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胃癌
  • 13篇肿瘤
  • 11篇胃肿瘤
  • 10篇细胞
  • 7篇门脉
  • 6篇蛋白
  • 6篇断流
  • 6篇断流术
  • 6篇血管
  • 6篇脾脏
  • 5篇胃癌组织
  • 5篇免疫
  • 5篇癌组织
  • 4篇粘膜
  • 4篇胃癌患者
  • 4篇胃粘膜
  • 4篇门脉高压
  • 4篇静脉
  • 4篇高压症
  • 4篇癌患者

机构

  • 21篇苏州医学院附...
  • 12篇苏州医学院
  • 7篇苏州大学
  • 2篇武汉华中理工...
  • 2篇丹阳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39篇吕光成
  • 19篇钱海鑫
  • 11篇陈易人
  • 9篇管洪庚
  • 6篇曹苇
  • 4篇田力平
  • 3篇周顺泉
  • 3篇肖接承
  • 3篇田力平
  • 3篇刘建夏
  • 2篇刘征辉
  • 2篇王爱青
  • 2篇成军
  • 2篇石田保
  • 2篇李建勇
  • 2篇徐庚达
  • 2篇王爱东
  • 2篇张会键
  • 2篇张俊华
  • 1篇胡建铭

传媒

  • 18篇苏州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江苏医药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苏州医学杂志
  • 1篇全国外科学术...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6篇1998
  • 5篇1997
  • 6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89
  • 1篇198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流术和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就断流术和分流术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的变化及两类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与疗效有关的若干因素作了分析.实验中行断流术、限制性分流术及大口径分流术后,各组门脉压力下降及门脉向肝血流量减少差别显著,生化和病理形态学亦有相应改变.临床上125例断流术和分流术术后近期观察无明显差别;远期随访,断流术疗效似优于分流术.肝硬变病因及Child 分级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是否行预防性手术应根据实情决定.
曹苇陈明斋陈易人周顺泉胡振雄吕光成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分流术
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1989年
1979年Spigos首倡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亢获得成功。保留部分脾脏功能,避免脾切术后的凶险感染;并发症少于全脾栓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非手术疗法。一、栓塞方法按Seldinger操作法,在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或腋动脉插管,选择性进入牌动脉(SA),作SA造影观察脾脏大小,脾、胰动脉走向和形态;注入2×2mm^2Gelfoam20~40块,栓塞1/3~2/3脾脏。Gel-foam碎块预先浸于100万u青霉素+80mg庆大霉素100ml生理盐水中(儿童5万u青霉素+12mg庆大霉素)。栓塞剂除用Gelfoam外,还有无水乙醇、葡萄糖、硅橡胶球,聚乙烯醇、
成军钱海鑫陈易人吕光成
关键词:部分脾栓塞术脾机能亢进
胃癌患者脾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脾脏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检测进展期胃癌患者脾静脉血淋巴细胞(SVL)和脾细胞(SC)的自然杀伤细胞(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T细胞亚群(TC)与胃良性病变的SVL及外伤性脾破裂SC的对照比较。结果胃癌患者脾脏NK、LA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降低(P<0.02,P<0.01);CD_4减少CD_8增加,CD_4 /CD_8比值显著降低(P<0.02~0.01)。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免疫功能极度低下。一旦具有合理的指征,联合脾切除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不会造成明显不利的影响。
吕光成
关键词:脾脏细胞免疫胃肿瘤
断流术削弱胃粘膜细胞增殖能力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目的研究门静脉奇静脉断流术(下称断流术)对胃粘膜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试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alated peptide,CGRP)保护术后胃粘膜。方法 Wistar 大鼠分正常对照组8只,肝硬变合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模型对照组12只,断流手术组12只,断流术加 CGRP 保护组12只,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测定各组胃粘膜细胞增殖参数。结果肝硬变 PHG 大鼠断流术后胃粘膜细胞 DNA 合成期、细胞周期较正常及模型组延长(P<0.01),标记指数相应降低(P<0.01)。各参数变化主要表现在胃体部。应用 CGRP 后 DNA 合成期、细胞周期缩短,标记率上升(P<0.01)。结论断流术削弱了胃粘膜细胞增殖能力,可能是易发生术后 PHG 胃出血的因素之一,CGRP改善了粘膜细胞增殖受抑状态,可保护胃粘膜,减少出血。
