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赟荣

作品数:38 被引量:27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5篇群落
  • 14篇鱼类
  • 13篇类群
  • 13篇长江口
  • 10篇鱼类群落
  • 7篇群落结构
  • 6篇海域
  • 5篇多样性
  • 5篇鱼类群落结构
  • 5篇浮游
  • 5篇浮游动物
  • 4篇优势种
  • 4篇珊瑚礁
  • 3篇鱼类分类
  • 3篇柔鱼
  • 3篇生态类群
  • 3篇生物量
  • 3篇物量
  • 3篇物种
  • 3篇结构特征

机构

  • 27篇中国水产科学...
  • 16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江苏省海洋水...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作者

  • 36篇史赟荣
  • 14篇晁敏
  • 12篇沈新强
  • 9篇唐峰华
  • 9篇王云龙
  • 6篇李永振
  • 5篇全为民
  • 4篇董丽娜
  • 4篇艾红
  • 4篇孙冬芳
  • 4篇李娜娜
  • 4篇崔雪森
  • 4篇黄厚见
  • 3篇伍玉梅
  • 3篇吴祖立
  • 2篇李夏
  • 2篇周进
  • 2篇陈渊戈
  • 2篇陈国宝
  • 1篇卢伙胜

传媒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水产学报
  • 3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
  • 1篇淡水渔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2011年中...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 1篇2015年中...
  • 1篇2014年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8—2019年余姚市主要内河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变化特征
2022年
为探明2018—2019年余姚市主要内河(余姚江、临周江、长泠江和湖塘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变化特征,于2018年和2019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调查8次,比较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等参数,并采用优势度曲线和相似性分析方法,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与累计丰度百分比,以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年际、季节及空间上的差异性。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39属67种,其中桡足类35种、枝角类32种;2019年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26属46种,其中桡足类25种、枝角类21种。2018年浮游甲壳动物、桡足类和枝角类种类数高于2019年。密度和生物量年际变化不大,各年度季节排序均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优势种年际更替率为78.26%。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差异极显著,季节上夏季两年之间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空间上各江段两年之间均差异不显著。2019年较2018年,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表现,水体亦有趋于富营养化的态势。
杨杰青林熙戎欧阳珑玲陈渊戈唐峰华茅树杰王云龙史赟荣
关键词: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变化
东海岸长江口附近水体的化学物质生态分布与富营养化风险评估
唐峰华李磊尹艳娥蒋玫史赟荣崔雪森沈新强王云龙
关键词:长江口化学物质生态分布富营养化风险评估
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8
2009年
根据南海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东沙海域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珊瑚礁海域共记录鱼类18目,68科,173属,403种,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约为55.2,低于黄、渤海、长江口和东海陆架海域(P<0.01),∧+约为110,低于黄、渤海、长江口(P<0.01)和东海陆架海域(P>0.05)。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越小,表明珊瑚礁鱼类群落物种的亲缘关系要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接近。
史赟荣李永振卢伟华孙冬芳
关键词:珊瑚礁东沙群岛
长江口鱼类群落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根据2010年至2011年4个季度的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同时根据不同水域的盐度特征,将长江口的30个站位从河段水域至口外依次分为3个水域(Zone-1、Zone-2、Zone-3)进行分析,从构成群落的物种分类水平、丰度、二元数据和分类阶元4个角度首次探讨了长江口鱼类群落4个多样性指数(种类数目、Pielou均匀度指数、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学指数)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4个指数的季节变化均不显著。而种类数目和反映群落不同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平均分类学指数在空间上变化明显。平均物种数目由Zone-1(3.49种)至Zone-3(10.17种)的升高趋势反映出海洋对河口作用的逐渐增强;平均分类学指数的变化增加趋势说明Zone-1的物种亲缘关系最近,如Zone-1只记录8科鱼类,而Zone-2和Zone-3分别记录20和19科鱼类。虽然反映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特征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反映群落不同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远近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空间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它们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差异要大于季节差异,可能与盐度对河口区鱼类群落的分布影响最大有关。本研究通过长江口鱼类群落不同多样性测度的分析,证实不同多样性测度方法提供的信息不一致,旨在为更全面地分析河口区鱼类群落特征提供依据。
史赟荣晁敏全为民黄厚见沈新强
关键词:长江口鱼类群落多样性河口生态
春季中华哲水蚤在不同海湾或河口对环境的适应性
2023年
为探究南黄海和东海不同海域春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分布主要受何种环境因子影响及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2020年春季南黄海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和东海长江口海域、三门湾邻近海域、福建中部近岸海域调查数据,基于广义可加非线性模型(GAMs)分析了中华哲水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温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hl a、pH和氨氮的影响。其密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呈一个波谷曲线变动,温度在14℃时密度最低;随着溶解氧的增加其密度呈一个波谷曲线变动,溶解氧含量在10 mg/L时中华哲水蚤密度最低;随化学需氧量增加其密度波动变化;随着Chl a浓度的增加其密度先下降再呈波动上升;随着pH的增加中华哲水蚤密度逐渐降低;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中华哲水蚤密度逐渐增加。长江口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盐度、水深、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影响,随盐度和水深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三门湾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盐度、pH和透明度影响,随盐度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pH的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随透明度的增加其密度先降低后增加,透明度在1.2 m左右其密度最低。福建中部近岸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水深、透明度、温度和溶解氧影响,随水深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透明度的增加其密度波动增加;随温度和溶解氧的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
