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录祥

作品数:221 被引量:2,023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3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3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08篇小麦
  • 64篇诱变
  • 57篇育种
  • 37篇基因
  • 27篇作物
  • 17篇植物
  • 17篇突变体
  • 17篇空间诱变
  • 15篇诱变育种
  • 14篇性状
  • 14篇选育
  • 14篇种子
  • 13篇离体培养
  • 11篇花药
  • 11篇高能混合粒子...
  • 10篇杂交
  • 10篇航天诱变
  • 9篇杂种
  • 8篇诱发突变
  • 7篇生物学

机构

  • 15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5篇黑龙江省农业...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6篇青岛农业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原子能科...
  • 6篇长江大学
  • 4篇北京农业大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延安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陕西省农业科...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10篇刘录祥
  • 105篇赵林姝
  • 83篇郭会君
  • 67篇赵世荣
  • 52篇古佳玉
  • 39篇谢永盾
  • 28篇王晶
  • 27篇郑企成
  • 17篇李军辉
  • 16篇王成社
  • 13篇丁玉萍
  • 12篇郭亚华
  • 12篇李军辉
  • 11篇谢立波
  • 11篇谢彦周
  • 10篇王雪
  • 9篇程俊源
  • 8篇赵世荣
  • 8篇张义丰
  • 7篇宋希云

