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方炎

作品数:81 被引量:41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8篇科技成果
  • 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7篇干热
  • 37篇干热河谷
  • 11篇植物
  • 10篇植被
  • 10篇种子
  • 10篇金沙江干热河...
  • 9篇麻疯树
  • 8篇植被恢复
  • 8篇土壤
  • 8篇物种
  • 7篇幼苗
  • 7篇树种
  • 7篇群落
  • 7篇物种多样性
  • 6篇金沙江
  • 6篇翠柏
  • 5篇云南松
  • 5篇气候
  • 5篇种子萌发
  • 5篇萌发

机构

  • 77篇中国林业科学...
  • 12篇国家林业局
  • 11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作者

  • 81篇刘方炎
  • 65篇李昆
  • 34篇张春华
  • 30篇孙永玉
  • 24篇高成杰
  • 23篇唐国勇
  • 14篇廖声熙
  • 10篇崔永忠
  • 10篇王小庆
  • 9篇罗长维
  • 7篇杨文云
  • 7篇崔凯
  • 6篇李立
  • 5篇张志翔
  • 4篇闫红
  • 2篇杨振寅
  • 2篇孙庆丰
  • 2篇谷勇
  • 2篇刘广福
  • 2篇马艳

传媒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环境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广西植物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中鞘翅目甲虫多样性比较被引量:14
2007年
在元谋干热河谷采用网扫法调查了云南松林、桉树林、新银合欢林、桉树+新银合欢林、印楝林及多树种混交的人工林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结果表明,鞘翅目甲虫标本925号,计71种,分属18个科,其中叶甲科种类最丰富,象甲科数量最丰富。人工林鞘翅目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在7~2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249~2.562,昆虫多样性总体较低。各样地鞘翅目群落之间为不相似水平。云南松林鞘翅目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分别为20、2.562、0.104和0.855,其多样性最高,多树种混交林较高,印楝林较低,而桉树林、新银合欢林、桉树+新银合欢林多样性极低。多树种混交的恢复对昆虫多样性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李巧陈又清刘方炎郭萧陈祯付文
关键词:鞘翅目物种多样性人工林干热河谷
金沙江干热河谷能源林树种及其培育技术被引量:4
2018年
以元谋干热河谷几种适应性强、生长快、薪材产量高、热值高的能源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树种生态适应性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整地方式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树种薪炭材产量和热能潜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元谋盆地为代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培育农村能源林,最适宜树种是赤桉(泰)、柠檬桉、赤桉、尾叶桉、新银合欢等,局部水肥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选种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等树种;这些树种均以撩壕整地的造林效果好于块状整地;各树种生物量及固定太阳辐射能的能力均以赤桉(泰)、柠檬桉、尾叶桉、赤桉和新银合欢较高。提出了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培育农村能源林,应该选择赤桉、柠檬桉、尾叶桉和新银合欢等树种,采用容器育苗、撩壕整地、追施有机基肥、雨季初期取苗造林等综合配套的营造林技术。
覃忠义高成杰刘方炎
关键词:树种筛选能源林干热河谷
云南省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经验思考被引量:3
2006年
大理州是云南省血吸虫病重灾区之一。本文概述了大理州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在对血吸虫病进行艰苦防治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刘方炎李昆廖声熙
关键词:血吸虫病
翠柏木材管胞特性及结晶度的径向变异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对翠柏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和及木材的结晶度径向变异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翠柏木材管胞长度为1 886~3 370μm,宽度为7~23μm,结晶度为30.26%~50.12%,且它们的径向变异规律相似,均是20年前增加显著,于20~25 a趋于稳定,可将翠柏木材的成熟期界定为20~25 a。(2)翠柏木材结晶度与早材管胞长度、宽度以及晚材管胞长度、宽度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955、0.991、0.964,均存在极显著相关,进一步拟合各管胞特征值与结晶度的回归方程,建立的回归模型相关性均达0.95以上。因此,可利用木材结晶度对木材管胞特征进行预测。
廖声熙杨振寅崔凯孙庆丰石江涛刘方炎
关键词:翠柏结晶度径向变异
金沙江干热河谷滇榄仁与锥连栎幼苗建成机制及生态适应性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该区域自然条件恶劣,植被退化现象尤为严重。滇榄仁群落和锥连栎群落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2种极为重要的天然植被类型。在人为干扰持续存在甚至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研究群落内幼苗建成...
刘方炎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天然植被幼苗更新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初期的群落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游鹤庆段退耕地人工恢复植被(川楝Melia toosendan)初期的(1~4a)生物量以及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楝对干热河谷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早期生长良好、郁闭度高、积累的生物量大。但不同坡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南坡上的单株以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干重均较北坡高;南、北坡上川楝的单株、干、枝、根生物量分别为(25.246±0.586)kg、(14.986±0.203)kg、(4.634±0.212)kg、(5.626±0.223)kg和(16.580±0.206)kg、(8.544±0.087)kg、(2.895±0.067)kg、(5.141±0.074)kg。在单株及各器官含水率方面,南、北坡上川楝人工林除了根部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部分差异均不显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川楝林的种植改善了退耕地中植被的生长环境,林下植被多样性及丰富度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刘方炎李昆张春华廖声熙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川楝生物量物种多样性
