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林强

作品数:52 被引量:234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椎体
  • 24篇骨折
  • 19篇骨质
  • 19篇骨质疏松
  • 18篇椎体压缩
  • 16篇压缩骨折
  • 16篇椎体压缩骨折
  • 13篇疏松性
  • 13篇椎体成形
  • 13篇颈椎
  • 13篇骨质疏松性
  • 12篇骨质疏松性椎...
  • 12篇成形术
  • 11篇神经根
  • 11篇神经根型
  • 11篇神经根型颈椎...
  • 11篇手法
  • 11篇椎体成形术
  • 11篇骨质疏松性椎...
  • 10篇旋转手法

机构

  • 46篇广州中医药大...
  • 2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叶林强
  • 36篇梁德
  • 32篇江晓兵
  • 24篇姚珍松
  • 17篇余伟波
  • 14篇黄学成
  • 12篇张顺聪
  • 8篇晋大祥
  • 8篇唐晶晶
  • 6篇莫凌
  • 5篇杨志东
  • 4篇唐永超
  • 4篇袁凯
  • 2篇黄伟权
  • 2篇黄冬梅
  • 2篇李真
  • 2篇丁金勇
  • 2篇任辉
  • 1篇陈超
  • 1篇杨攀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第十届中国南...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第二十四届中...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图...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8
  • 15篇2017
  • 1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颈椎手术的腕部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颈椎手术的腕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部及套接于患者腕部的腕套,所述牵引部一端分为两条牵引带,所述牵引带分别与患者的腕套连接,牵引部另一端吊挂有配重,所述牵引部还包括牵引支架和与牵引支架连接的吊重带,所述...
江晓兵叶林强梁德杨志东张顺聪姚珍松晋大祥
文献传递
TLIF后路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特性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后路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建立正常L3-L5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基...
余伟波梁德叶林强黄学成姚珍松江晓兵
关键词:关节突螺钉生物力学特性
侧开口推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的初步报告
2021年
目的探讨侧开口推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2月笔者医院的125例单节段OVCFs行PV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直开口和侧开口推杆注入骨水泥分别是66例(前开口推杆组)和59例(侧开口推杆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情况及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前开口推杆组B型和C型渗漏发生率明显高于侧开口推杆组(P<0.05),但两组S型渗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开口推杆组有9例(13.6%)出现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佳,侧开口推杆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前开口推杆组分成填充充分亚组和填充不佳亚组,填充不佳亚组、填充充分亚组和侧开口推杆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2天VAS及术后6个月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VAS较术后2天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填充充分亚组与侧开口推杆组术后2天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填充不佳亚组术后2天VAS明显高于填充充分亚组和侧开口推杆组(P<0.05)。结论与采用前开口推杆实行PVP治疗OVCFs比较,侧开口推杆更能使骨水泥精准分布在骨折区域及与周围松质骨充分嵌插,并且可以显著减少B型和C型骨水泥渗漏,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叶林强江晓兵姚珍松唐晶晶丁金勇张顺聪晋大祥梁德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TLIF术中最优化单侧螺钉植入和融合器放置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经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不同轴向植入角度椎弓根螺钉和不同放置位置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正常L3~5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基础上,在L4~5节段模拟后路双侧TLIF和4种不同组合类型椎弓根螺钉植入和融合器放置的单侧TLIF有限元重构模型,即:小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对侧放置融合器(模型A)、小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同侧放置融合器(模型B)、大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同侧放置融合器(模型C)、大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对侧放置融合器(模型D),分别比较4种重构模型在各种生理应力下的活动范围(range of the motion,ROM)以及螺钉、融合器与L4下终板界面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差异。结果 4种单侧TLIF重构模型在融合节段(L4~5)ROM均较正常模型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双侧TLIF重构模型。4种单侧TLIF重构模型稳定性比较,模型C下降最多,其在屈伸、侧屈和扭转应力下ROM分别减少约为正常模型的50.7%、89.9%和90.3%。螺钉和融合器与L4下终板界面最大Von Mises应力比较,相对于其他3组模型,模型C除了在同侧侧屈和扭转外的大部分应力下承受较小的应力。结论在单侧TLIF重构模型中选择大角度植入椎弓根螺钉和同侧放置融合器能够获得最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通过缩小与双侧TLIF模型稳定性差异以减少断钉或融合器下沉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余伟波王健梁德江晓兵叶林强黄学成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有限元分析
