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青春

作品数:17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培训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青藏
  • 6篇降水
  • 5篇海温
  • 4篇青藏高原
  • 4篇径流
  • 3篇气候
  • 3篇温度
  • 3篇径流量
  • 2篇异常气候
  • 2篇印度洋海温
  • 2篇台站
  • 2篇太平洋海温
  • 2篇年代际
  • 2篇年代际变化
  • 2篇气温
  • 2篇径流量变化
  • 2篇黄河
  • 2篇黄河上游
  • 2篇季风
  • 2篇高度场

机构

  • 8篇青海省气象局
  • 5篇青海省气象培...
  • 4篇青海省气候中...
  • 3篇青海省气象台
  • 3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7篇刘青春
  • 10篇冯蜀青
  • 9篇秦宁生
  • 7篇时兴合
  • 6篇汪青春
  • 4篇许维俊
  • 4篇张吉农
  • 3篇赵永业
  • 2篇赵美刚
  • 1篇李栋梁
  • 1篇钱有海
  • 1篇靳力亚

传媒

  • 8篇青海气象
  • 2篇青海科技
  • 2篇气象科技
  • 2篇干旱气象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异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运用REOF、滑动平均、累计距平、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的年代际变化、异常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特征、与500hPa高度场及印度洋海温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二十世纪60年代极端低温偏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变化多波动,80年代初期,有一明显的由低到高的转折点,90年代后呈波动式缓慢上升趋势;冬季极端低温容易出现异常的区域是青海中北部、西藏中北部、西藏东南部和青海南部地区;12-3 月500hPa高度场上乌拉尔山脊和北太平洋脊偏强(弱),东亚大槽偏强(偏弱)偏西(偏东),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偏低(高);赤道东印度洋附近和澳大利亚西部广阔的海域温度偏低(高),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偏低(高)。
刘青春张吉农索有光
关键词:青藏高原异常气候时间演变特征西藏东南部东亚大槽温度偏低
长江源区径流量变化的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1956~2004年长江源区水文和气象台站观测的流量、气温、降水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径流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长江源区月平均最大、最小流量和雨季、年流量均呈减小的趋势,20世纪60和80年代的单峰峰值出现在7月,70年代、90年代的单峰峰值出现在8月,近14年直门达水文站年径流共减少了96亿m3。雨季平均流量的距平基本经历了一个“正~负~正~负”的历史变化过程,雨季和过渡季节降水量、季节积雪融水量和高山冰雪融水量的总量呈下降趋势。前期6~9月(10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以及流量)因子基本能模拟出后期10月(11月~翌年4月)流量的变化趋势。
时兴合秦宁生许维俊杨贵林刘青春燕华云汪青春冯蜀青
关键词:径流量
青藏高原冬季降水与印度洋海温的关系被引量:6
1999年
本文用青藏高原的35个站11—2月降水量进行EOF分解,给出了青藏高原地区冬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主要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与印度洋海温进行相关普查,发现前一年4月、当年8月的南印度洋海温与冬季青藏高原的降水相关显著。
刘青春冯蜀青秦宁生
关键词:青藏高原冬季降水EOF
印度洋地区异常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青海温度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1961~2001年40a的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及青海地区1961~2002年41个站的降水与温度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青海地区温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6月份、10月份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青海地区6~8月、9~11月温度相关明显。分析1961~2002年NCEP 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并通过季风的强弱来影响青海地区温度。
刘青春秦宁生张吉农赵美刚
关键词:海温
北极海冰与冬季青藏高原降水的关系被引量:6
1999年
通过对全年北极海冰面积M指数的统计发现:北极各区海冰面积周期性的变化与本地区环流及天气有密切关系,对不同地区海冰面积M指数与青藏高原地区冬季降水及北半球500hPa高度图的相关普查发现:夏季(7月)全区海冰面积M指数与青藏高原冬季降水相关较好,且与冬季前期、同期(10、11、12月)500hPa高度场上的极涡(或极涡槽区)的位置、强度及极地高压或暖脊的生成和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当7月份全区海冰面积M指数越小时,青藏高原冬季降水偏多;反之,青藏高原冬季降水偏少。
刘青春冯蜀青
关键词:北极海冰高原降水极涡
1956-2004年长江源区河川径流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07年
