北地区还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影响。晚季稻的千粒重则比早季稻高1.39g。幼穗分化期的温度和灌浆结实期的温度、日照时数是造成两优培九粒重区域和季节特征的主要生态原因。
吕川根宗寿余胡凝邹江石姚克敏唐卫亚
关键词:两优培九粒重气候生态
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功能叶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5
2004年
研究了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两优培九”功能叶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在水分胁迫的前期 ,抗氧化系统中各成分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 ,SOD活性略有下降 ,而POD和CAT的活性则快速上升 ;AsA和GSH的含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大幅增加。O- ·2 的产生速率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这很可能是整个抗氧化系统的协同作用 ,维持了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随着水分胁迫的继续加剧 ,整个防御体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三大保护酶的活性都大幅度下降 ,而AsA和GSH的含量则快速上升 ;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减少 ,O- ·2 的产生速率和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这表明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单一保护成分不足以抵抗水分胁迫造成的伤害。
刘少华陈国祥胡艳吕川根吴国荣杨艳华
关键词:水分胁迫杂交稻两优培九保护酶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在两系法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育种协作攻关中形成的一个重大品种,是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与其亲本籼稻9311和之前大面积种...
吕川根李霞陈国祥
关键词:两优培九超级杂交稻光合作用生理学
两个超级杂交稻与汕优63光合株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7
2003年
以 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 ,汕优 6 3作对照 ,比较分析了与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基于笔者的分析和育种实践 ,并结合水稻不同类型株型的特点 ,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 (中籼型 )理想光合株型的主要特征特性描述为 :剑叶长 35~ 4 0cm ,宽 2cm ,倒二叶、倒三叶长分别为 5 0~ 5 5cm和 5 5~ 6 0cm ,齐穗期 3叶与茎秆夹角分别为 5°、10°和 15°,叶面内卷 ,剑叶最卷处叶面曲率为 1~ 1.5cm-1,顶 3叶功能期为 70d ,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为 8~ 9,完熟期绿叶LAI为 3左右 ;分蘖盛期叶角较大 ,比叶重SLW 2 .5~ 3g·cm-2 ,叶片薄而披散 ,中后期叶较厚且挺直 ,SLW为 4~ 5g·cm-2 ;齐穗期基部透光率 5 %左右 ,消光系数 0 .3~ 0 .4 ,可容纳的最大LAI8~ 10 ;植株高度 110~ 12 0cm ,下位节间长 2~ 4cm ,粗壮而壁厚 ,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 4 5 %左右 ;穗长 2 5~ 2 8cm ,着粒密度 8~ 10粒·cm-1,弯曲穗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高 ,耐荫和耐光氧化能力较强 (光氧化级别≤ 3) ,能适应广幅光强。
吕川根邹江石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生理学生态学育种中籼型
水稻白条纹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水稻叶色突变体是自然界常见的突变类型,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叶绿素合成和基因功能研究具有意义,对育种应用也有积极价值。本研究以水稻白条纹突变体6001为材料,分别对其表型特征、叶绿素含量、遗传特性及温度的影响进...
刘少奎张启军赖东颜文飞张斌廖慧敏吕川根
关键词:水稻叶色突变体基因
水稻叶黄化新基因的基因定位研究
水稻叶色突变体大多与叶绿素的合成、降解或叶绿体发育有关,是自然界常见的突变类型,具有性状明显,易区分辨认的特点。叶绿素是绿色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起到光合作用的能量捕获和传递的作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相...
肖恩星张启军袁泽夏士健宗守余吕川根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文献传递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2年7个生态点组成的30个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稻米各项品质指标均可在国标三级标准以上(2006年垩白粒率除外)。其中,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4个性状2y均达到一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透明度均在二级以上。2年变异系数均小于0.05的性状有糙米率、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0.10的性状有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2年间,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胶稠度达极显著水平。糙米率、精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年间无显著差异。两优培九作晚稻总体米质好于作早稻,整精米率显著高8.19%,在米质标准上高1个等级;碱消值也显著高1个等级;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低于早稻;透明度极显著好于早稻。
吕川根邹江石宗寿余张启军姚克敏
关键词:水稻两优培九稻米品质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