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祖秋

作品数:30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6篇动脉
  • 6篇心力衰竭
  • 6篇衰竭
  • 6篇疗效
  • 5篇心肌病
  • 5篇起搏
  • 5篇介入
  • 5篇老年
  • 4篇心功能
  • 4篇心脏
  • 4篇顽固性
  • 4篇慢性
  • 4篇慢性心力衰竭
  • 4篇介入治疗
  • 3篇心病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脏起搏
  • 3篇血管
  • 3篇顽固性心力衰...

机构

  • 14篇解放军第11...
  • 8篇解放军第一一...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113...
  • 2篇宁波市第二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宁波大学医学...
  • 2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0篇刘祖秋
  • 21篇陈振云
  • 13篇熊海刚
  • 6篇俞飞虎
  • 4篇晏彪
  • 4篇陈华山
  • 4篇肖兵民
  • 4篇陈海英
  • 3篇郝中伟
  • 3篇杨燕玲
  • 3篇邓媛
  • 3篇陈华山
  • 3篇廖德宁
  • 3篇陈华山
  • 2篇张国元
  • 2篇闵宗延
  • 2篇刘倩菁
  • 2篇邓媛
  • 2篇阳代春
  • 2篇陈晓敏

传媒

  • 4篇临床军医杂志
  • 4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宁波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冠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冠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和对照组(=30)。对照组口服稳定剂量的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阻滞剂、治疗糖尿病药物、他汀类药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连续3 d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万/mm3时采集自身干细胞25~30 ml,常规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将5F微导管置入冠状动脉主干分叉处后缓慢注入干细胞(5~10 min)。结果治疗组自身干细胞移植前后比较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 min步行距离、心肌耗氧量峰值均有明显改善(均<0.05)。结论自身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临床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
陈振云刘祖秋熊海刚陈华山邓媛
关键词:干细胞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右心室起搏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10年随访
2005年
目的观察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CM)经右心室起搏(RVP)治疗后的远期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形态学的变化,以确定RVP对HCM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HCM患者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法,观察RVP前及RVP 10年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脏形态学的变化。结果RVP 10年后,60例HCM患者中12例死亡;4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心脏形态学均有显著改善,尤其是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VOTD),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心输出量(CO)及心指数(C I)的改善更为显著(P<0.001)。肥厚的室间隔(VS)显著变薄(P<0.05)。结论RVP能显著改善HCM患者的远期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形态学的变化,其远期疗效显著;并能使肥厚的室间隔变薄,改善LVOT梗阻,降低LVOTG。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HCM患者,RVP可能成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陈振云熊海刚陈海英刘祖秋裘哲君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瑞替普酶溶栓后早期行PCI治疗STEMI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选的再灌注策略。然而我国大多数患者未能在发病90分钟内接受PCI手术。静脉溶栓仍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选择。为了充分发挥两种疗法的优势并避免其不足,近3年来我们在AMI发生后立即给予全剂量瑞替普酶溶栓并尽快早期PCI以便更快更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
陈华山陈振云刘祖秋熊海刚郝中伟晏彪俞飞虎
关键词: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直接PCI易化PCI
右室起搏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影响的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观察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右室起搏治疗的远期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右室起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方法观察右室起搏前、后(2 h、12周、4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右室起搏治疗4年后,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多数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左室舒张期末压力(LVEDP)、左室流出道(LVOT)压力阶差(LVOTG),LVOT内径、LVOT血流速度、二尖瓣前向运动(SAM)评级等均较起搏前显著降低或减少(P<0. 01),其中 LVOTG,LVOT血流速度及 SAM评级又较起搏12周时显著改善(P<0.05);心排血量(CO)及心排血指数(CI)较起搏治疗前明显增加,肥厚的室间隔较起搏前及起搏12周时均明显变薄(P<0.05)。结论:右室起搏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能逆转肥厚的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改善LVOT梗阻,其远期疗效显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HOCM患者起搏治疗可能成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陈振云陈海英刘祖秋蔡幼梅陈晓敏张国元吴宗贵洪中立闵宗延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起搏血流动力学
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介入治疗
背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外科手术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替代方案。桡动脉途径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规手术入路,与股动脉途径相比,优势明显。而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很高的相关性,经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介入治疗...
刘祖秋
关键词:颈动脉血管造影桡动脉
文献传递
永久起搏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2010年
永久起搏器置入作为一种常见的介入性治疗,因其操作相对简单,疗效确切,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并发症的发生不可避免,而且有时处理困难.笔者分析了43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
刘祖秋陈振云熊海刚陈华山俞飞虎郝中伟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置入术起搏器并发症介入性治疗有创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影响及毒副作用。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试药组(n=40)和对照组(n=40)。采用常规口服稳定剂量的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试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EPO 100 U/kg,每周1次,治疗6个月。结果:试药组EPO治疗前后相比心功能测定LVEF、6分钟步行距离、心肌耗氧量峰值、血红蛋白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贫血组较非贫血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EPO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临床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且与贫血状态改善有关。
陈振云陈侃熊海刚刘祖秋俞飞虎晏彪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分级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症的应用价值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tVCF)预防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9月-2007年1月对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IVCF植入术。男6例,戈4例,年龄45~79岁,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径路植入IVCF全部成功,植入部位均为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随访12~30个月。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植入,术后无局部血肿及血栓形成,均无肺栓塞发生,无一例滤器移位、腔静脉血栓阻塞和死亡。然而5例患者均残存不同程度的患侧肢体麻木、无力、肿胀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症状。1例术后1月停用华法林,自行中药治疗而再次股静脉栓塞,但未发生肺栓塞。结论IVCF植入术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并防止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刘祖秋陈振云杨燕玲熊海刚陈海英肖兵民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易筋经运动锻炼对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易筋经运动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对两组患者骨痛积分及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腰、背、四肢疼痛积分变化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积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腰椎骨密度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密度值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易筋经锻炼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且优于传统运动疗法,值得在老年人中推广应用。
邓媛陈振云刘祖秋
关键词:易筋经运动锻炼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右室起搏后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改变
2000年
目的 观察右室起搏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及超声多普勒方法观察右室起搏前、后 (2小时、12周、4年 )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变化。结果 右室起搏 4年后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均显著改变 ,尤其二尖瓣前向运动 (SAM)、左室流出道 (LVOT)血流速、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心输出量 (CO)及心脏指数 (CI)改善更为显著 (P <0 .0 0 1) ,肥厚的室间隔显著变薄 (P <0 .0 5 )。结论 右室起搏能显著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 ,其远期疗效显著 ,并发现能逆转肥厚的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 ,改善LVOT梗阻。
陈振云陈海英刘祖秋蔡幼梅陈晓敏张国元吴宗贵洪中立闵宗延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血流动力学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