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鹏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136H指数:5
供职机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正达农业科教及农村发展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叶片
  • 5篇小麦
  • 4篇冬小麦
  • 4篇叶片衰老
  • 4篇玉米
  • 4篇土壤
  • 4篇黄土高原
  • 4篇保护性耕作
  • 4篇春玉
  • 4篇春玉米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模式
  • 3篇籽粒
  • 3篇活性氧代谢
  • 2篇土壤酶
  • 2篇旗叶
  • 2篇籽粒灌浆
  • 2篇籽粒灌浆期
  • 2篇灌浆
  • 2篇灌浆期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1篇刘鹏涛
  • 9篇冯佰利
  • 4篇高小丽
  • 4篇高金锋
  • 3篇薛少平
  • 3篇王鹏科
  • 3篇张英
  • 3篇鱼欢
  • 2篇慕芳
  • 2篇赵如浪
  • 2篇朱瑞祥
  • 2篇马志卿
  • 1篇徐芦
  • 1篇金书秦
  • 1篇刘月仙
  • 1篇李生秀
  • 1篇王莉
  • 1篇李延玲
  • 1篇何海英
  • 1篇苏旺

传媒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累积的动态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 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灌浆期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存在差异。与常规栽培相比较,在覆草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在覆草和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的合成代谢旺盛,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积累量高,“库”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供应充足,可溶性总糖、蔗糖的降解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同化物利用能力,为籽粒中淀粉的快速积累以及最终实现较高的粒重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鱼欢冯佰利高金锋王鹏科张英刘鹏涛杨改河
关键词:栽培模式冬小麦可溶性总糖蔗糖
黄土高原春玉米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机理研究
刘鹏涛
关键词: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物理性质土壤酶
三种栽培模式下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探索冬小麦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功能叶片衰老代谢的生理机制,以cp02(213)、cp99(1)和陕农512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常规栽培、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下小麦旗叶衰老代谢特性。结果表明,覆草栽培叶面积、旗叶功能期、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SOD、POD、CAT)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旺盛,有利于籽粒灌浆和光合产物的积累。灌浆前期,地膜覆盖叶面积、旗叶功能期、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护性酶活性(SOD、POD、CAT)显著高于常规栽培,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于常规栽培;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叶片衰老速度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参试品种(系)中陕农512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保绿性好。
何海英冯佰利高小丽高金锋刘鹏涛张珺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模式叶片衰老活性氧代谢
中国主要粮食生产的化肥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被引量:54
2016年
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前提下,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测土配方施肥是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科学施肥方法,本文在中国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施肥数据的基础上,系统测算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投入的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结果显示,满足当前粮食产量水平下,全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化肥投入可削减814.1万t/a,占主产区三大粮食作物化肥使用量的27.6%,小麦、水稻和玉米化肥使用可分别削减36.9%、28.1%和16.7%;三大粮食作物化肥使用削减可减少碳排放1 045.9万t/a。建议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建立配方肥生产服务中心,出台配方肥使用补贴,创新补贴方式和推广模式,构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大数据平台。
张灿强王莉华春林金书秦刘鹏涛
关键词:粮食安全化肥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碳排放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春玉米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为了探索黄土高原春玉米区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理化特性变化,测定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处理第二年春玉米生长不同时期农田土壤容重、水分和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处理在玉米生长前期0-10 cm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且小于传统耕作,但后期增加幅度较大;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玉米生长前期表层0-60 cm和后期100-200 cm土壤含水量,有较好保水、蓄水作用;保护性耕作下表层0-20 cm土壤养分指标除全磷外,均表现为稳定升高趋势,且能有效提高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低于传统耕作,但变异系数较小。
刘鹏涛冯佰利慕芳苏旺徐芦蔡晓青刘月仙朱瑞祥薛少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土壤容重土壤水分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叶片衰老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冬小麦品种西农961、小偃6号、陕22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冬小麦不同品种冠层叶片衰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冬小麦不同品种叶片衰老特性存在差异。与西农961和小偃6号相比较,陕229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且降低趋势最缓慢;3个品种在开花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后第12 d达到最大值,其中陕229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灌浆中期降低速率较为缓慢;陕229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灌浆后期较高,降低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整个灌浆期间陕229的丙二醛含量最少,膜质过氧化程度最低,叶片衰老程度最慢。
刘鹏涛冯佰利高金锋高小丽王鹏科谷书斌
关键词:冬小麦灌浆期冠层叶片衰老生理
黄土高原春玉米田不同耕作处理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一年一熟春玉米区不同耕作处理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春玉米品种"沈玉17"为供试作物,采取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模式栽培。第2年,分别于播种前(04-17)、拔节期(06-03)、抽雄期(07-16)和成熟期(09-15)用土钻取0~20cm土样,测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探索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NT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TS条件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上升时期出现较晚;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抽雄期最高;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拔节期显著高于NT和CT耕作模式。3种耕作模式下,土壤脲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能由于受土壤水热状况和通气等因素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土壤酶活性最高值出现的时期不同。【结论】保护性耕作有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趋势。
刘鹏涛赵如浪冯佰利朱瑞祥薛少平高金锋马志卿刘月仙寇秀李延玲
关键词:黄土高原春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
黄土高原春玉米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试验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连续3 a研究了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处理下黄土高原春玉米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春玉米生育期推进呈上升趋势,其中收获后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保护性耕作使得土壤碱解氮有向表面富集的趋势,保护性耕作下土壤速效磷略显增加趋势,其中在玉米收获后表现较明显,且较TS和CT处理差异显著;速效钾含量保护性耕作处理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但有增加趋势。
赵如浪刘鹏涛冯佰利张小东马志卿薛少平蔡晓青刘月仙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春玉米黄土高原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被引量:32
2007年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下灌浆期冬小麦顶三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覆草栽培模式下,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降低缓慢,饱满指数及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灌浆前期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常规栽培,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栽培,膜脂过氧化程度低;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叶片衰老速度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POD、CAT参与了小麦叶片衰老进程的调控,并通过协同作用来保护叶片,减轻活性氧伤害,延长功能期,提高产量。
鱼欢冯佰利张英刘鹏涛何永艳代惠萍李生秀
关键词:栽培模式冬小麦叶片衰老活性氧代谢
糜子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片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对糜子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1)在籽粒灌浆中期以前,叶肉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小,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含量多,叶绿体、线粒体基质含量浓厚,高基粒片层数增加,胞间连丝畅通;(2)在籽粒灌浆中期以后,叶片迅速衰老,细胞解体,细胞间出现间隙,叶绿体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基质片层解体,嗜锇颗粒变大增多。胞间连丝受到阻碍。(3)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绿体的高基粒片层数差异较大,其中在灌浆中期各叶位叶绿体高基粒片层数最高,在各生育时期旗叶的为最大。
慕芳冯佰利高小丽苗芳刘鹏涛夏明月
关键词:糜子叶片超微结构叶绿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