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金活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电镜
  • 7篇神经元
  • 7篇免疫
  • 6篇P物质
  • 6篇HRP
  • 5篇电镜观察
  • 5篇细胞
  • 5篇接触脑脊液神...
  • 4篇扫描电镜
  • 4篇扫描电镜观察
  • 4篇神经节
  • 4篇细胞化学
  • 4篇免疫细胞
  • 4篇免疫细胞化学
  • 4篇脊髓
  • 3篇电镜研究
  • 3篇抑素
  • 3篇人胎
  • 3篇人胎儿
  • 3篇生长抑素

机构

  • 21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九江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九江医专解剖...

作者

  • 23篇卢金活
  • 21篇朱长庚
  • 12篇刘庆莹
  • 8篇朱家祥
  • 6篇张喜京
  • 5篇刘汉涛
  • 3篇车向新
  • 2篇吴建清
  • 2篇蔡秋云
  • 2篇童逸玲
  • 2篇陈阿青
  • 2篇魏瑛
  • 1篇周正航
  • 1篇赵珠峰
  • 1篇汪鑫
  • 1篇陈长玲
  • 1篇童逸龄
  • 1篇刘贤钊
  • 1篇魏英

传媒

  • 7篇解剖学报
  • 7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湖北民族学院...
  • 3篇九江医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年份

