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红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地表水
  • 2篇多环芳烃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流域
  • 2篇内陆河
  • 2篇内陆河流域
  • 2篇健康风险评估
  • 2篇河流域
  • 1篇养分
  • 1篇养分组成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溶解性
  • 1篇湿地
  • 1篇湿地变化
  • 1篇石漠化
  • 1篇水化学
  • 1篇土壤

机构

  • 8篇天津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深港产学研基...
  • 1篇深圳市深港产...
  • 1篇北京建工环境...

作者

  • 8篇刘海红
  • 5篇李军
  • 2篇刘小龙
  • 2篇胡健
  • 1篇罗绪强
  • 1篇郭颖
  • 1篇陈鑫
  • 1篇胡健
  • 1篇王艺涵
  • 1篇张亚亚
  • 1篇王静
  • 1篇王静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5篇2019
  • 3篇201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4年-2018年唐山市大气颗粒物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唐山市2014年-2018年PM2.5与PM10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唐山市大气颗粒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4年-2018年,唐山市大气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为PM10。PM2.5、PM10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顺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且冬季PM2.5与PM10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污染期主要集中于供暖期。PM2.5和PM10月浓度变化为8月(夏末)最低、12月(冬初)最高,全年呈单谷型分布。PM2.5、PM10周浓度变化符合“周末效应”,即周六最高。
杨安胡健延军平刘海红刘海红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空气质量
青海典型内陆河流域地表水溶解性养分组成及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解青海典型内陆河地表水溶解性养分组成及分布特征,对青海巴音河、格尔木河及小柴旦湖流域地表水进行了采集,分析了地表水溶解性养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巴音河流域溶解性养分N、Si可能受水库滞留效应影响;克鲁克湖有较高的NH4+-N含量,主要与渔业养殖有关;格尔木河流域溶解性养分含量从上游到下游有升高的趋势,可能与流域内地形差异以及水体沿途蒸发作用有关;托素湖和小柴旦湖溶解性养分含量远远高于河流,主要与湖泊水体蒸发强烈导致的养分含量浓缩有关。研究区水体溶解性养分含量均大于受限阈值,但河流DIN/SRP <10、DSi/DIN> 1,表现为N相对不足,湖泊DSi/SRP <10、DSi/DIN <1,表现为Si相对不足。主成分分析表明河流、水库以及克鲁克湖为Ⅰ-Ⅱ类水体,托素湖、小柴旦湖为Ⅴ类水体。
刘胤序刘海红刘海红杨安李军
关键词:内陆河
1991~2016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遥感监测被引量:12
2018年
以1991、2000、2010和2016年的LandsatTM/OLI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和目视解译的分类方法,提取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同时,利用空间分析、动态度模型、非等间距序列灰色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讨论了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1~2016年间,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逐渐减少,约91.39km^2。其中,以2000~2010年期间面积变化最为剧烈,自然湿地面积以30.21km^2/a的速度减少,而人工湿地以32.77km^2/a的速度增加。在各类型湿地中,草甸湿地面积减少最多,为312.83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大幅增长,且以养殖池和盐田的增加最为迅速,增加了544.63km^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研究区人工湿地面积有逐渐向滨海区扩张的趋势。湿地养殖、农业开垦、工程修建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减少的主要因素。
刘海红刘海红张春华杨雪梅胡健胡健
关键词:湿地黄河三角洲遥感监测面向对象分类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重金属铬的含量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铬(Cr)是一种分布较广的重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母岩风化进入土壤。铬在食物链中通过植物的吸收,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而对其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样地,对流域内不同等级、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坡位及不同干扰方式下,石漠化的土壤Cr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r含量变化范围为4.46~174.32μg/g,均值为95.20μg/g,有57.7%的样地超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除强度石漠化外,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Cr含量呈降低趋势;强度石漠化与中度石漠化的土壤Cr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石漠化等级间差异不显著。黄壤区Cr含量平均为107.22μg/g,其不同坡位Cr含量特征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黑色石灰土区Cr含量平均为81.15μg/g,其下坡位含量最低,上坡位和中坡位含量相当。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石漠化样地中,重金属Cr含量均值变化趋势为开垦>火烧>放牧>樵采,Cr含量在不同坡位和不同干扰方式的石漠化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重金属Cr含量有减小的趋势。
刘胤序罗绪强罗绪强刘海红李军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土壤重金属
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PM2.5中多环芳烃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8
2019年
采集了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的67个PM2.5样品,对PM2.5中多环芳烃(PAHs)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污染情况、浓度分布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等进行研究。利用GC-MS对16种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PAHs均值分别为213.6和52.5 ng·m-3。利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对PAHs进行源解析的结果显示,北京市城区采暖季16种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等化石高温燃烧排放,非采暖季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排放;ILCR暴露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表明,人群呼吸暴露在北京大气中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宋光卫胡健崔猛刘海红刘海红陈鑫赵长秋
关键词:多环芳烃PM2.5风险评估
某大型化工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价被引量:14
2019年
以东北某大型化工场地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8个剖面点,4个土层,共计95个土壤样品;使用GC/MS检测了16种PAHs。本研究主要分析PAHs在该场地浅层(0~3 m)土壤的分布特征及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特征,采用终生致癌风险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土壤∑PAHs范围为0.13~553.5 mg·kg^-1,均值67.0 mg·kg^-1,化学品公司和热电厂周围土壤样点中PAHs含量相对较高;0~3、4~7 m土壤层中PAHs以中环4环为主,8~11 m土壤层PAHs以低环2~3环为主。场地中未受扰动的土壤样品PAHs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受扰动的样点在深度大于16 m仍有较高浓度的PAHs。根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BaP浓度超出一类建设用地筛选值60.6倍。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场地ILCRs值为9.6×10-11~7.2×10-5,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张玉宋光卫刘海红刘海红王静王静
关键词:土壤剖面健康风险评估
青藏高原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8年
青藏高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库容量巨大,其有机碳库、全氮库及碳氮排放,对大气中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浓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的表土碳氮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7—8月在青藏高原公路沿线设置75个采样点,采集表土,并根据采样点植被覆盖情况将其划分为高寒草甸、高山草原、荒漠、灌丛、林地和盐碱地等6种类型。对青藏高原6种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值差异的显著性,并通过Pearson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以高寒草甸表土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最高,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2.82 g?kg^(-1)、3.08 g?kg^(-1),荒漠最低,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38 g?kg^(-1)、0.23 g?kg^(-1)。就碳氮比值而言,除林地个别样点碳氮比值高于25.00以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碳氮比值均分布在4.00~25.00范围内,且研究区土壤碳氮比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碳氮比的平均水平。由逐步回归分析可知,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含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协同影响,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pH值>黏粒含量,影响土壤全氮的环境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黏粒含量>pH值,影响土壤碳氮比值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月均气温。
张亚亚张亚亚郭颖刘胤序刘海红李军
关键词:有机碳全氮影响因素
青海典型内陆河流域地表水化学组成及其重金属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8年
为了解青海典型内陆河流地表水化学组成及其重金属分布特征,于2015年7—8月对青海巴音河、格尔木河和小柴旦湖流域地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水体主离子、12种重金属浓度等水化学组成,并对水体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湖泊地表水化学组成分别主要受岩石风化及蒸发-结晶作用控制;不同水体重金属浓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多数重金属表现为湖泊高、河流低,而这与湖泊水化学及水体蒸发导致的重金属元素浓缩富集及结晶析出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水体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研究区河水重金属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水质标准。
王艺涵王艺涵刘海红刘小龙刘海红刘小龙
关键词:内陆河地表水水化学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