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戊酸钠静脉注射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体会
- 2006年
- 刘辉兰瑞英张雪梅
- 关键词:小儿惊厥持续状态静脉注射治疗丙戊酸钠小儿神经科地西泮
- 应用肌电图评估托吡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评估托吡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38例面肌痉挛患者,给予托吡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肌电图的变化。结果 3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2.1%;且治疗后各项肌电图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史鹏荣钦锋刘辉
- 关键词:肌电图托吡酯面肌痉挛疗效
-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卒中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11年
- 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3位死因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证实血尿酸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本文就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预后作流行病学观察。
- 刘辉李汝琴
- 关键词:血清尿酸急性卒中
- 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 2005年
- 刘辉高春红李艳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颈部血管彩超彩超检查VBI
-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210例患者,平均分为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和联合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组70例患者,治愈率80%,优于其他两组治疗效果。结论: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补充药性自身的不足,此消彼长,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广泛推广。
- 李艳刘辉
- 关键词:卡马西平丙戊酸钠额叶癫痫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70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疗程均为8w,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结果治疗6w和8w后,观察组HAMD减分率(33.48±10.25、49.57±17.2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抑郁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刘辉荣钦锋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8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4.8±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迅速改善脑血供情况,保护脑细胞,恢复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
- 荣钦锋刘辉
- 关键词: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
-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缺血性脑卒中(ICVD)的传统危险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已知因素(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盐饮食、药物滥用、血液病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导致的血栓前状态或血黏度增加外,近几年又逐步认识到一些新的ICVD危险因素,现就其研究进行简要回顾。
- 于克文魏婷婷刘辉
- 关键词:脑梗死
- 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对冠心病及等危患者高脂餐后血浆甘油三脂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冠心病及等危患者高脂餐后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的影响,探讨氟伐他汀短期内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31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d)及安慰剂,治疗前和1周后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检查空腹和餐后4h血浆CRP和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餐后的血浆CRP和甘油三酯(TG)水平较空腹时明显升高(P<0.05)。1周后,常规治疗组的空腹和餐后血浆CRP与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氟伐他汀组的餐后血浆甘油三酯和CRP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血浆CRP浓度降低与血脂的降低无显著相关。结论短期氟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及等危患者高脂餐后升高的CRP浓度。
- 高春红刘辉兰瑞英
- 关键词:冠心病氟伐他汀高脂餐CRP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观察
- 2006年
- 兰瑞英刘辉韩丽华
- 关键词:低钾性周期性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