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认知隐喻的高中化学抽象理论教学实践——以杂化轨道理论为例
- 2024年
- 认知隐喻聚焦于隐喻生成机制和隐喻意义的推导机制,解释二者之间的取向性,可助力学生对抽象理论的学习。教师要遵循抽象理论教学的程序,理解隐喻的作用机制和认知隐喻的思维建构方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取出一般的概念、原理或规律,从而提升认知水平。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认知隐喻形成概念、建构模型、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开启新知、发展理论、应用理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模型认知素养,完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
- 刘忠英
- 关键词:认知隐喻杂化轨道理论高中化学
- 宏微视角下认识物质“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 2022年
- 在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一个核心素养维度。对于物质来说,“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是化学学科的学科思想。脱离了物质结构谈物质性质,化学无异于经验学科,知识也就成了一盘散沙,物质结构正是物质性质的灵魂所在。
- 刘忠英
- 关键词:学科思想高中化学化学学科特点
- 洞悉离子反应中的解题陷阱
- 2019年
- 离子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复分解反应规律、电荷守恒规律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为命题者在题设中挖掘陷阱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此类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是考查化学基础知识的好素材,在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学生却容易掉进常规陷阱导致屡做屡错。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练就一双慧眼.
- 刘忠英
- 关键词: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弱电解质
- 构建思维模型 解决化学平衡问题被引量:2
- 2019年
- 化学平衡问题是中学化学的难点和高考的热点内容,这类问题对思维能力和模型认知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型,才能快速捕捉到关键信息,顺利解决平衡问题.一、利用停步假设模型,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当外界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移动,必然会引起体系中一些物理量的改变,反之,利用一些物理量的改变也可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 刘忠英
- 关键词:思维模型反应物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移动
- 拆分法解决氧化还原问题被引量:1
- 2020年
-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核心理论知识,是充分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分析电化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成了各地高考中高频出现的考点。但学生还是常考常错,其根本原因在哪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若能把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有价态变化的主体反应和介质中的物质参与的离子反应去思考,再将主体反应"拆分"为氧化和还原两部分去分析,就能够使思维更加有序,极大降低错误率。
- 刘忠英
- 关键词: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拆分法中高频
- 基于微粒视角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 2022年
-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知识有着理论性强,平衡类型多,影响因素复杂的特点。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建立微粒观念,从微粒之间的作用统摄各类平衡的认识方法,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离子反应、溶液酸碱性,均是基于微粒作用的观点。微粒浓度等量关系的判断常涉及电离、水解等知识,其中也融合了一些浓度计算问题,使得该类问题变得较为复杂,所以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
- 刘忠英
- 关键词:离子反应微粒溶液酸碱性电解质
-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 2019年
- 一、判断一元弱酸与其共轭碱的水溶液酸碱性如何判断HA弱酸和相应的NaA等物质的量混合时溶液的酸碱性?某弱酸HA和等物质的量的NaA混合后,溶液存在以下两个决定其酸碱性的平衡:弱酸的电离平衡.
- 刘忠英
- 关键词:酸碱性弱酸水溶液
- 基于化学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以“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以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具体知识为载体,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构建含氮化合物转化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形成元素观、转化观、绿色化学观等化学基本观念,实现了教学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
- 刘忠英
- 关键词:绿色化学观含氮化合物
- 问题串联情境 考查思维能力——浙江省2024年1月选考第19题赏析与复习策略
- 2024年
-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是体现化学学科思维和学科理论价值的一类问题,近年来浙江省选考原理大题精彩纷呈,是中学教师研究和关注率很高的一类问题。浙江省2024年1月选考原理19题涵盖了原理核心知识,在催化载体和计算方面主动求变,让人耳目一新,试题结构清晰,问题层次分明,具有整体性、逻辑性和思辨性的特点,具有很好的教学引领作用,值得好好品味。
- 刘忠英
- 关键词:核心知识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结构学科思维复习策略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