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少勇

作品数:26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叠前
  • 9篇叠前深度
  • 9篇叠前深度偏移
  • 8篇勘探
  • 6篇低信噪比
  • 6篇地表
  • 6篇信噪比
  • 6篇山前
  • 6篇山前带
  • 6篇成像
  • 5篇道集
  • 5篇地震
  • 5篇地震勘探
  • 5篇地震数据
  • 4篇起伏地
  • 4篇起伏地表
  • 4篇反演
  • 3篇叠前深度偏移...
  • 3篇KIRCHH...
  • 3篇成像方法

机构

  • 21篇同济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石化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6篇刘少勇
  • 19篇王华忠
  • 5篇顾汉明
  • 5篇蔡杰雄
  • 5篇方伍宝
  • 5篇张兵
  • 4篇王雄文
  • 4篇李辉
  • 4篇徐兆涛
  • 4篇冯波
  • 4篇胡江涛
  • 3篇杨勤勇
  • 2篇宋桂桥
  • 2篇严哲
  • 2篇唐永杰
  • 2篇周阳
  • 1篇蔡志成
  • 1篇孔祥宁
  • 1篇张才
  • 1篇王立歆

传媒

  • 8篇石油地球物理...
  • 7篇石油物探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勘探地球物理...
  • 1篇Applie...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TI介质特征波场合成及成像方法研究
带是我国陆上石油勘探的潜力区域,但该地区地震资料处理面临挑战。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双向波方程的逆时偏移((RTM)技术在工业界被广泛使用,该方法是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但其对速度模型要求较高。本文提出特征波...
刘少勇王华忠冯波
关键词:石油勘探地震资料处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角度道集
基于旅行时梯度场的Kirchhoff PSDM角度道集生成方法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是偏移速度分析和振幅随角度变化分析(AVA)的基础数据。传统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KPSDM)按偏移距组织数据,能方便的输出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ODCIGS),其高效的角度道集输出是有挑战的。本文提出基于旅行时梯度场的KPSDM角道集输出方法。其核心步骤为:(1)利用任意介质中的动态规划法旅行时计算方法提供炮点和检波点的旅行时场;(2)根据旅行时场的梯度方向计算反射张角;(3)在偏移过程中抽取ADCIGS。由于本文旅行时计算方法没有射线阴影区,也没有对速度光滑性的要求,其角度道集输出在阴影区比传统射线追踪更有优势。基于该角度道集输出方法,本文发展了一种适合大规模三维地震数据的KPSDM及角道集输出的并行实现方案。其基本思想是:(1)按照炮数据来组织输入数据;(2)旅行时场的输入与单炮覆盖范围相联系以节省内存;(3)多炮数据间采用MPI并行处理,单炮深度切片之间采用OpenMp并行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内存利用率和并行力度。数值试验结果证明本文角度道集生成方法的优越性和本文实现方案的有效性。
刘少勇王华忠刘太臣胡英张才
关键词: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山前带地震勘探策略与成像处理方法被引量:29
2013年
山前带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剧变是引起此类地区成像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宏观速度估计的角度,分析了山前带勘探中野外数据采集、资料低信噪比和道间时差剧变等因素与后续成像处理的关系,认为速度建模是山前带成像处理的关键问题,山前带地震数据采集要以有利于近地表浅层速度建模和中深层宏观速度估计为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以宏观速度建模为核心的成像处理流程。在该流程中首先利用基于叠前深度偏移(PSDM)的扫描速度分析方法得到初始宏观速度场;再利用非水平地表射线束PSDM技术高效生成深度域成像道集;最后进行角度道集层析速度估计,为射线束PSDM提供更精细速度模型。压噪和消除道间时差是该流程的两个关键环节。本文强调尽可能用同相叠加方法压制噪声,通过选取合适成像基准面以消除或减弱高波数道间时差对叠前成像的影响;中低波数道间时差由后续速度分析及成像消除,将静校正问题置于速度建模过程中加以解决。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成像结果验证了本文思路的正确性及方法的有效性。
王华忠刘少勇杨勤勇方伍宝徐兆涛蔡杰雄张兵
关键词:山前带地震勘探低信噪比复杂地表叠前深度偏移
起伏地表及近地表速度异常对叠前深度偏移影响分析
陆上油气勘探的重点正在向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双重复杂的西部和南方山前带转移。地表起伏、高速岩层出露及近地表横向变速使得地震波在该类地区的传播路径变得异常复杂,直接导致这类地区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且道问时差剧烈变化,给后续地震...
胡鑫王华忠刘少勇
关键词:油气勘探叠前深度偏移起伏地表近地表速度成像效果
基于深度学习的子波整形反褶积方法
2023年
地震数据偏移成像是地下介质反射系数估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结果通常受子波影响而波数带展布有限。有效拓展成像结果的波数带、提高空间分辨率是宽带反射系数估计的一个重要目的。为此,首先从反演成像的角度分析,指出子波和观测系统照明是影响成像结果分辨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其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利用宽频子波构建标签,将常规成像结果作为输入,利用CNN挖掘其中的映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深度学习算法子波整形反褶积方法;然后,针对反褶积中初始子波估计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子波与反射系数串联、迭代、更新的实现方案,定制的宽频子波能兼顾低波数和高波数信息,用于训练网络时可以更好地恢复宽带的反射系数;最后,利用已知模型进行网络的预训练,将基于目标数据体提取的有效子波作为靶区数据反褶积的初始子波,进行子波整形反褶积处理,并通过薄层模型测试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倪文军刘少勇王丽萍韩冰凯盛燊