管洪庚陈易人钱海鑫朱寿彭吕光成曹苇
关键词:断流术胃粘膜降钙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全文增补中
介入化疗对Ⅲ期胃癌患者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1999年
Ⅲ期胃癌根治术后599例随机分成两组。介入化疗组采用MFA方案;对照组(非介入化疗组)采用静脉化疗(采用MF方案)或口服化疗(用FT-207),观察二组1、3、5、7年生存率,结果发现,介入化疗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非介入化疗组(P<0.05)。说明介入化疗可提高Ⅲ期胃癌的生存率。
田力平刘建夏钱海鑫吕光成
关键词:生存率胃肿瘤介入疗法
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的细胞免疫状态
1995年
本文检测了进展期胃癌患者(n=16)脾静脉血淋巴细胞(SVL)和脾细胞(SC)的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杀伤活性及T细胞(TC)亚群,与胃良性病变(n=7)的SVL及外伤性脾破裂(n=6)的SC对照比较,探讨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脾脏的细胞免疫状态,为胃癌术中合理的处理脾脏提供免疫学依据。结果表明:AGC患者脾脏的NK、LA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降低(P<0.02,P<0.01);CD4显著减少,CD8显著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2~0.01)。提示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
张会键周顺泉吕光成徐庚达
关键词:胃癌胃肿瘤脾脏细胞免疫学
瘤内微血管密度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2000年
目的 探讨肿瘤内血管生成在胃癌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用抗血管内皮CD34单克隆抗体对 40例胃癌及 10份正常胃组织标本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较正常胃组织显著增高 (P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 ;肿瘤肝脏转移组MVD较无肝转移组增高 (P <0 .0 5 )。结论 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血管生成可能促进胃癌的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王爱东吕光成
关键词:胃肿瘤瘤内微血管密度肿瘤侵袭肿瘤转移
门脉高压性胃病动物模型复制及发病机理研究被引量:30
1999年
目的复制大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发病机理。方法Wistar大鼠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每日四次维持,双色素造影法直接观察大鼠病程中胃壁动静脉短路(A-Vshunt)开放情况并作定量计数。结果大鼠第8周肝硬变形成。单位面积胃壁A-Vshunt计数较正常轻度增加(P>0.05),第12周增加达显著性意义(P<0.01),16周最高峰。A-Vshunt与门脉压上升呈正相关(r=0.910,P<0.01)。结论肝硬变门脉高压病程中,胃壁A-Vshunt异常开放致粘膜有效血量不足是并发PHG重要原因。大鼠TAA用药16周适宜作为PHG模型。
管洪庚陈易人钱海鑫吕光成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胃疾病动物模型PHG
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治分析(附13例报告)
1996年
脾脏占位性病变很少见,我们1987年6月~94年8月共收治13例,均行脾脏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良性8例,恶性5例,报告并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组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19~71岁,中位年龄37岁。主要症状为左上腹肿块或胀痛。5例伴有全身症状如倦怠、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4例有发热38.1℃~39.0℃,4例无全身表现。
管洪庚陈易人吕光成钱海鑫曹苇刘建夏
关键词:脾脏占位性病变脾脏肿瘤
妊娠并发自发性肝破裂二例被引量:1
1989年
例1、25岁,第1胎,足月妊娠,上腹痛、恶心、呕吐16h,于1986年7月22日入院。患者妊娠后期有高血压,发病前1周胎动消失,B 超提示死胎,并见肝右后叶有一占位性病变,疑诊肝癌。T37℃,P 140次,R 30次,BP 1.84/1.18 kPa。
仲明根钱海鑫吕光成杨伟文
关键词:肝破裂肝右后叶自发性破裂肝脏破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