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良
-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固定系统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应用髓内钉和微创固定系统(LISS)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胫骨干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髓内钉组和LISS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均少于LIS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优良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髓内钉和LISS内固定均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良好选择,二者临床疗效相当,但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在手术创伤和负重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 刘旭良王兵刘贻运郑介柏李俊龙陈文雄陈国勋方雄明
- 关键词:微创固定系统髓内钉胫骨干骨折
- 1,2-二氯乙烷中毒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量减少与血脂、血钙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估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所致骨量减少与血脂、血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2009年~2012年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38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的骨密度,记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RIG)、血清总钙(TCa)等临床资料,资料录入和统计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结果 LDL-C、CHOL、TCa对骨量存在影响(P<0.05),而HDL-C、TRIG则对骨量无影响(P>0.05)。结论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严格控制血脂可能有助于减少骨量丢失。
- 刘旭良李斯明郑介柏刘薇薇王兵刘贻运张程
- 关键词:骨量血脂血钙
- 益生菌制剂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和骨量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观察肠道菌群调节剂-益生菌制剂对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为益生菌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提供可靠资料。方法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性OP大鼠模型,并设置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制剂组、PI3K/AKT通路激活剂组、益生菌制剂+通路激活剂组,每组15只。给药干预治疗14 d后,检测粪便含水量及菌群分布;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及骨生物学指标变化、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灰化法检测骨灰重、HE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观察骨病理损伤及破骨细胞骨吸收数目、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失衡,血清炎症因子升高,骨代谢异常(促骨形成因子减少,β-CTX及RANKL等破骨活性降低),PI3K/Akt通路活性升高(P<0.05)。益生菌制剂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衡,抑制血清炎症因子释放、改善OP大鼠骨代谢失衡,并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P<0.05)。PI3K/Akt通路激活剂可削弱益生菌制剂的上述作用,加重骨代谢失衡及肠道菌群失调(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干预治疗,可减弱菌群失调并纠正OP大鼠的骨代谢异常,且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激活有关。
- 刘旭良周元敏曾祥英王兆杰宋慧东李伯庭
- 关键词:益生菌制剂肠道菌群失调PI3K/AKT通路骨代谢骨量
- 抗凝血型鼠药中毒致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一例
- 2020年
-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未及时处理可导致组织坏死,由鼠药中毒导致者罕见,此类患者往往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差。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收治1例因抗凝血型鼠药中毒引起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最终痊愈出院。患者前期表现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最终出现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5 d后确诊,进行切开减压术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手术治疗。
- 刘旭良刘贻运李伯庭方雄明蒋文中杨志前张程张伊莉
- 关键词:中毒筋膜间隔综合征
- 股骨反粗隆间骨折DHS和DCS内固定疗效的回顾性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反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1999-2008年39例股骨反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钉(DCS)内固定。术后根据创伤性髋关节评分标准,对各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按照创伤性髋关节评分标准,总优良率DCS组为95.2%,DHS组为83.3%,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用DCS治疗股骨反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优于DHS治疗。
- 刘旭良李斯明刘贻运王兵陈珑
- 关键词:DCSDHS
- 维生素C诱导人胃癌细胞株MKN45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MKN45中加入不同浓度(0.05、0.1、0.5、1 mg/ml)的维生素C,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维生素C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应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DNA Ladder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应用化学显色法测定维生素C作用MKN45 24 h后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维生素C对胃癌细胞株MKN45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1 mg/ml维生素C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并呈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 Ladder分析呈典型"梯状"条带;Caspase-3活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处理组细胞内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P<0.05)。结论 1 mg/ml浓度的维生素C作用24 h后,可诱导胃癌细胞MKN45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Caspase-3的活性以及通过自身自氧化的氧化应激效应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陈珑徐霞刘旭良
- 关键词:维生素C胃肿瘤CASPASE-3氧化应激肿瘤细胞
- 儿童脆骨症伴全身多处多发骨折1例
- 2011年
- 患者男,12岁。反复肢体骨折.畸形愈合8年余,再发骨折疼痛一天于2011年7月25日入院。患儿于8年前不慎摔倒致左大腿疼痛,畸形.活动障碍,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提示“左股骨干骨折”,经石膏托外固定处理,待骨折愈合后出院,随后反复多次多处发生肢体骨折.多为轻微碰撞后所致,并遗留双下肢畸形,乏力。
- 王敏李斯明郑介柏刘旭良陈文雄陈玉书
- 关键词:多发骨折脆骨症全身畸形愈合肢体骨折大腿疼痛
- 新型DR数字化分析方法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用新型DR数字化分析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回顾分析本院在一年之内接受两次DR检查的289例正常成人的影像资料,应用后处理软件对两次DR影像分别进行感兴趣区的像素值测量,同时选取特定区域作为校正区并测量像素值,两次像素值的比值称为像素校正值,观察两组像素校正值有无差异。2.选取本院25例对髋部同时进行了DXA和DR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DXA测量值与DR像素校正值之间的关系。3.使用DR像素校正值参与患者的临床决策。结果:1.两组像素校正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本方法校正,像素校正值固定不变。2.髋部DR像素校正值与DXA测量值呈正相关关系(股骨颈、大粗隆、Ward区r值分别为0.453、0.506、0.830,P值均<0.05),且诊断准确度较好(股骨颈、大粗隆、Ward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792、0.851,P值均<0.05)。表明DR像素值校正值具备与DXA相近的诊断价值。3.在实际工作中,DR像素校正值的变化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吻合,可作为临床决策的参考。结论:对DR影像经过数字化分析得出的像素校正值可用于骨质疏松的研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可作为临床决策的参考。
- 刘旭良梁映渝周元敏王兆杰李伯庭刘贻运陈文辉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 1,2-二氯乙烷中毒糖皮质激素治疗与骨量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估糖皮质激素对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附属第十二人民医院2009年~2012年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38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的骨密度,记录体重指数(BMI)、激素应用累计时间、累计剂量、单日最大量及每日平均量等临床资料,资料录入和统计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结果激素应用累计时间、剂量和单日最大量以及BMI对骨量存在影响(P<0.05),而激素应用每日平均量则与骨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应严格控制激素应用的累计时间、剂量和单日最大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刘旭良李斯明郑介柏刘薇薇王兵刘贻运张程
- 关键词:1,2-二氯乙烷中毒糖皮质激素骨量
-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部骨折患者髋部功能与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髋部骨折患者髋部功能与大转子、股骨颈、全髋关节骨密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髋部骨折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与试验组(4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负重时间、术后引流量)与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术前与术后6个月大转子、股骨颈、髋关节骨密度,以及术后切口感染、静脉血栓、钢板断裂/假体松动、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增多,手术时间与首次负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大转子、股骨颈、髋关节骨密度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术后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均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虽增加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但可缩短患者手术、首次负重时间,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骨密度,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方雄明陈国勋刘旭良李伯庭王兆杰
- 关键词:髋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