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冰珠

作品数:45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细胞
  • 11篇狼疮
  • 9篇干细胞
  • 8篇皮肌
  • 8篇皮肌炎
  • 8篇肌炎
  • 8篇红斑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红斑狼疮
  • 6篇综合征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间充质
  • 6篇干燥综合征
  • 5篇多发性肌炎
  • 5篇细胞移植
  • 5篇细胞移植治疗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移植

机构

  • 45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厦门医学院
  • 1篇南京市高淳人...

作者

  • 45篇华冰珠
  • 30篇孙凌云
  • 23篇王红
  • 19篇冯学兵
  • 13篇张华勇
  • 9篇刘布骏
  • 8篇马晓蕾
  • 7篇梁军
  • 6篇陈智勇
  • 6篇王丹丹
  • 6篇赵成
  • 4篇丁从珠
  • 3篇姜波
  • 3篇赵盛楠
  • 2篇徐婷
  • 2篇李春香
  • 2篇丁丛珠
  • 2篇朱赟
  • 2篇王杰
  • 2篇王春

传媒

  • 15篇中华风湿病学...
  • 7篇江苏医药
  • 4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15次全国...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索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MSCT)对难治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相关供体(母亲)的骨髓,体外扩增,输注细胞数(MSC)≥1×106/kg。选择难治性SLE患者进行MSCT,比较移植前后临床表现的改善及实验室指标如24 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ANA)、抗ds-DNA、血清补体C3、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像的变化,评价MSCT的疗效。结果2例女性难治性SLE患者在行MSCT后,随访3月。例1患者血清肌酐(Cr)、尿蛋白和ANA滴度下降,血红蛋白、补体C3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例2患者血清白蛋白、补体C3上升,尿蛋白下降,高血压得到改善。2例均无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MSCT治疗难治性SLE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孙凌云张华勇冯学兵刘布骏王红华冰珠王杰徐婷金鸥阳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红斑狼疮
硬皮病肾危象5例临床分析
2015年
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此病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常伴有肾脏受累,其中硬皮病肾危象(SRC)最受人关注。尽管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广泛应用后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但一旦发生SRC,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1]。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征,以更好地防治疾病,我们对本院近5年收治的5例SR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华冰珠张卓亚冯学兵孙凌云
关键词:肾脏受累多系统损害高血压脑病皮肤硬化Β受体阻断剂
ILC2细胞参与IL-2联合IL-18诱导小鼠间质性肺病发病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将18只雌性6周龄B6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白介素-2 (IL-2)及IL-18,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双调蛋白(AREG)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相关细胞因子,流式细胞仪检测肺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MLN)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百分比,探讨小鼠间质性肺病(ILD)模型中ILC2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小鼠肺部病理呈典型ILD样改变;试验组血清中AREG、IFN-γ和IL-17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肺脏、脾脏、MLN中ILC2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脏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REG的表达明显增多。这一研究提示联合注射一定剂量的IL-2和IL-18可导致小鼠ILD样病理变化, ILC2可能参与该动物模型的发病过程。
马晓蕾张开凯赵盛楠华冰珠陈智勇
关键词:间质性肺病白介素-18白介素-2双调蛋白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一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者女,55岁,因全身麻木乏力5个月于2008年8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出现双膝以下麻木并逐渐向上发展;5个月麻木感发展到颈部,且出现双下肢乏力;7个月双下肢乏力急剧加重,不能行走及活动,同时出现双上肢乏力,尤其左上肢抬举不能。脑脊液细胞数为6×10^6L,
顾菲张华勇王红华冰珠赵辉韩忠朝孙凌云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间充质双下肢乏力麻木感双上肢左上肢
