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245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WILLIS...
  • 3篇血管
  • 3篇血液动力
  • 3篇血液动力学
  • 3篇液动
  • 2篇穴位
  • 2篇血管疾病
  • 2篇针刺
  • 2篇人体穴位
  • 2篇受力
  • 2篇体穴
  • 2篇脉动流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疾病
  • 2篇红外
  • 2篇红外辐射
  • 1篇得气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参数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山医院
  • 1篇上海德安生物...

作者

  • 10篇刘辉
  • 10篇丁光宏
  • 10篇姚伟
  • 7篇王盛章
  • 5篇沈雪勇
  • 4篇吕传真
  • 4篇陈韶华
  • 3篇李信安
  • 2篇董强
  • 2篇周丹
  • 2篇戴建华
  • 2篇费伦
  • 2篇黄志明
  • 2篇褚君浩
  • 1篇魏建子
  • 1篇王彩虹
  • 1篇陶岳辉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Willis环循环分析专用软件研制——Ⅰ.软件功能介绍被引量:1
2000年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许多患者在发病前期,其循环动力学状态已有显著变比,因此为了适应于临床检测和大规模人群普查,有必要编制一套基于Win95/Win98平台上的专用软件,用于实时检测与分析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使它成为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指标。本文描述了该软件的流程和各模块的功能,有关临床实际应用将在后续文章中叙述。
刘辉丁光宏王盛章姚伟周丹吕传真陈韶华董强
关键词:软件功能脑血管疾病功能模块
脑Willis环循环分析专用软件研制——Ⅱ.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0年
前一篇文章中描述了此软件的流程和各模块的功能,在这篇中将叙述此软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从而不仅说明了软件具有着实用价值,还说明了软件中所采用的算法模型是符合生理实际的,在临床应用上也是切实可行的。
刘辉丁光宏王盛章姚伟周丹吕传真陈韶华董强
关键词:CCA
脑循环分析仪的研制被引量:6
2001年
介绍脑循环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软件设计和临床应用等内容。该仪器运用超声多普勒、超声脉冲和压力变送器 ,在心电同步信号监测下检测血液流速、压力波形和血管管径等数据 ,然后通过分析计算得到脑血管阻力 。
王盛章刘辉丁光宏姚伟吕传真陈韶华陆瑾
关键词:脑循环超声血液动力学参数血液速度血管管径血压
脑循环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识别被引量:7
2003年
 本文根据已建立的脑Willis环参数模型,进一步简化并进行模型参数方程的反问题求解,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际结论对比,发现理论计算值可以反映一些病例的临床诊断结果。
姚伟丁光宏刘辉王盛章吕传真陈韶华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脉动流反问题参数识别脑血管疾病
中医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被引量:84
2002年
本文通过锁相放大技术测到人体不到 1cm2 面积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通过对这些光谱的归一化处理后发现 ,不同人体和同一人体的不同穴位 ,尽管其红外辐射绝对光谱及强度相差很大 ,但归一化光谱都有相当的一致性与可比性。进一步将人体发射的平均归一化光谱与中医艾条灸、隔姜灸、隔蒜灸及隔附子饼灸点燃过程中的光谱比较发现 ,后面三种间隔灸与人体自发辐射的光谱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
丁光宏沈雪勇褚君浩黄志明姚伟刘辉王盛章费伦
关键词: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
针刺提插和捻转手法运针频率在得气与非得气状态的差异被引量:29
2002年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检测手段和频谱分析方法得到了临床常用 6种针刺手法的运针主频率。方法 :采用笔者研制的临床针灸针体实时受力监测系统 ,分别检测了在人活体和新鲜猪肉上运用提插和捻转等 6种手法时针体的受力状况。结果 :在人体曲池穴上运用这些基本针刺手法的主频率参数较为集中 ,范围为 0 6 0~ 1 80Hz ,平均值约为 1 2 0Hz。补法与泻法在主频率上有较大的差异。在人体上的主频率平均值约为 1 2 0Hz ,在猪肉上的仅为 0 5 0Hz左右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 2 0Hz这个频率平均值 ,可以认为是一个有规律的得气指标和参数。
丁光宏沈雪勇戴建华刘辉王彩虹魏建子姚伟李信安
关键词:捻转得气剂量效应关系针灸
脑Willis环动力学参数计算与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在已有的脑Willis环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反映脑循环血液脉动特性的集中参数模型并给出了参数求解方法 ,通过对 30例临床数据的计算发现理论值与大部分疾病诊断结果相吻合 ,这不仅说明模型是符合生理实际的 ,还说明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在临床上是切实可行的。
姚伟丁光宏吕传真陈韶华刘辉王盛章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脉动流
人体手臂部几个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特征被引量:79
2000年
用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记录到7名成人志愿者内关、劳宫和合谷穴等穴位区与其两侧旁开对照点红外光谱共63条, 从中发现: 人体红外辐射强度的个体差异以及穴位与非穴位区的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别都较大, 但频谱特性的差异却不大, 这表明人体红外辐射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基础; 在4-14 μm段, 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不大, 而在4和14 μm波段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 较大, 这表明人体表面除了主要的热致红外辐射外还存在其他原因的红外辐射.
丁光宏姚伟褚君浩沈雪勇黄志明刘辉王盛章杨静魏瑚费伦
关键词: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经络
中医针刺过程中针体受力的动态监测系统研制被引量:43
2003年
针刺手法是决定中医针灸疗效的关键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以前关于针灸手法的研究都只能根据医生和病人的感觉与经验来确定 ,这严重阻碍了针灸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应用现代集成传感技术和生物力学原理 ,研制一套能在人活体上测试各种针刺手法并能感受施针者和受针者相互作用力的检测系统。通过临床实际操作 ,记录到了均匀捻转和均匀提插手法的针体受力波形 ,从而实现了在针刺过程中对针上作用力的定量与客观化的实时检测。为提高临床针刺效果及针灸经络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
丁光宏沈雪勇戴建华刘辉姚伟李信安
关键词:中医针刺过程
针刺手法与针体受力参数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0
2004年
为了客观定量研究针刺手法的特征性和差异性,应用安装在针灸针体上的力和力矩微型传感器系统测量了临床针刺过程中针体上的受力数值和波形,并对均匀捻转、均匀提插、捻转补法、捻转泻法、提插补法和提插泻法等6种手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实验发现:同一施针者采用不同手法或同一手法在新鲜猪肉和人活体运针时针体上的力无论是波形还是数值都有较大差异,而不同施针者采用同一针法运针时针体上的力几乎没有大的差异。因此可采用针体受力大小和波形作为针刺手法的客观定量参数。
丁光宏沈雪勇陶岳辉刘辉姚伟李信安
关键词:针刺手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