杨杰青陈渊戈张冬融周进晁敏史赟荣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浮游动物春季中华哲水蚤南黄海
长江口张网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月相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用张网作业对长江口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12个月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1周年共记录56种鱼类,以鲈形目(27种)和鲱形目(10种)种类数目最多。鱼类区系为典型的亚热带动物区系,只出现暖水种(25种)及暖温种(31种)2种适温类型。鱼类种类数目以底栖鱼类(26种)和中上层鱼类占多数(21种),底层鱼类数目较少(9种)。丰度或生物量均由少数几种鱼类占优势。根据鱼类生态类群,海洋洄游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占据种类数目的主要地位,而生物量或丰度均由海洋洄游性鱼类占据主导。每网平均种类数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18.3种)和1月(7.2种),每网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11月(2 272尾/网)和1月(71尾/网),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9月(11 892g/网),最小值出现在1月(351g/网),而主要种类丰度的时间分布差异也较大;基于丰度计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集中指数在时间上也有较大差异,NMDS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根据相似性鱼类群落在时间上可分为4组,相邻月一般相似性较近,但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相似性较小。此外,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径流量、盐度及水温3个环境因素中,引起张网鱼类群落丰度时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温。鉴于当前长江口张网捕捞努力量有增加趋势,为保护长江口鱼类群落,需要控制过高的捕捞努力量。
史赟荣晁敏沈新强
关键词: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环境因素
2010年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5
2011年
为探索长江河口生境条件改变对重要生物的影响状况,揭示生境条件对生物资源影响的机理,根据2010年5–6月在长江口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用根据扫海面积计算的栖息密度研究了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5–6月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0年5–6月共记录鱼类40种。种类数目较多的科分别是鳀科和虾虎鱼科(均为5种),其次为石首鱼科(4种)及舌鳎科(3种);鱼类栖息密度以当年卵化幼鱼为主,矛尾虾虎鱼、棘头梅童鱼、凤鲚和刀鲚为栖息密度最大的4种鱼类,占调查区域鱼类栖息密度的94.11%。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发现,春季鱼类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9个环境因子中,水深、表层盐度和底层盐度对河口内部鱼类丰度和栖息密度影响最大,而底层pH值、表层盐度和底层温度则对河口外部鱼类群落影响最大。与历史资料相比,目前记录的鱼类物种数目(40种)少于1985年5月或6月(69种,62种),而栖息密度(5.20×104ind/km2)高于1985年5月或6月(1.72×104 ind/km2,2.29×104 ind/km2)。本研究表明虽然长江口仍为棘头梅童鱼、刀鲚、凤鲚等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场,但是鱼类群落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史赟荣晁敏全为民唐峰华沈新强袁骐黄厚见
关键词: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栖息密度环境因子
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被引量:46
2011年
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为更全面地了解南海诸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系统整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东沙、西沙和中沙及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资源调查的历史资料,研究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种类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东沙记录鱼类种类514种,西沙和中沙632种,南沙548种;各礁区记录鱼类物种数目少于预测数目,也少于全球其他生境相似的海域记录的鱼类种数。估算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和∧+分别为55.1、121;西沙、中沙△+为60.2,∧+为164;南沙△+为56.6、∧+为150;各礁区海域鱼类△+值均小于东海陆架海域,而∧+值均高于东海陆架海域。在种和科的分类水平上,计算了南海珊瑚礁海域与卡拉棉群岛、米尔恩湾、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和南海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西、中沙群岛与其他礁区海域鱼类在种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相差较大,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在科级分类阶元上的相似性系数较为接近;另外,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均高于其与陆架海域鱼类种(科)间相似性。对南海珊瑚礁、卡拉棉群岛和米尔恩湾等海域典型礁栖性鱼类的科的物种相对丰富度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南海珊瑚礁鱼类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
李永振史赟荣艾红董丽娜李娜娜李夏高天翔
关键词:珊瑚礁鱼类
长江口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变动的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为研究长江口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值(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与分类变异差异指数∧+)的长期变动,根据1985~1986年、2004年及2010~2011年3个时期共12个航次长江口鱼类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反映鱼类群落不同物种亲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均匀性∧+值。结果显示,2004年4个航次及2010~2011年3个航次鱼类△+均位于长江口鱼类群落总名录△+95%置信区间以下,与1985~1986年相比,2004年及2010~2011年各航次平均△+均较低;∧+的分布格局则与△+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2个航次的∧+均在95%置信区间内。长江口鱼类群落△+的降低跟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生境破坏等有关,其下降也反映出群落种类组成在形态亲缘关系上更加接近。
沈新强史赟荣晁敏全为民黄厚见吴庆元
关键词:长江口鱼类群落
用于水下拖曳和固定水质探测仪的保护装置
一种用于水下拖曳和固定水质探测仪的保护装置,包括:四根垂直支架、四根固定圆圈、两对水平支架和两个钢圈固定夹,其中:四根垂直支架通过四根固定圆圈上下均匀水平连接形成圆柱体框架结构,第一根固定圆圈和第三根固定圆圈分别连接一对...
唐峰华黄洪亮李灵智刘健史赟荣晁敏王云龙吴祖立张衡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