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德珍

作品数:1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语言文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汉语
  • 3篇断句
  • 3篇判断句
  • 3篇近代汉语
  • 3篇汉语史
  • 2篇语言
  • 2篇语言学
  • 2篇系词
  • 2篇翻译
  • 2篇副词
  • 2篇《祖堂集》
  • 2篇词语
  • 1篇对立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教材
  • 1篇行业用语
  • 1篇选择问
  • 1篇选择问句
  • 1篇医学汉语
  • 1篇疑问词

机构

  • 17篇上海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江苏省仪征中...

作者

  • 19篇向德珍
  • 1篇牛顺心
  • 1篇杨琳

传媒

  • 1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汉语中的疑问式判断句被引量:1
2007年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疑问式判断句",这些句子语气类别上是疑问句,意义上并非有疑而问,而是或无疑而问,或半信半疑,以疑问语气表达加强或减弱肯定或否定判断。这些疑问式判断句分四类:特指疑问式判断句,是非疑问式判断句,反复疑问式判断句和选择疑问式判断句。每一类表达加强或减弱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功能不尽相同,其中特指疑问式判断句只表达加强判断,不表达减弱判断,是一种强势判断句。
向德珍
关键词:现代汉语
《祖堂集》疑问判断句研究
2008年
五代成书的《祖堂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禅宗灯录,是研究晚唐五代口语的第一手语料,对《祖堂集》疑问判断句进行分类描写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祖堂集》语言以及晚唐五代口语面貌,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晚唐五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研究,从而认识汉语由近代向现代演变途中疑问判断句的发展情况。《祖堂集》中的疑问判断句可分四类:特指疑问判断句、是非疑问判断句、反复疑问判断句和选择疑问判断句。每一类的功能不尽相同,有加强或减弱前项部分、加强或减弱中项、加强或减弱后项部分、加强或减弱整句四种情况。其中特指疑问判断句只表达加强判断,不表达减弱判断,是一种强势判断句。
向德珍
关键词:《祖堂集》
再论汉语史中合用两个系连词的判断句
2020年
文章讨论汉语史上合用两个系连词作判断中项的特殊判断句,主要探讨了以"为是""是为"合用形式作判断中项的判断句,在其来源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不一样的观点,认为"为是""是为"合用形式作判断中项来源于古汉语自身,而不是来源于汉译佛经。文章还论及了以"即系""系为""系是""是系"等合用形式作判断中项的判断句。
向德珍
关键词:汉语史判断句
禅宗文献中以“(即/则)是”收尾的选择问和特指问句被引量:1
2016年
以"(即/则)是"收尾的选择问和特指问句在唐宋以来的禅宗文献中很常见。"(即/则)是"前多为动词性成分,"(即/则)是"一部分具有实义,是"就对/好/正确"义,且其中的"是"多含有禅宗行业意义"契合禅法、禅机的";另一部分"(即/则)是"已经虚化为语气词性质了。虚化的原因是"(即/则)是"在表义上是可有可无、无足重轻的成分,所以它在句法上逐渐变得不太重要,最终导致其虚化。以"(即/则)是"收尾的选择问和特指问句基本上只在禅宗文献里出现,具有极强的禅宗行业色彩。这类句式禅宗文献中非常多见的原因是,自魏晋以来的佛教文献中,"即/则是"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它经常用于陈述句句尾,用法上与特指问和选择问中的相同。而中古以来以"即/则是"收尾的特殊判断句,也可能从形式上对以"(即/则)是"收尾的选择问和特指问句的频繁使用在客观上有着推动作用。
向德珍李磊
关键词:选择问句特指问句
汉语史中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被引量:3
2007年
汉语史上,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的大量使用是在中唐以后,魏晋南北朝至初唐是其形成时期,而先秦文献中并未出现这种“莫”。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来源于否定副词的“莫”,“莫”的“否定副词→测度疑问副词”的发展过程,是基于重新分析而形成的。
向德珍
关键词:汉语史副词
近代汉语中的词语“著甚”被引量:1
2017年
词语"着/著甚/什"在近代汉语中较为常见,主要有两种用法:(一)为介宾短语,介引出工具、方式、原因等,表示"用什么,凭什么,因什么"之义。其中和本就表原因的名词"来由/由来"构成的固定搭配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表反诘语气,在汉语史上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从宋代一直沿用至清代。(二)为疑问词,表示"为什么"之义,用于询问原因、目的,或表反诘语气。产生于唐代,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文章对"着/著甚/什"的用法进行共时和历时考察,探讨其中一些用法消失的原因,并分析了疑问词"著甚"的成词过程。文章也指出了辞书中相关释义的不足之处。
向德珍刘丹丹
关键词:汉语近代汉语疑问词
索绪尔的对立语言学理论及其相互关系
1999年
本文从索绪尔的主要语言学理论相互间的严密逻辑关系入手,对索绪尔的主要对主语言学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剖析和概括,尤其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关系作了疏通、解释,把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提到一个合理的高度,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索绪尔并从其理论中汲取营养有所帮助。
向德珍
对外汉语教材《学在现代:来华留学生汉语教程》书中乱象
文章指出了2021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学在现代:来华留学生汉语教程》在拼写、词性标注和英译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通过分析,认为此书错谬太多,根本没达到出版水平。作者呼吁学界和出版机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
向德珍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
山西阳泉方言远孙称谓语“瓜瓞”“提溜”“蔓儿”的来源
2018年
山西阳泉方言中的三个词语"瓜瓞""提溜""蔓儿"之所以能表远孙称谓语,是这几个词语在历史长河中意义发展演变的结果。在考察中发现"瓜瓞、提溜、蔓、瓜蔓、枝蔓、根蔓"等的多个义项均不见录于一些大型辞书,这是辞书编纂的疏失。
向德珍王晓荔
补论量词“顿”的形成路径
2016年
文章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补充论述量词"顿"的形成路径,着重探讨其中的由"称量饮食的名量词"到"称量责打的名量词"这一环节。指出在隐喻的作用下,汉语由说"吃饮食"发展到能说"吃棒杖";既然"棒杖"在人们心目中是跟饮食一样可"吃"的,那么"一顿棒杖"也就像"一顿饮食"一样自然能说了。
向德珍江琳
关键词:名量词隐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