利用1956~2004年长江源区水文和气象台站观测的流量、气温、降水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突变特点。结果表明:近50a来长江源区月平均最大、最小和雨季、年及年较差流量均呈减小的趋势,月平均最小和最大流量分别出现在2月和7~8月,20世纪60和80年代的单峰峰值出现在7月,1970年代、1990年代的单峰峰值出现在8月,近14 a直门达水文站年径流共减少了96×108m^3。雨季平均流量的距平基本经历了一个“正-负-正-负”的历史变化过程,雨季和过渡季节降水量、季节积雪融水量和高山冰雪融水量所形成的总流量呈下降趋势。枯季和雨季平均流量均经历了3次明显的转折,并具有10~12 a、6~8 a和3 a的共同变化周期。
时兴合秦宁生许维俊杨贵林刘青春燕华云汪青春冯蜀青
关键词:径流量
东亚冬季风和青藏高原气温降水的关系
2006年
文中从东亚冬季风系统特点出发,定义了能较好表征东亚冬季风环流年际变化和青藏高原温度降水变化特征的冬季风指数,并分析了冬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青藏高原温度降水的关系。文中定义的冬季风指数既反映了冬季东亚大气环流场的变化特征,也较好地反映了青藏高原温度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当冬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东亚大槽位置相对偏南偏西(20~35°N,110—130°E)时,其强度与青藏高原同期冬季温度降水、后期春、夏、秋季的温度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此外,还探讨了冬季风指数变化的先兆信号。
刘青春
关键词:冬季风
青藏高原春夏季温度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被引量:8
2008年
从预测高原不同区域春、夏季温度趋势分布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高原温度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温度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高原春、夏季温度指数相关关系清晰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II区春季温度偏高(偏低);冬季西太平洋海温、东太平洋海温同时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II区南部、III区夏季温度偏高(偏低)。进一步分析这2种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 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指数偏高(低)时,春季高度场高纬冷空气活动的势力弱(强)且路径偏北(南),同时高原高度场较低(高),有利于(不利于)偏南气流北上,有利于(不利于)冬季向夏季环流形势的转变,春季高原中部温度偏高(偏低);而当冬季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域海温综合指数偏高(低)时,同年夏季500 hPa高度场高原北部至中西伯利亚南部脊加强(减弱),高原及北部为高值(低值)系统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夏季高原中部、南部温度偏高(偏低)。
刘青春时兴合汪青春冯蜀青赵永业
关键词:太平洋海温高度场
三江源地区春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从预测三江源地区春季、夏季降水趋势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三江源地区春、夏季降水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降水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3个区春、夏季降水指数相关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低(偏高),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三江源1区、3区春季降水减少(增加);冬季赤道太平洋中部、加利福尼亚海域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2区、3区夏季降水减少(增加)。对冬季太平洋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 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综合指数高(低)时,春季高度场印度高压、中西伯利亚槽及阿留申低槽加强(减弱),三江源地区春季降水偏少(偏多);而当冬季太平洋中部、加利福尼亚海域海温综合指数高(低)时,夏季高度场伊朗高压、中西伯利亚高脊加强(减弱)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偏北),夏季降水偏少(偏多)。
刘青春秦宁生靳力亚时兴合冯蜀青
关键词:降水太平洋海温高度场
印度洋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高原汛期降水和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5
2005年
利用1961—2000年近40年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及对应的青藏高原35个观测站的降水与温度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青藏高原汛期降水、温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1月、12月~2月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青藏高原汛期(6~8月)降水和前一年6月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青藏高原汛期(6~8月)温度有很好的相关。分析1961—2002年NCEP/NCAR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欧亚500hPa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并通过印度西南季风的强弱,影响到青藏高原汛期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刘青春秦宁生李栋梁冯蜀青张吉农赵美刚
关键词:印度洋海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