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志明

作品数:144 被引量:2,006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9篇农业科学
  • 35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9篇植株
  • 48篇基因
  • 42篇原生质
  • 38篇原生质体
  • 38篇质体
  • 29篇农杆菌
  • 28篇转基因
  • 26篇大豆
  • 21篇植株再生
  • 20篇原生质体培养
  • 20篇植物
  • 20篇农杆菌介导
  • 19篇根癌
  • 18篇转基因植株
  • 18篇基因植株
  • 17篇根癌农杆菌
  • 14篇再生植株
  • 12篇胚轴
  • 12篇甘蓝
  • 10篇体细胞胚

机构

  • 10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上...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上海市农业科...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师范学院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144篇卫志明
  • 58篇许智宏
  • 23篇黄健秋
  • 19篇朱木兰
  • 8篇徐淑平
  • 7篇刘海坤
  • 6篇薛红卫
  • 5篇刘世贵
  • 5篇白永延
  • 5篇周冀明
  • 5篇罗鹏
  • 4篇许农
  • 4篇曹越平
  • 4篇杨超
  • 4篇黄敏仁
  • 3篇安海龙
  • 3篇钟仲贤
  • 3篇黄璐
  • 3篇周文江
  • 3篇李学宝

传媒

  • 18篇植物生理学通...
  • 15篇实验生物学报
  • 13篇植物生理学报...
  • 12篇Acta B...
  • 6篇植物生理与分...
  • 6篇分子细胞生物...
  • 5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大豆科学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上海实验动物...
  • 2篇中国植物生理...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8篇2002
  • 5篇2001
  • 10篇2000
  • 10篇1999
  • 5篇1998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豇豆原生质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被引量:4
1993年
从豇豆(Vigna Sinensis Endl.)未成熟子叶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后的产量为1.5×10~6-2×10~6/g fr.wt。在MS、B_5和KM_(8P) 3种培养基中,豇豆未成熟子叶原生质体培养以MS为优,细胞分裂频率为25.1%-30.7%。培养20—30天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在MS液体培养基中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B(即MS无机盐+B_5维生素)+2 mg/L2,4-D+0.5mg/L BA培养基上继代培养,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将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MSB+1.0 mg/L 2,4-D+0.25 mg/L BA液体培养基中建立悬浮培养。随后,悬浮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再转移到MSB+0.1 mg/L IAA+0.5 mg/L KT琼脂培养基上,经光照培养7-10天后,可观察到大量体细胞胚的形成。部分体细胞胚可发育到子叶期。子叶胚转入新鲜的MSB+0.5 mg/L KT+0.1 mg/L IAA培养基后,迅速萌发生长成具真叶的小植株或小苗。
李学宝许智宏卫志明白永延
关键词:豇豆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发生
大豆主栽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再生植株被引量:17
2000年
以大豆3个主栽品种3.0—6.0mm幼胚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体外体胚发生的各影响因素。发现不仅激素种类、浓度及其组合而且幼胚长度、接种量等因素对体胚发生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因素方差分析实验表明除幼胚长度、激素浓度、基本培养基种类对胚性反应频率有极其显著作用外,且发现前两种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并刚好达到极其显著水平(1%),最佳2.4-D浓度与幼胚长度组合为10D/4.0mm;20D/5.0mm;40D/5.0mm。在此组合下,基本培养基E_1明显优于MS。总之,在我们建立的再生系统中,大豆未成熟子叶的体胚发生频率已达50%以上,由体胚正常萌发成植株的频率达52.9%—62.6%。
邓向阳卫志明许智宏
关键词:大豆体细胞胚发生植株再生
植物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3
2000年
章冰卫志明
关键词:植物遗传转化体细胞变异基因沉默安全性
蚕豆未成熟子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被引量:3
1993年
近年来,豆科植物原生质体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但在籽粒型食用豆科植物中,迄今成功的种类仍然不多,在文献记载中仅见有大豆、赤豆、豇豆、豌豆和刀豆,说明籽粒型食用豆科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仍有较大困难,要取得禾谷类作物那样的重大进展,尚需作出巨大努力。蚕豆原生质体培养仅见有从预培养的叶肉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团。
卫志明许智宏
关键词:蚕豆子叶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被引量:47
2002年
就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历程和影响农杆菌转化水稻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这一问题的前景作了评述和展望
曹明霞卫志明黄健秋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
牡丹规范化快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繁殖牡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取植株腋芽茎尖或嫩叶叶柄置于培养基中培育至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芽,b)从愈伤组织上切下丛生芽,将其培养至单芽长至3-5cm高;c)将步骤b)的单芽插入含吲哚丁酸的溶液中,...
卫志明
文献传递
豆类植物高效体胚发生与植株建成
本发明涉及豆类植物高效体胚发生与植株建成。具体地,本发明方法以豆类幼嫩的子叶切块为起始外植体,经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成功建成大量的再生植株,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对豆类幼嫩子叶进行剥离与切割,获得子叶切块;对子叶切块进行诱导...
朱木兰卫志明
文献传递
IaaL基因的维管束特异表达导致烟草茎和根外植体分化能力的改变被引量:4
1999年
我们利用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启动子(AQ630)和吲哚乙酰胺赖氨酸酯合成酶基因(iaaL)构建了维管束特异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BAL1并导入烟草基因组中。比较了对照植株、转基因植株的幼茎和根外植体在组织培养中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茎外植体的不定芽形成明显受到促进,而转化植株根外植体在不定根发生方面对外源IAA的敏感性下降。
徐莺倪为民卫志明许智宏
关键词:维管束分化生长素
高粱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被引量:13
1989年
在高梁的组织培养方面,已从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并通过茎尖培养建立了能产生大量绿苗的无性繁殖系。而在原生质体研究方面,虽然Brar DS等由未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建立的悬浮细胞系分离原生质体,并得到了愈伤组织。
卫志明许智宏
关键词:高粱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毛白杨的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被引量:18
1990年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华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林木,从毛白杨无菌苗分离得到的叶肉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8p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浅层培养,7天后开始第一次细胞分裂,1O天时分裂频率可达20%左右,随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愈伤组织,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愈伤组织呈黄绿色并逐渐变得紧密,当这种愈伤组织转到附加玉米素和吲嗓乙酸或者萘乙酸的MS培养基上时,培养4—5周后开始有芽的分化,待芽伸长后从基部切下转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即长根形成完整植株。
王善平许智宏卫志明
关键词:毛白杨再生植株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