  • 2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4篇1988
  • 2篇1987
  • 1篇1986
  • 2篇198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马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皮质内联系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1996年
应用HRP追踪与电镜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白鼠海马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和皮质内联系.光镜观察在海马的多形细胞层和锥体细胞层等处可见散在的神经元被标记,而在室管膜层标记的细胞较多,它们分布于交织成网的阳性纤维素中.透射电镜可见海马室管膜层的HRP反应阳性的神经细胞、树突末稍及神经胶质细胞.在海马室管膜上也见到了被标记的神经纤维.同时在海马室管膜层内还发现未标记的阴性轴突与被HRP标记的阳性树突构成的轴—树突触.上述结果提示海马为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存在的部位之一,其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并受到其它神经元的突触调控。
吴建清卢金活朱长庚
关键词:HRP海马
第三脑室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扫描、透射和免疫电镜研究被引量:11
1990年
本文应用扫描、透射和免疫电镜方法较全面地观察、比较和验证了大鼠第三脑室内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三脑室内存在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胞体为多角形、锥体形或梭形,具有神经细胞的结构特征,并首次在透射电镜下发现大鼠第三脑室内存在双极神经元。树突穿过室管膜细胞之间伸入第三脑室,末端呈蕈状或杵状膨大。轴突穿行于脑室内,含有突触囊泡。本文首次在超微结构水平证实第三脑室内接触脑脊液的树突和轴突末梢呈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阳性。上述实验结果为解释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提供了超微结构基础。
朱长庚卢金活刘庆莹张喜京
关键词:第三脑室触液神经元
红核至脊髓的P物质能纤维投射——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组化结合法的研究被引量:1
1988年
红核脊髓束是锥体外系的重要成份,但传统神经解剖对其化学性质并不明瞭,神经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断揭示了神经系各种结构的化学本质。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红核至脊髓的下行投射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P物质能的。本实验在成年大鼠的一侧颈、胸、腰髓的前角或后角分别注入30%HRP生理盐水溶液0.5~1μl 24小时,经第四脑室注入100μg秋水仙碱(10~15μl),再存活24小时后,灌流固定,恒冷箱切片,作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化结合法研究。
朱家祥刘庆莹卢金活张喜京朱长庚
关键词:HRP逆行追踪红核中脑盖锥体外系
脊髓胶状质突触结构中的生长抑素被引量:1
1986年
本研究用免疫电镜方法对大白鼠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的分布进行了观察。超微结构图像表明:含生长抑素的神经纤维末梢参与构成轴体、轴树和轴轴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小透亮囊泡周围及大颗粒囊泡内。在免疫反应阳性的终扣内,突触囊泡大多数为圆或卵圆形,少数为扁形。根据超微结构特点结合有关的实验结果,作者认为生长抑素在脊髓胶状质内,很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而不是神经调制物。
朱长庚刘庆莹卢金活朱家祥邓德忠
关键词:生长抑素神经递质脊髓胶状质
大白鼠神经垂体的超微结构及其联系被引量:2
1987年
本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白鼠神经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除证实神经分泌物质在神经末梢内贮存并释放人血液外,还显示在神经分泌末梢之间存在着轴-轴突触样结构;在神经分泌末梢与垂体细胞之间,存在着神经-胶质突触样连接;在垂体细胞之间,存在着中间连接。轴-轴突触和神经-胶质突触样连接的特点是:1.突触前、后膜呈不显著的增厚;2.突触前成分内,有成群的微泡靠近并附着于突触前膜;3.突触间隙为20 nm左右,内含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质。作者认为,以上两种突触样结构和垂体细胞,均与神经分泌物质释放的调节有关。
朱长庚刘庆莹卢金活陈阿青魏英彭汉林
关键词:神经垂体突触垂体细胞
人胎儿第四脑室底的扫描电镜观察
1995年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了人胎儿第四脑室底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第四脑室底布满大量的纤毛和微纤毛,纤毛的分布有一定的部位差异。并证实了第四脑底室存在着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轴突,该神经元的脑体为梭形或球形还可见到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突起。室管膜上神经纤维发自神经细胞或自室腔外穿入而来。另外,在室管膜上,观察到了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呈不规则球形,表面比较光滑,有较多的棘状突起自胞体伸出,没有轴突和树突之分,类组织细胞大多呈球形,表面有微纤毛或泡状结构,突起较少,在某些区域还可见其聚集成群。本文并对上述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吴建清卢金活朱长庚
关键词:接触脑脊液神经元扫描电镜人胎儿
延髓缝核SP神经元至脊髓背角的下行投射—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被引量:3
1988年
将HRP分别注入18只大鼠的颈、胸、腰段脊髓背角内,应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对大鼠延髓缝核至脊髓背角的SP能下行投射进行了观察。至脊髓背角的SP能下行纤维主要来自大缝核(无明显定位关系),其次是隐缝核及苍白缝核。各缝核双标细胞占整个延髓缝核HRP标记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大缝核7.5%,隐缝核2.9%,苍白缝核1.4%。本文还讨论了延髓缝核SP能神经元至脊髓背角下行投射的机能意义。
刘贤钊朱家祥张喜京卢金活刘庆莹朱长庚
关键词:P物质脊髓背角免疫细胞化学HRP
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痛阈、脊神经节脊髓后角CGRP免疫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后,对大鼠痛阈、脊神经节及脊髓后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鞘内注射NGF和生理盐水。测定大鼠痛阈,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两组脊神经节及脊髓后角CGRP的反应强度。结果:实验组的痛阈低于对照组,CGRP免疫反应强度强于对照组。结论: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后,可引起大鼠痛阈降低,脊神经节及脊髓后角CGRP免疫反应增强。
车向新卢金活朱长庚魏瑛童逸玲蔡秋云
关键词:鞘内注射痛阈神经生长因子脊神经节脊髓后角痛觉
大白鼠第四脑室底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1
1987年
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大白鼠第四脑室底满布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分布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差别。并证实了第四脑室底存在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神经纤维发自神经元样细胞或自脑室外穿入室腔而来。室腔内尚有树突末梢。本文并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卢金活朱长庚刘庆莹邓德忠朱家祥彭汉林
关键词:扫描电镜大白鼠
人胎儿脑室系统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3
1995年
用扫描电镜较全面地观察了人胎儿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壁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人和某些动物一样,几个脑室室管膜表面都覆盖着大量的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分布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差别。并证实了3个脑室内存在着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轴突。该神经元的胞体为梭形或球形,可见到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突起。室管膜上神经纤维发自神经细胞或自室腔外穿入而来。另外,在室管膜上还观察到了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呈不规则球形,表面比较光滑,有较多的丝状或棘状突起自胞体伸出,没有轴突和树突之分。类组织细胞,大多呈球形,表面有微绒毛或泡状结构,突起较少。在某些区域还可见其聚集成群。本文并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吴建清卢金活朱长庚蔡秋云
关键词:脑脊液神经元脑室系统扫描电镜胎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