关键词:子波卷积神经网络
油气地震勘探中的叠前地震成像方法技术
王华忠辛可峰徐兆涛刘守伟冯波蔡杰雄王雄文刘少勇张兵胡江涛
油气地震勘探领域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通过叠前地震成像方法技术获取地下地质体的沉积和构造模式以及进一步地基于此评估地质体的含油气性信息.《油气地震勘探中的叠前地震成像方法技术》这一综合性研究成果是已故马在田院士和本想成果的...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软件系统
带限局部平面波传播算子与偏移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地震信号的带限特点限制了高频近似下的射线类算子在地震波模拟和偏移中的应用。本文基于射线理论构建带限信号局部平面波传播算子,兼顾射线类方法具有时空局部性和实现灵活高效的特点,有效进行带限地震波场的模拟和偏移。即分析传统高频射线在速度界面的传播特征,利用带限信号频带与菲涅耳带的关系,构建带限斯奈尔定律进行中心射线传播;在局部平面波假设下,基于带限中心射线做旁轴近似展开,构建带限局部平面波传播算子;在此基础上发展基于该算子的带限射线束偏移方法。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带限射线束较传统基于高频近似的射线束具有更强穿透能力,改善射线阴影区照明,从而提高复杂构造区成像质量。
刘少勇韩冰凯顾汉明顾汉明
关键词:带限信号传播算子
倾角域逆时偏移绕射波成像方法被引量:8
2020年
地下缝洞型储层及非规则矿体的地震响应表现为绕射波,在成像域倾角道集中进行反射波压制,有利于这些目标体绕射波成像。利用逆时偏移(Reverse Time Migration,RTM)和Kirchhoff积分偏移分别进行倾角道集的提取,在倾角域分析两种典型成像方法对绕射波的成像能力。研究表明,在倾角域RTM比Kirchhoff积分偏移算子具有更强的反射波聚焦能力,有利于成像过程中对反射波的压制。具体而言,采用波印廷矢量方法在RTM过程中进行倾角道集输出;在RTM提取的倾角道集中反射波能量聚焦为孤立的"噪点",绕射波则表现为一条拉平的直线。基于两者形态的差异,在倾角域进行中值滤波能有效分离绕射波与反射波,进而实现RTM绕射波成像。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汪天池刘少勇顾汉明顾汉明严哲
关键词:逆时偏移中值滤波
压缩感知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6年
压缩感知思想在油气勘探领域已经受到了充分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与随机采样有关的随机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评价、同时源激发的混叠数据分离、空间非规则数据的规则化、地震数据的去噪和地震数据压缩(传输)等;另一方面是地震数据的特征表达、模型参数(如速度模型参数)的特征表达、模型特征表达情况下的地震波正演模拟以及对应的稀疏反演方法(包括多尺度反演方法)。前者可以直接借鉴信号和图像处理领域发展的各种方法;后者需要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出合适的思想和方法。来自以沉积地层为主的地下介质中的反射(绕射)波场是有特征的或可压缩的;以层状地层为主的模型参数也是可压缩的。这是压缩感知方法能用于地震勘探的基础。首先简述了压缩感知的基本思想,指出它是一套随机采样理论。然后阐述了无论是叠前地震数据或是叠前偏移成像结果都是可以稀疏表达的,压缩感知理论可以在地震勘探中得到有效应用。接着从随机采样、同时源激发的混叠数据的分离、高维数据规则化方面展示了压缩感知思想的应用。关于随机采样,指出当前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重点应该是更高效地实现"两宽一高"的数据采集。最后列举了压缩感知思想在特征数据提取、编码炮集成像和特征波场成像中的应用。
王华忠冯波王雄文胡江涛李辉刘少勇周阳
关键词:压缩感知随机采样
特征波反演成像理论框架被引量:14
2017年
地震波反演成像的核心问题是将解一个非线性(较)强的反问题转化为提一个更凸的反问题并进行求解。存在强非线性性的主要原因是实测数据与要反演的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远非线性,其次是由于包含模型参数的控制方程不能很好地预测实际数据。因此,提出了特征波反演(characteristic wave inversion,CWI)成像的理论框架,基本思想是:不追求对实测波场全部波现象的模拟,而是模拟其中的部分特征波场;不一定追求波形逼近,但要尽可能利用到达时(相位)的逼近。相对于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特征波反演由四个基本步骤组成:1特征波场(characteristic wave field,CWF)的提取;2波动理论的透射波层析成像;3波动理论的一次反射波层析成像;4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特征波场提取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包含三重含义:1波现象的分解(譬如,矢量波分解成标量波以及一次波和多次波分解);2时空局部的、单震相的、带方向的带限波场的分解;3同相轴上地震子波的分解(譬如,提取子波的达到时、相位等)。特征波场提取基于压缩感知的框架进行,其它三个线性化的参数反演环节,首先考虑的是针对地下介质参数层状分布时的反射波反演成像,然后再考虑针对散射和绕射波的反演成像。数据域特征波反演在估计低波数速度信息时仅依赖同相轴上子波的到达时或/和相位信息,需尽量排除振幅对到达时和相位估计的影响。像域中的背景速度反演仅适宜基于到达时的反演,基于像的幅值的反演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高波数参数估计时,首先进行方位角度反射系数的估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散射强度的估计。CWI技术系列是推进经典FWI走向实用化的正确途径,初步数值试验结果证明了上述判断。
王华忠冯波王雄文胡江涛刘少勇李辉周阳
关键词:反演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