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博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深水
  • 2篇升沉补偿
  • 2篇阀体
  • 2篇仿真
  • 1篇动力学仿真
  • 1篇液压
  • 1篇液压仿真
  • 1篇闸阀
  • 1篇闸阀阀体
  • 1篇张紧器
  • 1篇深水绞车
  • 1篇试验台
  • 1篇试验台设计
  • 1篇疲劳寿命分析
  • 1篇铺管
  • 1篇铺管船
  • 1篇自增强
  • 1篇系统设计

机构

  • 5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枣庄科技职业...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5篇吕博
  • 3篇段梦兰
  • 2篇周思柱
  • 2篇李明婕
  • 2篇叶茂
  • 1篇朱锦彤
  • 1篇任晓瑶
  • 1篇易文君
  • 1篇陆英娜
  • 1篇董朋光
  • 1篇姜宇飞
  • 1篇刘秀丽
  • 1篇张玉来
  • 1篇李慧
  • 1篇李宁
  • 1篇王鹏

传媒

  • 2篇液压与气动
  • 2篇石油矿场机械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高压阀体自增强及疲劳寿命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分析了高压阀门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选用某高压阀门阀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找到了结构的薄弱之处。依据材料的包辛格效应,对阀体的自增强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自增强过程中阀体的应力进行了分析,从阀壁内部应力的角度说明自增强能改善阀体的应力分布状态。通过对比自增强处理过的阀体与未经自增强处理的阀体在80 MPa下的应力分布图可知,前者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应力最大值较小,改变了内表面应力最大的状态。通过疲劳分析可知,自增强处理能提高阀体的疲劳寿命达11倍之多。
周思柱严奉林李宁陆英娜王鹏易文君吕博
关键词:自增强残余应力包辛格效应
基于ANSYS的闸阀阀体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首先采用简化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了闸阀阀体的等效应力,建立三维模型,然后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技术对该型阀体的应力应变做分析,得到了阀体的应力云图和变形云图,为阀体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发现理论简化计算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提出了计算阀体强度时需采用有限元方法。
吕博朱锦彤夏斌
关键词:闸阀阀体有限元分析
深水吊装绞车滑轮组升沉补偿装置设计被引量:2
2014年
设计了一种用于深水安装作业的滑轮组升沉补偿装置,采用滑轮组与复合液压缸相结合的机械结构来实现对吊装载荷的升沉补偿,并对其主要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计算。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强度校核;采用动力学仿真方法进行了动态响应的分析,验证了该滑轮组升沉补偿装置的合理性。
吕博段梦兰周思柱刘秀丽姜宇飞
关键词:升沉补偿有限元分析动力学仿真
深水绞车半主动升沉补偿系统设计及仿真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荔湾3-1大型气田,首先对作业区的海浪条件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深水作业极限海况下的船体及吊装载荷的升沉运动响应。为了避免响应幅值过大,提出了一套以复合液压缸为主体的深水绞车半主动升沉补偿系统,并建立了缆绳吊放载荷的动力学模型及补偿系统的液压系统模型。在Simulink中对采用两种不同反馈的PID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对升沉补偿系统补偿效果的定性分析可知,所设计的补偿系统在张力反馈控制情形下具有较高的补偿精度。
李明婕段梦兰叶茂任晓瑶秦文婷吕博
关键词:升沉补偿液压仿真
S型铺管船张紧器控制系统仿真试验台设计被引量:2
2014年
以2 000kN张力的深水铺管船用张紧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工作环境设计了张紧器的驱动系统和监控系统。研制了张紧器控制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台,由电机试验台和电控系统试验台2部分组成,模拟波浪作用和电机的恒张力控制。为深入研究张紧器的电控系统奠定了基础,可促进深水铺管船用张紧器的产业化。
李明婕段梦兰李慧张玉来吕博叶茂董朋光
关键词:铺管船张紧器控制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