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道权

作品数:10 被引量:38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玉米
  • 4篇性状
  • 3篇基因
  • 3篇产量性状
  • 2篇玉米产量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基因定位
  • 2篇分子标记
  • 2篇QTL
  • 2篇RFLP
  • 2篇SSR
  • 1篇多基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遗传图
  • 1篇遗传图谱构建
  • 1篇引物
  • 1篇玉米产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向道权
  • 7篇黄烈健
  • 6篇戴景瑞
  • 4篇杨俊品
  • 2篇曹永国
  • 2篇荣廷昭
  • 2篇唐海涛
  • 1篇曹海河
  • 1篇王守才

传媒

  • 2篇Journa...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玉米RFLP连锁图谱构建及大斑病QTL定位被引量:33
2002年
玉米大斑病菌存在有生理小种分化的现象。目前 5个已定名的生理小种在我国均已发现 ,还有一些尚未定名的新类群也已出现。提高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 ,只有提高数量抗性才能达到目的。为了弄清楚玉米对大斑病数量抗性的基因数目及效应 ,利用抗病自交系P138和感病自交系综 3为亲本构建了F2∶3 家系群体 ,采用RFLP标记构建了包含 12 4个标记的玉米RFLP连锁图 ,覆盖玉米基因组 1999 8cM ,标记间平均距离为 16 5cM。定位了玉米大斑病的病斑长、病斑宽和病斑面积的QTL分别为 3、3、2个 ,其联合贡献率分别为 5 8 1%、71 5 %和 2 7 5 %。没有检测到病斑数 /叶的QTL ,其表现为单基因或者寡基因控制的性状。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玉米大斑病的认识 ,对玉米抗大斑病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烈健向道权杨俊品戴景瑞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QTL定位
玉米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该文以玉米单交组合Z3×P138F<,2-3>家系作为构图群体,构建了玉米RFLP、SSR和AFLP遗传图谱.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考察了230个家系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穗重、千粒重、多穗率、轴粗和单株...
向道权
关键词:RFLPAFLPQTL产量性状杂种优势
文献传递
玉米分子遗传框架图谱构建被引量:34
2004年
以 4 8 2× 5 0 0 3的 1 6 6个F2 单株为作图群体 ,利用 1 35个RFLP探针和 1 31对SSR引物对亲本 4 8 2、5 0 0 3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筛选出 1 0 9个RFLP多态性探针和 81对SSR多态性引物用于F2 群体分析 ,利用上述 1 0 9个RFLP标记和 81个SSR标记 ,构建了具 1 90个RFLP、SSR标记 1 99个标记位点的玉米分子遗传图谱 ,覆盖整个基因组 2 984 1cM ,标记间平均间距 1 5 1cM。
杨俊品荣廷昭黄烈健唐海涛向道权戴景瑞
关键词:玉米遗传图谱构建亲本多态性
玉米产量QTL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25
1999年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产量 QTL 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方面的概况。对玉米产量 QTL 的研究方法,QTL 数目、位置和遗传效应及应用作了介绍。比较了多种利用 QTL 结果对杂种优势的解释。作者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一种基因效应在起作用。并提出杂种通过自组织理论而形成的最优基因表达调控是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
向道权黄烈健戴景瑞
关键词:杂种优势玉米分子标记
全文增补中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被引量:153
2001年
利用中国农大培育的高产、多抗性玉米杂交组合农大3138的F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具 有80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25.42,覆盖玉米基因组的2033.4cm。采用 随机区组田间设计,考察了230个家系的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籽数、千粒重、穗重、单 株粒重,利用区间作图法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共检测到30个 QTLs。单个性状的QTLs为3~5个。QTLs解释变异量占总变异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9.5%~ 55.3%.
向道权曹海河曹永国杨俊品黄烈健王守才戴景瑞
关键词:SSR标记产量性状QTLS玉米基因定位
玉米数量性状基因定位被引量:68
2005年
以 4 8 2× 5 0 0 3的 16 6个F2 :3家系作为定位群体 ,采用 13× 13α 简单格子方设计 ,在成都、雅安分别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轴粗、粒深、30 0粒重、出籽率、小区产量等 12个经济性状 ,采用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 ,共检测出 5 9个QTL ,每个性状检测出 3~ 8个QTL ,单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8 4 %~4 2 2 % ,每一性状的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19 5 %~ 70 9%。 5 9个QTL分布于 10个连锁群的 33个标记区域 ,其中第 1、3连锁群较多 ,分别占 2 4 2 %、15 2 % ;33个标记区域中 19个区域作用单一性状 ,6个区域分别作用两个性状 ,4个标记区域 (bnlg10 83、bnlg10 35、bnl8 4 5a、csu16 )分别作用于 3个性状 ,3个标记区域 (csu9、phi0 5 3、phi0 2 2 )分别作用于 4个性状 ,nc0 12区域同时作用于 5个性状。
杨俊品荣廷昭向道权唐海涛黄烈健戴景瑞
关键词:RFLPSSR数量性状座位玉米
玉米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3
2001年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 ,以玉米杂交组合农大 3138的P1,P2 ,F1和F2∶3 家系为材料 ,联合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穗长、穗粗、穗重和单株粒重是由多基因模型控制 ;行粒数和千粒重检测到 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 ,穗行数和秃顶长存在 2对主效基因 ,而且穗行数的 2对主效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同时对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遗传率作了比较 ,认为存在主效基因的性状遗传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的显性作用所致。
向道权黄烈健曹永国戴景瑞
关键词:玉米产量性状
玉米Ht近等基因系的RAPD、SSR分子标记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通过对玉米Ht近等基因系的RAPD、SSR分析研究,100对SSR引物中有4对引物表现差异,而100个RAPD随机引物均没有差异表现;这表明,在对玉米近等基因系进行差异研究时,SSR标记比RAPD标记更具有优越性,通过这4个SSR标记的定位结果,推测在玉米中可能具有类似小麦ph1基因作用的基因存在。
黄烈健向道权
关键词:玉米RAPDSSR分子标记随机引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