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大为

作品数:17 被引量:371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语体
  • 3篇修辞
  • 3篇修辞动因
  • 3篇语言
  • 3篇构式
  • 2篇修辞构式
  • 2篇语法
  • 2篇语法构式
  • 2篇语篇
  • 2篇视点
  • 2篇情景
  • 2篇话语
  • 1篇动词
  • 1篇动因
  • 1篇独到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机制
  • 1篇信息差
  • 1篇修辞建构
  • 1篇学术

机构

  • 1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6篇刘大为

传媒

  • 7篇当代修辞学
  • 3篇修辞学习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文自学指导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语言研究集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样板戏”的修辞解构——评祝克懿的《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兼论修辞解构的方法被引量:4
2006年
刘大为
关键词:语言学语言结构历史视野
制造信息差与无疑而问——修辞性疑问的分析框架之一被引量:16
2008年
以"有疑而问"为特征的疑问是语法性疑问,本文探讨语法性疑问被塑造成"无疑而问"的修辞性疑问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无疑中通过制造信息差来设疑?文章先从认知、意向、行为三个层面对语法性疑问进行了考察,意图为信息差的制造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然后提出让步是制造信息差的主要方式,并从信度提高等角度对让步方式的多样化做了说明。文章重点对肯定性让步、否定性让步、推断性让步、扩展性让步四种制造信息差的方式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四种修辞性疑问作了分析。
刘大为
关键词:信息差让步策略
字母词:语码转换与外来词的角色冲突被引量:4
2012年
最近一段时间,由《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239个字母词引起的争议持续不断,特别是来自语言学界内外的百余位学者于8月29日联名举报这种做法违法并声言字母词危及汉语的纯洁和安全之后,更是引起社会各界对字母词问题的普遍关注,一时之间百家争鸣,意见纷呈。字母词现象错综复杂,人言人殊,看来争论还将持续一个阶段。但是我们发现这次争论固然激烈,学理的深度却显不够。我们觉得应该搁置一些具体环节上的争论,转而着力于字母词本身以及一些相关社会文化问题的学理探究。本期《修辞随谈》邀请到了五位学者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视角不同,各有侧重,但都不乏思考的深度。《修辞随谈》致力于成为短兵相接、观点碰撞的学术平台,热诚欢迎您也在字母词的学理层面上参与讨论。若您对此形成了系统的看法,也欢迎写成论文惠赐本刊。
刘大为
关键词:语码转换外来词字母词
修辞性疑问:动因与类型——修辞性疑问的分析框架之二被引量:27
2009年
本文尝试为修辞疑问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希望遭遇到的每一种类型都有可能在这一框架中得到解释。这个框架有三个主要环节:语法疑问、修辞动因、修辞疑问的类型,由于语法疑问的分析已在本文的第一部分进行,这里主要探讨后两个环节。我们首先对修辞动因作了直接动因和原初动因的区分,然后依据原初动因的分类勾勒出修辞疑问中无疑而问、有疑而问的框架,对无疑而问中由主观化动因、互动动因、语篇化动因造成的丰富类型以及有疑无问的修辞疑问做了初步的分析。文章最后还探讨了叙述中的疑问怎样保持它的行事力。
刘大为
语言对自身的指称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研究内指——语言对内部各种语言单位的指称。先提出实示的概念,然后将其发展为受指的实示,并指出它具有原形和模拟两种类型,然后用这些概念来描写内指的各种现象。文章的重点在从指称词语、被指称的语言单位两个方面探求内指是如何实现的,并从空间关系出发将内指分为界外指(远指、近指)和界内指(他指、自指)两大类型。最后探讨了语言为什么需要受指实示的根本原因——语言的意义不可说。
刘大为
关键词:指称
谐音现象的心理机制与语言机制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建立一个可对谐音修辞进行全面描写和深入解释的分析框架,本文考察了修辞现象的心理机制和语言机制。对前者,我们建立了主过程和随激过程的概念,谐音现象就发生在这两种过程的关系之中。然后通过引入分时处理、并行处理两个概念,指出是并行处理导致了谐音构式的形成。对后者,则在发展同音、近音关系为音联关系的基础上,把谐音现象中的主过程、随激过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描述为一个语音的双向激活机制,谐音构式的两个基本要素主项、随激项的产生过程和基本性质都在这一机制的运作中得到了阐释。为了分析在音联关系为双向激活机制提供的随激项的所有可能性中哪一些最易被激活,本文又引入了可及性的概念,同时指出可及性在语音的随激机制中所受到的限制。本文对谐音现象的心理机制和语言机制的考察,目的在于为下一步全面认识谐音构式的语义性质和形式特征寻找学理上的基础。
刘大为
关键词:可及性
历史事实的修辞建构(上)被引量:12
2006年
本文从历史亲历者表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研究程序中的历史事实两个方面讨论历史叙述现象,指出历史事实是一种修辞建构。对于前一方面,文章从事实的认知建构出发,论述了事实必须在语言表述中完成,是修辞最后建构了它;对于后一方面,文章将历史学家的研究和叙述活动作为一个修辞过程来进行考察,最后出现在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事实是更高层次上的修辞建构。
刘大为
关键词:历史事实修辞建构历史叙述
作为语体变量的情景现场与现场描述语篇中的视点引导结构被引量:12
2017年
本文从语体变量的理论设想出发,研究了现场描述语体的两个显著特征:插在描述主线上的视点引导结构和只能依靠指示引入描述对象的机制。认为这两个特征正是作为语体变量的情景现场所要求的言语交互性和当下感知性所造成的。对于前者论文借鉴了认知语言学的视点概念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对于后者则在指示与指称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以上两种特征可以统一在视点引导结构的功能上,并引入了认知科学中的具身概念和耦合概念深化了对它的认识。论文最后提出,对现场描述语体的研究可能导致言语行为理论在奥斯汀的施效和记述二分之外发现新的类型。
刘大为
关键词:视点
作为语体变量的情景现场与现场描述语篇中的视点引导结构
本文从语体变量的理论设想出发,将现场描述作为语体的一种类型进行了研究。论文观察到现场描述语篇有两个基本特征:横插在描述主线上的视点引导结构和立足于指示的描述对象引入机制,发现它们正是作为语体变量的情景现场,对描述只能在言...
刘大为
关键词:视点
文献传递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被引量:113
2010年
本文从构式的不可推导性出发,通过探讨不可推导性在语言中的种种表现,提出了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的区分并界定了它们的基本性质。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语法功能和修辞动因的连续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修辞构式的不可推导性是如何产生的,它对于修辞构式的必然性和积极作用,不可推导性造成的修辞构式对一个规定性场景的依赖以及由此形成的研究方法取向等问题,目的是将两种构式分析为一个连续统,将语法学和修辞学整合为一个学科统一体。在后半部分,文章借鉴了构式语法的研究方法并加以调整,从构式的整合和构式义的引申两个方面研究了修辞构式的形成。对前者,主要研究了角色关系的变化和侧重关系的调整;对后者,主要研究了构式义因为规定场景的依赖和默认条件的丢失而引起的引申,在修辞构式的视野中以案例的方式发现并研究了一些修辞现象。
刘大为
关键词:语法构式修辞构式修辞动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