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秀莲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图书馆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唐代
  • 2篇民族
  • 2篇民族观
  • 2篇华夷
  • 1篇大一统
  • 1篇宰相
  • 1篇儒家
  • 1篇书牍文
  • 1篇说文
  • 1篇太平御览
  • 1篇唐文宗
  • 1篇吐鲁番文书
  • 1篇尊王
  • 1篇尊王攘夷
  • 1篇委曲
  • 1篇文体
  • 1篇文宗
  • 1篇先秦儒家
  • 1篇孔子
  • 1篇华夷观

机构

  • 4篇鲁东大学
  • 3篇烟台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史秀莲
  • 4篇樊文礼

传媒

  • 3篇烟台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唐都学刊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唐代书牍文“委曲”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委曲"本是"唐世缙绅家以上达下"的一种家书或私人文书,随着唐后期藩镇体制的形成和节度使对部下私人隶属关系的加强,这种文体被扩展到藩镇衙署甚至中央机关,成为"长官对下属、主帅对将佐的手书喻示"的一种称呼,在许多场合充当了公文的角色,具备了一定的公文色彩。到宋代,随着官场中私人隶属关系的淡化和缙绅家仆隶与郎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委曲"这种文体相继在官场和缙绅家中消失。
樊文礼史秀莲
关键词:委曲文体
唐文宗朝宋申锡案发微
1999年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宋申锡一案进行了考察。一、文宗之所以对王守澄等人诬告宋申锡与漳王谋反一事“信然”,是出于他对漳王的猜忌心理。二、宰相大丞之所以明知宋申锡蒙冤却不积极去营救 ,是因为宋申锡的“不趋党与”和宦官势力的强大。三、郑注是陷害宋申锡的帮凶。
史秀莲
关键词:唐文宗宰相
“部娄”、“附娄”、“培娄”考释
1999年
史秀莲
关键词:《说文》《风俗通义》《辞源》《春秋左氏传》吐鲁番文书《太平御览》
唐代公牍文“帖”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帖"是唐代的一种下行公文,主要有堂帖、府帖、州帖、县帖等名目。"堂帖"是宰相处分百司、号令四方的一种重要公文,大约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府帖"即折冲府下发的军帖,使用于府兵制实行之时;"州帖"、"县帖"则是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的一种文书,主要流行于唐后期。唐令规定,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曰符。帖与符相比,具有简便和随意的特点,因此往往成为符的一种替代,与符并行于世。
樊文礼史秀莲
关键词:唐代
先秦儒家的民族观被引量:5
2006年
先秦儒家民族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两个方面。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主张,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同时又具有反对外来干涉、侵扰的性质。孟子对儒家民族思想最重要的发展,是明确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概念。而《公羊传》中的“大一统”、“尊王攘夷”和“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则反映了公羊派的民族观以及处理夷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樊文礼史秀莲
关键词:孔子《公羊传》
唐代的“宾贡科”与宾贡之制被引量:7
2004年
The Successful Foreign Candidates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as a system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in the Tang Dynasty,had the purpose of distinguishing the candidates coming from the neighbouring states from the native ones and meanwhile giving the formers some privileg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for Foreign Candidates, which were not the parellel examination subjects as the “Jinshi,Mingjin”,refered to the special origin of the candidates as well as the special ways of the examinations and the enrollment.“special examinations for different people” system ,emerging in the Song Dynasty, could not provide enough evidence to prove that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system for foreigners was not existing and /or that the examination candidates from the neighboring states were equally treated as the native ones in the examinations in the Tang Dynasty.
史秀莲
汉代儒家的民族观——以贾谊、董仲舒、何休为中心被引量:8
2007年
贾谊民族思想最突出的一点,是强烈的"尊王攘夷"意识。他提出的"三表"、"五饵"之术,是儒家传统的"修文德"、"来远人"、"怀柔"四夷的民族思想的应用,但其中也参杂了法家"术"的成分;董仲舒继承了汉初以来的"和亲"思想,并从大一统思想出发,提出"王者爱及四夷"的主张,但这并不等于各民族完全平等,华夷仍有亲疏贵贱之分,这是与他的阴阳五行说相辅相成的;何休主张的"夷狄进至于爵",其前提实际上就是"用夏变夷"。
樊文礼史秀莲
关键词:大一统华夷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