一种以叶片为外植体的红马银花组织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叶片为外植体的红马银花组织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外植体的采集和预处理、灭菌和接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芽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炼苗和移栽。本发明方法能够促使红马银花愈伤组织顺利生根,其组培苗生根率达到80%以上...
孙永玉闫红李昆唐国勇刘方炎张春华
西南干热河谷植物群落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被引量:8
2021年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山峡谷地貌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境类型;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对揭示该区域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指标、土壤肥力指标、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指标以及群落优势种幼苗更新特征与凋落物生物量指标等反映群落稳定性的数量特征指标构建植物群落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历年来西南干热河谷区相关研究结果确定各指标基准值,采用极差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群落稳定性.同时,采用该评价方法体系评价元江干热河谷不同类型人工恢复植物群落以及虾子花(Woodfordia fruticosa)天然次生灌草丛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元江干热河谷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数在0.9-2.0之间.其中,久树(Schleichera trijuga)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稳定性指数最高(1.93),是该区域唯一超过天然次生植被虾子花灌草丛群落稳定性(1.53)的人工恢复植物群落.其他植物群落中,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群落和铁刀木(Cassia siamea)群落稳定性居中,综合评价指数均高于1.0;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群落和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群落稳定性相对较低,分别为0.99和0.93.采用该评价体系可以直观地量化群落内各评价指标以及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数在西南干热河谷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状态;评价结果与群落外貌、群落生长概况以及群落内部环境状况基本一致,较好地反映了群落稳定性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适宜树种的选择在干热河谷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久树、印楝和铁刀木应是元江干热河谷人工植被恢复较适宜的树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能够形成较稳定的植物群落.(图6表7参133附表4)
刘方炎高成杰高成杰张春华
关键词:群落稳定性层次分析法植物多样性土壤特征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小桐子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及生长性状被引量:3
2021年
林木种质是良种选育的基础,了解不同种源的生理和生长差异可确定所保存种源的适生地理范围,进一步筛选适宜发展的优良种源和品种,避免盲目扩大引种.对9个地理种源小桐子种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叶绿素(Chl)含量、比叶面积(SLA)、叶面积指数(LAI)以及果实、种子单株产量等光合生理和生长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小桐子在多个参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红河种源的Pmax、Chl、SLA、LAI等参数均高于其他种源;而元阳种源的单株果实和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分别为产量最低的海口种源的9.2倍和10.3倍.相关分析表明,各种源果实、种子单株产量与Pmax、SLA以及LAI等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及其对生长环境适应性的不同是造成小桐子产量等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较高的光合能力、较大的SLA和LAI是小桐子高产的物质基础.(图3表4参26)
孙永玉李昆雷晨雨田瑞杰张春华冯德枫刘方炎唐国勇
关键词:光合参数生长性状干热河谷
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变化与土壤营养化学计量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与土壤微生物和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干热河谷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和稀树灌草丛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控制试验的方法,分析久树和铁刀木2种人工纯林与以虾子花为主要植被类型的稀树灌草丛的土壤化学性质、酶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群落中根系土壤与非根系土壤在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蛋白酶、脲酶、细菌和真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群落的根系与非根系中放线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种群落根系土壤酸性磷酸酶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无论是人工恢复植物群落还是稀树灌草丛,根系土壤的活性都较非根系土壤活性高;通过冗余分析(RDA)表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与缓效钾、速效钾和酸性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只有蛋白酶与3种微生物呈负相关,驱动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是缓效钾,其次是有效磷、有机质和酸性磷酸酶。【结论】通过人工植被恢复能够改善红河干热河谷林地的群落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相较于稀树灌草丛群落,人工恢复群落的土壤营养物质能获得更高效的利用,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和结构得到改善,亦为揭示干热河谷的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供依据。
贺思腾李昆刘方炎高成杰杨品周
关键词:干热河谷人工植被土壤微生物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