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虎威

作品数:351 被引量:980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5篇会议论文
  • 110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9篇理学
  • 79篇医药卫生
  • 41篇生物学
  • 22篇化学工程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13篇机械工程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98篇质谱
  • 80篇色谱
  • 68篇毛细管
  • 48篇相色谱
  • 42篇毛细管电泳
  • 34篇离子
  • 30篇液相色谱
  • 29篇敞开式
  • 26篇脂质
  • 25篇细胞
  • 24篇液相
  • 23篇色谱法
  • 20篇气相
  • 20篇气相色谱
  • 18篇质谱联用
  • 18篇磷酸化
  • 18篇功能化
  • 17篇萃取
  • 16篇代谢
  • 16篇磷酸

机构

  • 344篇北京大学
  • 10篇北京理工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山东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北京市药品检...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邢台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分子科学...
  • 2篇兴义民族师范...

作者

  • 351篇刘虎威
  • 209篇白玉
  • 43篇廖一平
  • 21篇马雯
  • 19篇薄涛
  • 19篇张佳玲
  • 17篇聂洪港
  • 16篇李珉
  • 15篇常翠兰
  • 15篇贡素萱
  • 15篇李克安
  • 14篇周志贵
  • 14篇庞楠楠
  • 13篇栗则
  • 11篇张一丁
  • 11篇杨丽
  • 11篇李先江
  • 9篇李薇
  • 9篇冯鲍盛
  • 8篇翁瑞

传媒

  • 29篇色谱
  • 10篇分析化学
  • 8篇第19届全国...
  • 7篇第21届全国...
  • 6篇第八届中国化...
  • 5篇大学化学
  • 5篇第六届全国毛...
  • 5篇第十三次全国...
  • 5篇第十四次全国...
  • 5篇第二十届全国...
  • 5篇中国化学会第...
  • 5篇中国化学会首...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分析测试学报
  • 4篇质谱学报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4篇第十五次全国...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3篇首都医药
  • 3篇分析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19篇2019
  • 15篇2018
  • 33篇2017
  • 27篇2016
  • 26篇2015
  • 26篇2014
  • 14篇2013
  • 24篇2012
  • 7篇2011
  • 18篇2010
  • 15篇2009
  • 6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19篇2005
  • 11篇2004
  • 18篇2003
3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样品处理与敞开式离子化质谱联用实现高通量分析
常压敞开式质谱(AMS)可实现原位、实时、快速分析[1],但在检测灵敏度、空间分辨率等方面仍存在问题[2-4]。我们对AMS,特别是实时直接分析(DART)离子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展了等离子体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
刘虎威白玉王欣李先江
关键词:在线联用药物毒性
文献传递
脂质组学及其分析方法被引量:22
2017年
脂质组学的研究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目前,脂质组学已成为代谢组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且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尤其在研究疾病方面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简要介绍了脂质组学的研究内容,重点评述了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包括样品处理、轮廓分析、目标分析、成像分析以及数据处理。最后提出了脂质组学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展望。
刘虎威白玉
关键词:成像分析数据处理
关于毛细管气相色谱与质谱或保留值配合定性问题被引量:5
1996年
利用色谱-质谱和色谱-保留指数两种不同的定性方法,针对随机挑选的精油进行分析,利用所得结果再次强调指出色谱定性中众所周知但又未受到足够重视的一条原则,即仅靠一种方法很难对色谱峰准确定性,只有两种不同方法配合使用才能提高定性结果的可靠程度。即使质谱和保留值定性结果吻合,也只能认为获得初步的定性结果;为了确证定性结果,用标样核对有时仍属必要。
刘虎威唐颖黄爱今孙亦梁
关键词: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质谱法保留值
质谱技术在反应监测中的发展和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质谱因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好、响应快速以及结构鉴定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在反应监测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基于质谱的经典在线直接采样实时监测方案;综合评述了常压质谱离子化技术在反应监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基于常压质谱的快反应监测、微滴加速在长时间反应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其它常压质谱在反应监测中的应用;并对质谱在反应监测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艾万鹏宋诗瑶白玉刘虎威
关键词:质谱中间体
酰肼基功能化硅胶在磷酸化肽富集中的应用
蛋白质磷酸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它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质谱是研究蛋白质磷酸化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但磷酸化蛋白的天然丰度低、离子化效率低以及高丰度非磷酸化蛋白...
徐林楠马雯李丽萍白玉刘虎威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的新进展
本文综述了2006年以来CE-MS接口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命分析、食品药品分析等领域的一些应用。对于CE-MS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仍将集中在提高CE的分离能力、新接口技术以及应用研究方面。
周志贵李珉白玉刘虎威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
文献传递
自噬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饥饿条件下的脂类代谢影响研究
自噬是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与人类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1].Atg7蛋白在自噬小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对于自噬过程不可或缺.本研究利用正相/反相二维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NP/...
申森森杨丽李林楠徐欣媛白玉刘虎威
关键词:自噬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及其在生物医药分析中的应用
<正>近年来,以电喷雾解吸附离子化(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DESI)[1]和实时直接分析(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DART)[2]为典型代...
白玉周志贵张佳玲白玉刘虎威刘虎威
关键词:中药保健品植物激素化妆品
文献传递
铂类抗癌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的分析技术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已投入临床应用将近30年,因强大的抗癌活性及广谱的抗癌效果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卡铂则是另一个成功应用的铂类抗癌药。这些抗癌药的抗癌机理被普遍认为是Pt(Ⅱ)与DNA的亲电作用,进而形成DNA链交联而导致形变,但其详细的作用机理尚未十分清晰。因此,对该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转运机制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铂族抗癌药物的分离分析方法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包括测定Pt总量的非选择性方法以及测定未受损Pt化合物的选择性方法。本文综述了研究铂族抗癌药物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电化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质谱法以及核磁共振法等,主要讨论近十年色谱、质谱技术在铂类抗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特点及不足之处。
刘一杨玉飞白玉刘虎威
关键词: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相互作用
醛类标志物的化学衍生化色谱-质谱分析方法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人体接触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会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等。作为一类具有高反应活性的亲电化合物,醛类(包括外源性醛类或环境污染物暴露后产生的内源性醛类)可与人体中多种重要生物分子形成共价修饰产物而产生毒害作用。暴露组研究自2005年被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一个前沿热门领域,暴露组研究可绘制生物标志物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所有生物标志物的可测量的和特征性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暴露组研究的关键基础。醛类是化学暴露组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醛类化合物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和样品大量基质干扰存在,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表征特别困难。醛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传感分析法、电化学法、荧光成像、色谱法、质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基于色谱-质谱的分析技术已成为化学暴露组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化学衍生化,特别是稳定同位素标记衍生化(亦称化学同位素标记)结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能够解决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和暴露组分析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化学衍生化联合色谱-质谱的分析策略是复杂体系中醛类精准分析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特别是近5年,基于化学衍生化的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开发与应用已成为醛类分析方法中的热点和亮点。该文主要总结与评述了近5年基于化学衍生化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LC-MS最新进展,重点关注生物基质(血液、尿液、唾液、生物组织等)中醛类暴露标志物的分析方法进展。通过探讨标记小分子醛的各种衍生试剂、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价值,评述醛类暴露标志物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暴露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的整合发展和环境生态健康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了阐明�
朱树芸赵先恩刘虎威
关键词:标志物色谱-质谱衍生化同位素标记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