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淑媛
- 作品数:41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朝着美好飞行——邵小平诗歌阅读与赏析
- 2012年
- 诗歌确实是最为个人化的创作。甘肃诗人邵小平诗歌艺术的精致灵秀和对真善美的讴歌,不仅在盛行"西部风"的甘肃诗坛,也在流行粗鄙的口语诗、玩世不恭地调侃价值和美好的"现代风"或者"后现代风"的当代诗坛,都有其独特性。
- 叶淑媛
- 关键词:诗歌阅读飞行当代诗坛诗歌艺术后现代个人化
- 诗学现场之思
- 2016年
- 本文在对当代诗歌现场的观照中,对一些重要的诗学命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诗歌价值由诗歌精神和诗歌的美学韵味两个层面组成,并阐释了这两个层面的内涵;有效的诗歌批评应该是诗与灵魂的相遇,以及文本细读品味的批评;甘肃当代诗歌创作的价值体现在对诗歌精神的追求和诗歌艺术的探索,以及诗人们相对沉潜的创作状态。
- 叶淑媛
- 关键词:当代诗歌诗歌价值诗歌批评
- 论余华先锋小说的死亡意象——兼及先锋小说的意象化及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先锋小说将小说的艺术追求从重视塑造人物形象转向偏重营造意象。余华的先锋小说通过对阴谋、暴力、血腥、死亡等具体事象的描写,创造了整体的死亡意象,并从精神上的象征性死亡、历史暴力和命运不可捉摸的宿命性死亡以及对死亡本质的哲理化探寻三个方面赋予死亡意象以丰富的寓意。从先锋小说整体来看,追求意象的营造对当代小说也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 叶淑媛
- 关键词:先锋小说意象化余华死亡意象
- 主持人语
- 2021年
- 二十年来,中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实践的广泛开展,促进了非遗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非遗是一项与广大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重大意义的宝贵财富.它丰富的内涵,凝结的智慧,是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园的精神文明源泉.
- 叶淑媛
- 关键词:文化自信主持人生活家园精神文明
- 在神话和现实的交织中探秘民族文化的密码——论方棋小说《最后的巫歌》被引量:1
- 2014年
-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展示了20世纪三峡原住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小说一方面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述三峡原住民的现实生活故事,同时又将久远的古文化信息和先祖神话穿插其中,以神话思维去解释和言说现实生活,来阐释和探秘民族文化的密码。小说还以宏阔的视野,将巫文化作为解读中国文化的一条途径进行文化寻根,完成了一个宏大叙事,并为这个已经消逝的文化形态留下了诗性的民族志记载。
- 叶淑媛
- 关键词:神话巫文化文化寻根
-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被引量:2
- 2016年
- 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把甘肃文化资源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对其文化产业开发价值加以评估,指出甘肃物质文化遗产中处于潜力区品级和优势区品级资源有不同的开发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作为优势区品级的文化资源,需要在加大非遗保护的同时走向生活化,并进行产业链整合与非遗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经营。自然资源的开发应在与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强调自然资源本身的审美价值,并提出注入活动经济、增加主题公园和山水实景、演出等延伸旅游产业链的开发的思路和模式。
- 叶淑媛王源
-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
- 论王安忆小说《月色撩人》对上海文化性格的书写
- 2011年
- 王安忆的创作在对上海文化性格的追问和探索这个题材上具有持续性。《长恨歌》、《富萍》、《我爱比尔》、《月色撩人》组成了"上海文化性格四部曲",分别书写上海世纪变迁中不同时期的生活、风貌和文化韵味。近作《月色撩人》着重表达对当下上海生活的体验和思索:上海外形上具有形式与时尚合流的表现,内在特质上具有现实与虚空交织的文化品性。《月色撩人》对当下上海文化性格的剖析,与前述作品既有承续性,也有新变化。
- 叶淑媛
- 关键词:虚空文化性格
- 主持人语
- 2020年
- 在中国近20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鲜活实践中,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植根于人民的生活,为人民所有,受人民喜爱。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只是这20多年才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联系。作为遗产,它的生成不单单是个体活动的结果,它是社会历史总体文化背景下的成果。它的生成,不可能是一次性的行为或者短期实践的结果,它需要个体长期的实践活动,以及人类千百代实践历史性的集成、积累和传递。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积淀,凝聚着族群的、地域的、人类的智慧,体现着文明的光辉。基于此,我们今天高度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弘扬这种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的就不仅仅是知道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了解这些项目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应该是探知它的文化意味,从中看到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感受人在历史的更迭中生命不灭的印痕,领悟人性的智慧与美好。所以,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于此,我们立足当下回望来路而放眼未来。“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进行剖析,对其价值和意义进行学理性研究,就是对非遗深刻的、固本创新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 叶淑媛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意味优秀传统文化主持人放眼未来
-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析论
- 2014年
- 杜甫于唐乾元二年(759)从长安出发,经秦州、过成州入蜀,期间流寓成州治所同谷县月余,写下了一系列诗篇。其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一篇,体现出杜甫困窘不失真诚,穷绝不坠沉沦,饥寒而怀济世之心的思想境界,以及生动传神的描绘与浩荡淋漓的抒情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 叶淑媛牛丽
- 关键词:杜甫思想境界艺术特色
- 新时期甘肃小说创作略论被引量:1
- 2010年
- 新时期甘肃小说创作既取得了重要成就,又存在明显的缺失,本文从创作意识、学识修养和地域因素三个方面观照新时期甘肃小说创作的得失,为甘肃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启发和参考;其作为一个带有曾遍性意义的个案研究,也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借鉴,以促进当代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
- 叶淑媛
- 关键词:甘肃小说学识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