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及椎体骨壁裂口与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骨水...
梁德叶林强江晓兵黄伟权姚珍松唐永超张顺聪晋大祥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文献传递
3种不同后路内固定方式及其横连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力学性能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后路内固定方式及其有无横连杆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寻找最优化的后路内固定方式. 方法:在己验证的正常T12~L2有限元模型基础上,模拟L1椎体爆裂性骨折.将T12椎体上半皮质骨切除...
余伟波梁德叶林强江晓兵黄学成姚珍松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力学特性
辨稳论治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研究一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弥散不佳的危险因素分析  既往研究发现,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理想,并且强化椎会...
叶林强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采用PVP治疗的26例3个受累节段的OVCF患者,采用VAS评分、ODI指数、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d,VAS评分和ODI指数明显改善(P<0.05),改善结果持续到末次随访(P>0.05);术后2d,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手术椎体未发生塌陷(P>0.05)。结论:PVP一期治疗多节段OVC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胸腰背部疼痛,但不能恢复受累节段椎体高度及后凸角。
姚珍松叶林强任辉江晓兵郑永佳张顺聪梁德庄洪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期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行PVP或PKP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PVP治疗(PVP组),20例行PKP治疗(PKP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损伤节段、骨密度以及术前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测量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价背部疼痛程度,ODI评价功能障碍严重程度,2年内邻椎再骨折率。手术前后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并计算椎体压缩率(rate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CR)、复位率(reduction rate,RR)、进展性高度丢失率(progressive height loss,PHL)、复位角度(reduction angle,RA)、进展性后凸角(progressive angle,PA)。结果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VP组手术时间较PKP组显著缩短(t=—8.821,P=0.000)。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1年,平均2.4年。两组术后1 d、1年及2年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PVP组5例(10.4%)、PKP组2例(10.0%)发生邻椎骨折,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63)。术后1、2年两组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42;t=0.465,P=0.646)。X线片测量显示,两组CR及后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术后即刻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内裂隙的位置和程度影响伤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位置和程度变化对胸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已验证的T11~L1有限元骨质疏松模型的基础上,指定T12为伤椎,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将T12椎体内部松质骨在不同位置予以不同程度的截除,模拟9种IVC的有限元模型。首先将前1/2高2 mm松质骨在偏上、中、偏下予以截除模拟轻度IVC模型(S1、C1、I1),将前1/2高4 mm松质骨截除模拟上下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2、C2、I2),将高2 mm松质骨完整截除模拟前后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3、C3、I3)。分别比较9种模型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时在T12皮质骨应力分布差异。结果对所有IVC模型而言,最大米塞斯应力(von Mises)主要集中在前屈活动时伤椎皮质骨前壁上下缘,其次是后伸活动时后壁上下缘。当IVC偏上或偏下时,伤椎皮质骨最大应力在前屈时显著增加(超过正常模型17%),而当IVC位于中部时最大应力仅轻微增加(约超过正常模型5%)。当IVC进展性加重时,模型的最大应力均增加,但是当IVC向前后进展加重时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下最大应力值超过轻度IVC模型最大应力8%以上,而当IVC上下进展加重时最大应力值仅超过轻度IVC模型最大应力值3%以下。结论除IVC位于中部时对伤椎稳定性影响较小外,其余大部分位置和程度的IVC对伤椎稳定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可能需要早期手术干预以稳定椎体、预防进展性严重塌陷。
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关键词:有限元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