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荣花

作品数:120 被引量:1,402H指数:23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2篇农业科学
  • 10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52篇小麦
  • 48篇冬小麦
  • 29篇干旱
  • 26篇气候
  • 24篇玉米
  • 19篇夏玉米
  • 15篇土壤
  • 14篇水分
  • 14篇气象
  • 14篇黄淮
  • 13篇冬小麦干旱
  • 10篇气候变化
  • 8篇农田
  • 7篇作物
  • 7篇降水
  • 6篇底墒
  • 6篇酸雨
  • 6篇土壤水
  • 6篇土壤水分
  • 6篇农业

机构

  • 100篇河南省气象科...
  • 47篇中国气象局
  • 17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河南省气象局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郑州市气象局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河南省气候中...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泰州市气象局
  • 1篇鹤壁市农业科...

作者

  • 120篇刘荣花
  • 39篇方文松
  • 31篇朱自玺
  • 27篇马志红
  • 24篇李树岩
  • 23篇成林
  • 14篇王友贺
  • 14篇师丽魁
  • 11篇赵国强
  • 11篇陈怀亮
  • 10篇胡程达
  • 10篇邓天宏
  • 7篇杜子璇
  • 7篇熊杰伟
  • 7篇许蓬蓬
  • 6篇邓伟
  • 6篇汪永钦
  • 6篇田宏伟
  • 6篇马青荣
  • 5篇申双和

传媒

  • 11篇中国农业气象
  • 9篇气象与环境科...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7篇生态学杂志
  • 5篇自然灾害学报
  • 5篇2007年中...
  • 4篇中国气象学会...
  • 3篇玉米科学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河南气象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气象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气象科技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河南水利与南...
  • 2篇2008年全...
  • 2篇第26届中国...
  • 2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7篇2009
  • 11篇2008
  • 16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田CO_2通量、热通量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评价麦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热通量变化特征以及CO2的收支状况,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10月-2010年6月冬小麦生育期内涡度观测数据,分析了麦田CO2通量、热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其中,净辐射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均为苗期<中期<后期;潜热通量受到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季节变化特征为苗期<后期<中期;CO2的季节变化特征受到LAI、热通量和下垫面特征的共同影响,形成1个CO2吸收高峰的U型曲线,季节变化特征为前期<后期<中期。冬小麦农田CO2、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麦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CO2的汇。
彭记永胡继超刘荣花马青荣杨光仙
关键词:农田冬小麦CO2通量热通量
河南省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为直观显示河南省冬小麦光温生产优势区域分布,在作物模型数据库组建和参数调试及适用验证基础上,利用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 v1(Decision suppon System for Agrotechnoloy ...
成林刘荣花申双和
关键词:冬小麦DSSAT
文献传递
玉米杂交种苗期耐热性评价被引量:29
2015年
以24个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人工模拟高温条件,测定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根条数、胚根长、地上部干物质量、根系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根冠比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10个性状,以各性状的耐热系数作为参数,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对其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干物质量、根冠比、茎粗、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和胚根长这6个性状可作为玉米杂交种苗期耐热性鉴定指标。根据综合耐热能力的大小,把24个玉米杂交种划分为高度耐热型、中度耐热型、弱耐热型和热敏感型4类。
牛丽刘源于康珂刘荣花李潮海刘天学
关键词:玉米耐热性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冬小麦根冠指标对干旱持续发展的响应被引量:8
2019年
基于2015/2016年、2016/2017年两个年度冬小麦返青后干旱持续控制试验,研究土壤水分持续减少对冬小麦叶片含水率、根系活力、气孔导度等的影响,以明确冬小麦根冠指标对干旱持续发展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器官含水率随干旱持续呈非线性递减,拔节后递减更明显,其中叶鞘含水率平均降幅最大,达41.9%。叶片气体交换参数随干旱持续与对照的差异不断增大,其中净光合速率随干旱持续进一步减小,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返青期不同程度升高,拔节后开始不断下降,干旱持续时间越长,影响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因素越明显。持续干旱改变了根系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60-80cm土层根系体积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根系的生理机能提前衰减,拔节-孕穗期根系活力急剧下降,孕穗后根系活力比对照减少60%以上。整体来看,植株含水率、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根系活力等指标对干旱持续的响应既各具特点又有共性,其中根系活力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敏感系数最高,器官含水率对土壤水分变化响应最迟缓。
刘荣花成林胡程达
关键词:冬小麦含水率根系活力
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抗病性和抗倒性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筛选出适宜黄淮海区种植的玉米优良品种,对22个玉米新品种的田间抗逆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2个品种对瘤黑粉病和小斑病的整体抗性较好,而部分品种对青枯病和倒伏的抗性较差。相关分析表明,抗倒能力较强的品种主要得益于穗位低和重心低、第三节间直径和总维管束横截面积较大,以及抗折力较高。对2个密度组的分析发现,以60 000株/hm2组综合表现较好,67 500株/hm2组的抗病和抗倒性整体劣于60 000株/hm2组的。可见,耐密品种选育在注重耐密性和丰产性的同时,还应重视其抗逆性和稳产性。
赵春玲王秀萍刘天学常建智刘荣花边继和
关键词:玉米抗病性瘤黑粉病小斑病抗折力
花期弱光胁迫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明确花期弱光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规律,采用人工遮光模拟弱光胁迫,设置抽雄始期和吐丝期持续10 d 60%和90%两个不同遮光强度的弱光处理,研究了花期弱光对雌穗小花受精、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其向雌穗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花期弱光胁迫导致玉米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量降低,干物质分配到雌穗的比例减少,雌穗生长变慢,受精结实率降低,影响程度随遮光率的增加而增大。抽雄始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均明显提高,吐丝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降低和持平。抽雄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57%-91%;吐丝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43%-81%。无论对于抽雄始期还是吐丝期,遮光处理期间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穗粒形成中作用最大,其次为处理期间的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对于吐丝期,处理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对穗粒数也具有直接的正效应。
王秀萍成林刘荣花
关键词:玉米光合有效辐射花期弱光胁迫穗粒数连阴雨
河南省近40a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特征分析
李树岩刘荣花师丽魁马志红
农田降水渗透深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和满溢渗透理论,利用2006-2009年河南省四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点的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水分渗透模型,分析了降水渗透深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渗透深度与初始土壤湿度、过程降水量和雨后日...
方文松刘荣花朱自玺马志红
关键词:降水土壤湿度土壤质地
文献传递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农田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生育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生长状况和生长量变化上。为了确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指标,利用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试验基地多年试验资料,将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状况和...
方文松刘荣花朱自玺邓天宏师丽魁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性状土壤水分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指标初探
为了确定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动态指标,利用3次多项式对全省一百多个市县区历史产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求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然后用相对气象产量和从播种至不同发育期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冬小麦相对气象产...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王友贺马志红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旱灾气象灾害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