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生

作品数:154 被引量:89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6篇生物学
  • 25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岩羊
  • 27篇生境
  • 23篇贺兰山岩羊
  • 20篇马鹿
  • 19篇生境选择
  • 19篇食性
  • 14篇保护区
  • 13篇自然保护区
  • 12篇圈养
  • 12篇活动节律
  • 11篇行为时间分配
  • 10篇春季
  • 9篇自然保护
  • 9篇牦牛
  • 9篇夏季
  • 8篇国家级自然保...
  • 8篇繁殖
  • 7篇东北虎
  • 7篇野化
  • 7篇种群

机构

  • 135篇东北林业大学
  • 53篇国家林业局
  • 3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黑龙江民族职...
  • 7篇上海动物园
  • 4篇黑龙江东北虎...
  • 4篇海南大田国家...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银川市绿化一...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广东省昆虫研...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佳木斯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上海科技馆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53篇刘振生
  • 93篇滕丽微
  • 24篇高惠
  • 22篇王小明
  • 8篇崔多英
  • 8篇石锐
  • 7篇李枫
  • 7篇李路云
  • 7篇吴建平
  • 7篇王爱善
  • 6篇张明明
  • 6篇宋延龄
  • 6篇赵宠南
  • 6篇刘旭
  • 6篇曹丽荣
  • 5篇曾治高
  • 5篇刘鹏
  • 4篇李善元
  • 4篇李新庆
  • 4篇谷志新