传媒

  • 44篇核农学报
  • 20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作物学报
  • 9篇植物遗传资源...
  • 5篇核农学通报
  • 4篇北方园艺
  • 4篇全国作物生物...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中国农村科技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13篇2005
  • 10篇2004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SSR标记和SNP芯片对小麦EMS突变体进行真实性鉴定被引量:6
2019年
为鉴定EMS突变的真实性,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和90 K SNP芯片对小麦品系H261及其EMS突变体进行检测。SSR检测结果表明,H261与LF2010和LF2099的差异SSR标记为0个,但与LF2100的差异SSR标记为10个,多态性比例为47.62%。SNP芯片分析结果表明,H261与LF2010和LF2099之间的差异位点分别为66和12个,分别占总数的0.080 9%和0.014 7%,2个突变体与H261的纯合差异SNP数目均为0;而H261与LF2100之间的差异位点为2 846个,占总数的3.487 9%,二者之间纯合差异SNP为784,占总数的0.960 8%。综上所述,LF2010和LF2099突变体与亲本H261的遗传背景高度一致,是H261经过EMS诱变的后代,而LF2100是天然异交或机械混杂产生的假突变体。本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发挥小麦突变体在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耿皆飞王娜蒋宏宝刘录祥许喜堂魏红升王成社谢彦周
关键词:普通小麦SSR标记突变体
小麦苗期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以小麦敏盐品种太空6号和耐盐品种德抗961杂交形成的R和F2:3家系为试验材料,选取小麦8条染色体上的321对SSR引物进行亲本间多态性的筛选,在太空6号和德抗961之间表现多态性的SSR引物为52个,位点为54个,其中barc172和era2121两个引物分别有两个多态性位点。对这54个位点进行连锁分析,构建了包含42个SSR标记、覆盖小麦基因组8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共704.5e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6.8cM。采用复合区间法进行耐盐QTL分析.,对于4个性状共定位到6个QTL,分别位于5A,5B,5D染色体。对于发芽率,检测到1个QTL,位于染色体5D上,在标记efd40~gwm182之间,贡献率为7.68%,表现加性效应;对于苗高,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染色体5D和5A上,在标记gwm182~wmc215及barc141~wmc415之间,贡献率分别为9.3%和8.14%,分别表现为显性和部分显性;对于根长,检测到2个QTL,均位于染色体5B上,在标记gwm234与wmc326及barc140与barc142之间,贡献率分别为8.74%和8.40%,分别表现为部分显性和超显性;对于鲜重,检测到1个QTL,位于染色体5D上,在标记wmc215~efd29之间,贡献率为12.60%,表现超显性。与所得的QTL位点距离较近的SSR标记,如barc141等,可望为耐盐小麦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信息。
武玉清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赵世荣
关键词:小麦SSR标记
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7被引量:3
2008年
张宏纪王广金刘录祥刁艳玲孙岩郭强闫文义刘东君黄景华商博孙光祖
关键词:强筋中国农科院
PEG-6000胁迫对小麦三叶期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下小麦蛋白质表达的变化,选取旱地品种烟D27、陕优225和水地品种新麦18、小偃22、10-31为材料,在小麦三叶期,用18%和35%两种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待试小麦24 h后,用TCA丙酮法提取叶片全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小麦在干旱胁迫后的蛋白质带谱,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新麦18的35.0 kD干旱敏感蛋白条带。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后分子量28.0 kD蛋白在水地品种中消失,在旱地品种中正常表达或诱导表达。此外,干旱胁迫使抗旱品种烟D27诱导产生33.0和23.0 kD干旱应答蛋白条带,导致抗旱性弱的水地品种新麦18的35.0 kD蛋白条带消失。对新麦18的35.0 kD蛋白条带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结合质谱分析后发现其含有17种与基本生命活动有关的蛋白,这些蛋白与小麦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代谢调节有关。
马俊会杨华瑞许喜堂邹淑芳刘录祥王书平曹颍妮王成社
关键词:小麦三叶期蛋白质表达
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被引量:19
2013年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本研究通过空间诱变有性杂交F2,采用系谱选育方法,育成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1.82%,蛋白质含量38.04%,2007-2008年参加国家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29.5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43.8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3号增产6.9%,位列第一。采用shukla稳定性方差分析,克山1号产量稳定性好。2009年由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9002)。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合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山区、新疆北部和内蒙呼伦贝尔中部和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张勇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宋继玲许德春孟丽芬付立新赵晓南胡少新刘录祥
关键词:高油高产空间诱变
冬小麦品种表型稳定性参数的重复力分析
1990年
<正> 近年来,基因型×环境互作问题已愈来愈受到植物遗传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性状所表现出的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给根据品种在多种环境中的平均表现选择优良品种带来了一些困难.目前,用于评估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模型和方法达十几种之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回归分析模型.这一方法提供了一个品种的两种参数估值,即用于表征该品种对环境条件中有利因素的一般响应的回归系数(b_1)和真正反映该品种稳定性的离回归均方(S_(di)~2).
刘录祥
关键词:冬小麦稳定性重复力
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4
1989年
三十多年来,化学杂交剂(CHA)的研究和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作物化学杂交育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在追述前人有关CHA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评述了目前的实践进展。化学杂交技术不仅致力于解决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应用于作物常规育种和群体改良之中。
刘录祥黄铁城
关键词:配合力轮回选择异交结实乙烯利处理核不育杂交技术
小麦矮杆基因Rht<Sub>DC20</Sub>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537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小麦矮杆基因Rht<Sub>DC20</Sub>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537及其用途”,属植物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对矮杆突变体DC20及杂交分离后代进行分析,确定该突变体的矮杆性状由一对矮杆主效基因控...
刘录祥郭会君向小华谢永盾赵林姝张昕古佳玉李军辉赵世荣
文献传递
辣椒经地面模拟诱变后的RAPD鉴定
2014年
以地面模拟处理辣椒干种子为试材,采用RAPD技术对辣椒染色体进行多态性检测,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物理诱变处理对辣椒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i离子照射可以诱导辣椒发生遗传位点的改变,但是不同剂量的效应不同;采用物理进行诱变可以诱导多个性状发生改变,该方法可以产生复杂的遗传变异。
郭亚华谢立波王雪陈立新刘录祥周宇
关键词:辣椒RAPD
小麦新品种龙辐麦2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龙辐麦2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以小偃6号为母本,以龙94-4083为父本,杂交种子F0辐射诱变处理后按系谱方法选育而成。2012年4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刘文林张宏纪刘录祥闫文义王广金孙岩刘东军郭怡璠马淑梅杨淑萍赵林姝郭强孙光祖
关键词:生物技术选育栽培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