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因素Cox回归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预后影响因素及死亡原因。方法建立1999--2009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首次住院治疗并经电话随访319例患者临床资料库,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以率或构成比描述分类资料特征。用非参数乘积法分析生存率,比例风险模型(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结果从确诊时计算SLE患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8.7%;影响SLE的预后因素有发病至确诊时间长、贫血、白细胞尿、血浆低白蛋白、低补体、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合并肺动脉高压(PAH)、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其中合并PAH、发病至确诊时间长、血浆低白蛋白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2.419(1.052~5.564)、1.162(1.043~1.294)、0.924(0.873~0.978)。肾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和感染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次是神经精神狼疮和多系统器官衰竭。结论合并PAH、发病至确诊时间长、血浆白蛋白降低是影响SLE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SLE的脏器损害、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改善SLE预后的关键。
李春香王世颖梁军华冰珠王红刘布俊冯学兵孙凌云
丝氨酸蛋白酶3及蛋白酶活化受体-2激动剂对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树突状细胞样单核细胞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索丝氨酸蛋白酶3(PR3)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样单核细胞-CD14+CD16^high单核细胞的蛋白酶活化受体(PAR)-2表达、成熟及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和韦格纳肉芽肿病(W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以脂多糖、PR3、胰蛋白酶、PAR-2激动肽(PAR-2-AP)、脂多糖+PR3、脂多糖+胰蛋白酶在体外刺激PBMC24h;流式细胞仪检测刺激后的CD14+CD16恸单核细胞表面PAR-2及CD80、CD8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的分泌。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测方法。结果PR3、胰蛋白酶和PAR-2-AP对外周血DC样单核细胞表面PAR-2和CD80、CD83、HLA—DR表达均无影响;脂多糖能够显著升高健康人细胞表面PAR-2[(5.8±1.5)%升至(24.5±4.5)%,P=0.002]及WG患者和健康人CD80、CD83、HLA—DR的表达;PR3、胰蛋白酶、PAR-2-AP及脂多糖均能诱导IL-6的分泌。结论PR3和PAR-2通路激动剂不能诱导DC样单核细胞的PAR-2的表达及成熟,但能诱导IL-6分泌。
姜波华冰珠孙凌云
关键词:韦格纳肉芽肿病单核细胞
64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预后及死亡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预后及死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64例PM/DM患者进行10年以上追踪随访,以观察其发病年龄、性别、病种(PM/DM)、实验室检查、伴发的系统损害以及是否伴有恶性肿瘤等因素对预后及死亡的影响。结果:随访期间共死亡20例,病死率31.25%。5年生存率为78.13%,10年生存率为68.75%。发病年龄、性别、病种、血沉(ESR)、肌酸激酶(CK)、联合运用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因素与预后及死亡无相关性(均P>0.05)。而恶性肿瘤、肺间质病变与预后及死亡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PM和DM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且结论不一,本组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间质病变伴感染和恶性肿瘤。
王红丁丛珠张华勇华冰珠孙凌云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预后
皮肌炎合并纵膈气肿12例临床特点分析
华冰珠陈智勇孙凌云
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治疗评价中的初探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MRD检查的价值,方法纳入15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患者双下肢近端肌群MRI检查,检测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并测定肌力;对比治疗前后肌力与MRI结果之间、肌力与肌酸激酶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MRI计分2.37±0.62,肌酸激酶(3841±3175)U/L.肌力评分15.1±2.4;治疗后MRI计分1.30±0.28,肌酸激酶(549±338)U/L,肌力评分18.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MRI计分、肌酸激酶水平均有相关性,且与前者呈强相关(r=-0.890,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反映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肌力改善情况,较血清肌酸激酶有更高的敏感性。
朱赟杨献峰马晓蕾华冰珠李霞朱斌孙凌云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磁共振成像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DM/PM患者以及3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DM/PM合并ILD及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将DM/PM患者按合并及未合并ILD分成两组对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0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38例,ILD的发生率为47.5%。DM/PM合并ILD比IPF发病年龄轻,IPF老年男性患者多、且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多见。影像学上,DM/PM合并ILD患者较多出现胸膜增厚。对于合并ILD的DM/PM患者与未合并者比较,关节痛及吞咽困难的比例、血沉、血清LDH、抗Jo-1抗体阳性率等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8例合并ILD患者好转24例,无明显变化7例,死亡7例。结论ILD在DM或PM中发病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应常规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
华冰珠王红周康兴丁丛珠孙凌云
关键词:肺间质病变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