传媒

  • 27篇生态学报
  • 24篇野生动物学报
  • 12篇经济动物学报
  • 11篇动物学杂志
  • 10篇兽类学报
  • 9篇东北林业大学...
  • 8篇Zoolog...
  • 7篇生态学杂志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野生动物
  • 5篇四川动物
  • 2篇机电产品开发...
  • 2篇野生动物生态...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林业科技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自然
  • 1篇Curren...
  • 1篇Journa...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14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贺兰山岩羊不同性别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自2010年5月~2012年1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苏峪口的三处岩羊经常出没的地点,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对贺兰山雌雄岩羊的行为进行跟踪观测,建立了岩羊的行为谱。春秋两季每天的观察时间为8:00-18:0...
董嘉鹏张明明刘振生
关键词:岩羊活动节律
文献传递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沙蜥春秋季生境选择被引量:5
2019年
为更好的了解及保护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资源,于2017年5 6月和9 10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其春、秋 2 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季测定了 92 个荒漠沙蜥生境利用样方和 64 个对照样方、秋季测定了 71 个荒漠沙蜥生境利用样方和 76 个对照样方的共 13 种生态因子。利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Vanderploeg & Scavia′s选择指数、 Mann-White U 检验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影响其春秋季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荒漠沙蜥的生境选择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一般选择食物丰富度高,隐蔽性好,光照强,地表温度高、湿度低的生境,既保证安全因素又利于达到最适体温,满足繁殖需求;秋季偏好选择土壤质地疏松,食物丰富度高和中的草甸地区,便于隐蔽及累积食物,以满足其躲避天敌、储存越冬能量的需要。
谭孟雨隋璐璐张尚明玉刘振生高惠滕丽微张明睿颜文斌
关键词:荒漠沙蜥生境选择春季秋季
人类游憩行为对岩羊(Pseudois nayaur)反应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人类游憩活动会影响野生动物正常的行为模式,导致它们逃避适宜生境并致使繁殖成功率下降.研究野生动物的反干扰行为机制对于我们认识该物种对其生境的行为适应、进化机制,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估岩羊(Pseudois nayaur)对人类游憩活动干扰的反应,于2010年7~8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保护区苏峪口森林公园内考察了岩羊的反干扰行为策略.通过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MLRM),主要考察了2个问题:(1)人类的哪一种游憩行为会使岩羊产生最强烈的反应?(2)不同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岩羊对人类活动的反干扰行为机制?考察了10个与生境和种群有关的变量及3种反应行为(无反应、警觉和逃跑行为).共搜集了921次样本,对其进行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生境类型(habitat type,HT),性别(gender,GEN),头的朝向(head direction,HD),可视度(visibility index,VI)和干扰源(disturbance source,DS)对岩羊反应的强度有显著的影响.和车辆相比,岩羊对游人的反应更加敏感.公路是人为干扰强度最高的生境,会导致岩羊最强烈的反应.雌性成年个体比雄性成年个体更加敏感.开阔生境可能是岩羊最为安全的生境类型.此外,当岩羊正对干扰源时警戒程度最高.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为苏峪口森林公园提供了岩羊保护和生态旅游管理的建议.
蒋天一王小明丁由中刘振生王正寰
关键词:岩羊警戒
我国岩羊寄生虫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岩羊寄生虫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岩羊可感染的寄生虫共42种。其中,线形动物门有尾感器纲的圆线目线虫共有16种,无尾感器纲的毛尾目的线虫共有2种,共18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42.86%;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复殖目有9种,绦虫纲的圆叶目有5种,共14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33.33%。蠕虫(线虫、吸虫、绦虫)共计32种,占感染总数的76.19%;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中的真球虫目有6种,鞭毛虫纲阿米巴目有1种,共7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16.67%;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中的虱目、双翅目、蚤目各有1种,共3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7.12%。岩羊感染的寄生虫以蠕虫为主。
史沁欣张长生彭智伟胡智博宋治燕袁发明刘振生侯志军
关键词:岩羊寄生虫
内蒙古贺兰山啮齿动物种类组成及海拔梯度分布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贺兰山独特的地势地貌和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为啮齿类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在2013年分春、夏、秋3个季节,采用铗日法对内蒙古贺兰山的啮齿动物种类组成和海拔梯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调查选取了8条典型沟道,共布设有效铗日18 748个,捕获啮齿动物235只,隶属2目5科11属13种。捕获种类最多的为哈拉乌沟(11种),最少的是雪岭子沟和甘树湾沟,各捕获2种。啮齿动物多样性垂直分布特点总体上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符合"驼峰形"格局。
石锐石锐高惠高惠庞博燕永彬滕丽微滕丽微
关键词:啮齿类海拔梯度
基于线粒体Cyt b DNA阿拉善马鹿分子系统学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阿拉善马鹿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的贺兰山中段,是我国唯一幸存的该亚种的有效种群。目前关于野生阿拉善马鹿的分子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于2016年8—9月和2017年2—3月在贺兰山采集新鲜阿拉善马鹿粪便样本396份,使用线粒体Cyt b区DNA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物种鉴定和9对微卫星引物对其个体识别,共鉴定出278个阿拉善马鹿个体,基于线粒体Cyt b DNA对其全序列进行分析。使用线粒体Cyt b区引物对提取的粪便DNA扩增,获得了1 075 bp的序列,检测到10个变异位点,并定义了10个单倍型。其中1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长度的0. 93%,均为碱基代换,无碱基插入和缺失。其单倍型多样性为0. 243,核苷酸多样性为0. 000 32。中性检验Tajima's D值为显著负值,Fu和Li's D值为不显著的负值,表示阿拉善马鹿可能经历瓶颈事件并随后出现种群扩张。在系统发育树中,阿拉善马鹿单独聚成一支且与东北马鹿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中国马鹿亚种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表明野生阿拉善马鹿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建议加强对该亚种的保护力度。
乔付杰李俊乐高惠滕丽微王继飞刘振生
关键词:线粒体DNACYT
岩羊四肢动力学分析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岩羊是动物中最善于攀岩的山地动物,可以在人类看似无法攀登的悬崖上奔跑和休息,奔跑速度飞快,且落脚面积要求极小,任何悬崖峭壁只要能容下蹄子的宽度,它们就能攀登上去。本项目通过动态监测岩羊步态,收集岩羊四肢的关键数据,定量地描述肢体活动能力,记录各种步态数据资料,对岩羊进行动力学分析的研究,使人类能够充分利用和掌握岩羊独一无二的本领,用于运动分析系统,特别是在国防、交通领域,军事、工业和星球表面探测等领域,如仿生弹跳机器人的研究,攀岩器具等提供理论数据依据,推动仿生学的研究。
谷志新姚波徐凯宏刘振生
关键词:岩羊动力学四肢仿生
贺兰山岩羊发情期的通讯行为被引量:2
2018年
动物间的通讯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11月—2017年1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岩羊(Pesudois nayaur)的视觉通讯、触觉通讯、化学通讯以及听觉通讯4个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发情期,贺兰山岩羊群体内部存在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并因此作为获得交配权的依据,雄性间通过刮蹭、打斗等方式来竞争交配权;叫声可分为警戒叫声、雌羊呼唤同伴叫声、幼体呼唤母体叫声以及母体回应幼体叫声,警戒叫声由两个单音节组成,单音节持续时间68~95 ms,频率2 315~9 041 Hz,雌羊呼唤同伴叫声持续时间892~1 209 ms,频率1 672~10 253 Hz,幼体呼唤母体叫声持续时间649~912 ms,频率2 205~15 545 Hz,母体回应幼体叫声持续时间544~660 ms,频率2 426~9 923 Hz。
姚绪新滕丽微刘振生
关键词:岩羊发情期
基于粪便DNA的岩羊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个体识别被引量:8
2015年
贺兰山保护区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数量近年来增长很快,为了解贺兰山保护区的岩羊种群的遗传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岩羊种群,需要对岩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在其近缘物种中选出36对微卫星引物对收集到的岩羊粪便DNA样品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有9对引物在岩羊粪便DNA中扩增出了多态性位点。各位点基因杂合度介于0.26~0.9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48,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23~0.68之间,平均多态性为0.48。
刘旭刘振生丁由中王小明
关键词:岩羊微卫星粪便DNA引物筛选
圈养条件下岩羊冬季昼间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被引量:45
2005年
2003年12月在西宁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岩羊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8.65±9.84)%、取食(35.27±8.72)%、运动(23.55±5.36)%、反刍(17.47±4.07)%、其它(2.77±0.30)%(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冬季,岩羊在一天内的卧息有3个高峰期(8:00~9:00、12:00~15:00和17:00~18:00);取食有2个高峰期(9:00~12:00和15:00~18:00).上述2种行为在一天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8:00~10:00和15:00~18:00时发生较多.反刍有2个高峰期(11:00~14:00和17:00~18:00).岩羊的取食和反刍具有相似的规律,但反刍高峰的出现时间较取食延迟了1 h左右.其它行为在一天中发生的较为随机.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对岩羊冬季昼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显著(P>0.05).
刘振生王小明曹丽荣
关键词:岩羊圈养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