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吉强

作品数:209 被引量:41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专利
  • 9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电子电信
  • 5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3篇网络
  • 25篇可信计算
  • 20篇拟域
  • 17篇隐私
  • 17篇服务器
  • 14篇特权
  • 12篇可信平台模块
  • 12篇访问控制
  • 11篇虚拟机
  • 11篇隐私保护
  • 10篇网络安全
  • 8篇虚拟机监控器
  • 8篇签名
  • 8篇监控器
  • 8篇防御
  • 8篇TPM
  • 7篇客户端
  • 6篇信息安全
  • 6篇密钥管理
  • 5篇用户

机构

  • 201篇北京交通大学
  • 5篇北方交通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市公安局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计算机及...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国家铁路...
  • 2篇信息技术有限...
  • 1篇公安部第一研...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作者

  • 209篇刘吉强
  • 87篇韩臻
  • 39篇常晓林
  • 29篇王伟
  • 27篇邢彬
  • 24篇王健
  • 18篇李超
  • 14篇何帆
  • 14篇刘博
  • 13篇赵佳
  • 12篇左向晖
  • 10篇金一
  • 10篇沈昌祥
  • 9篇韩磊
  • 9篇彭双和
  • 9篇于洋
  • 8篇张大伟
  • 8篇赵勇
  • 6篇王绍创
  • 6篇赵佳

传媒

  • 11篇信息网络安全
  • 6篇北京交通大学...
  • 6篇网络与信息安...
  • 5篇计算机工程
  • 5篇软件学报
  • 4篇计算机研究与...
  • 4篇通信学报
  • 4篇计算机应用
  • 4篇铁路计算机应...
  • 3篇计算机学报
  • 3篇信息通信技术
  • 3篇信息安全学报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数学研究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保密科学技术
  • 1篇计算机安全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年份

  • 1篇2024
  • 28篇2023
  • 16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12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16篇2011
  • 15篇2010
  • 19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过扩展MIKEY协议实现VoIP媒体流可信传输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扩展MIKEY协议实现VoIP媒体流可信传输的方法。本方法要求通信双方都配有可信安全芯片,并且安装了度量模块,能够对各自平台状态进行度量。本方法通过利用MIKEY密钥交换协议已有的数据结构传递通信双方...
常晓林秦英韩臻刘吉强
文献传递
一种改进的身份鉴别协议在移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实体间的身份认证和鉴别是电子支付协议的基础.近年来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身份认证协议,但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2005年,Ren_Junn Hwang提出了一个高效的适用于移动网络的域间身份认证协议,虽然他利用BAN逻辑证明了其安全性,但通过几个模拟攻击过程,依然可以发现该协议仍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和不足.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案,使改进后的协议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最后将改进后的协议应用于Yong Zhao提出的电子支付协议中,弥补了该支付协议中用户和仲裁机构没有身份认证的不足.
赵勇刘吉强韩臻沈昌祥
关键词:身份鉴别
区块链技术及其安全问题被引量:15
2017年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透明公开、不可否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加密货币的设计与实现。同时,这些良好的特性也可以被用于解决其他领域的发展难题。文章首先阐述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并对现有的区块链关键技术进行概述。然后通过分析现有区块链应用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技术本身存在的缺陷,探讨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最后总结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前景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程丽辰刘吉强
关键词:区块链隐私保护哈希函数
计算合数阶群中低重量离散对数的低存储算法
2021年
设合数阶有限循环群G=G 1×G 2,其中2^(n−1)<|G|≤2 n,p是|G 1|的最大素因子.对于Hamming重量为δn的离散对数问题,其中δ∈(0,1),May和Ozerov给出了时间复杂度为˜O(√p+√|G2|^(H(δ)))、空间复杂度为˜O(√|G2|^(H(δ)))的一般性算法.为了降低空间复杂度,本文给出了计算合数阶群中低Hamming重量离散对数的低存储算法.基于启发式假设,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p+√|G2|^(2H(δ)−H(ϕ(δ))))、空间复杂度为O(1).进一步,我们给出算法的并行版本.当我们将空间复杂度提高至˜O(|G2|^(H(δ)−H(ϕ(δ))))时,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至˜O(√p+√|G2|^(H(δ))),和May-Ozerov算法一致,但空间复杂度更低.
朱玉清刘吉强
关键词:离散对数问题
一种基于可信计算实现可信SSH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实现可信SSH的方法。本方法通过将可信计算的远程证明与SSH协议的密钥交换这两个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了平台状态信息验证与会话密钥协商的紧密结合,在保证数据安全传输的前提下,加强了数据在通信端...
常晓林左向晖韩臻刘吉强刘新明邢彬
基于区块链的司法数据管理及电子证据存储机制被引量:9
2022年
文章针对司法场景下的事务数据分类、实体类型及电子证据在实际应用中的存储与共享访问等需求,结合区块链技术,提出一种面向司法审判场景的电子数据安全存储链式结构。该结构分为司法联盟链JudChain和证据存储链EviChain两部分,实现对司法流程数据和电子证据的高效管理和安全存储,且具有完整的节点认证及区块生成流程。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应用于JudChain的共识协议,该协议对传统PBFT算法进行改进,降低了共识开销和交易时延,提升了共识效率和吞吐量。
王健张蕴嘉刘吉强陈志浩
关键词:区块链电子证据数据存储
基于需求调研的轨道交通行业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究被引量:1
2018年
轨道交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其中,计算机技术与相关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储备越来越成为铁路安全、高效运营的支撑和保障。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双一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研究生教学培养改革项目为依托,以提高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开展对轨道交通行业人才的需求调研,并在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核心课程群建设、教学案例与专业实践、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
赵宏伟刘吉强阿雨萌绳丽惠
关键词:轨道交通创新型人才
基于轮询机制的防止可信客户虚拟域启动崩溃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于轮询机制的防止可信客户虚拟域启动崩溃的方法,该方法使得可信客户虚拟域在系统启动过程中不因为虚拟可信平台模块创建过程的缓慢而出现启动崩溃。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了对虚拟域内核启动文件中的完整性度量软件进行功能扩充,...
刘吉强常晓林韩臻邢彬刘博何帆李生智
文献传递
基于身份的盲签名在移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前可行的基于身份数字签名方案大都是基于Weil Pairing或Tate Pairing实现的,而这两种实现体制的时间复杂度均比较高,不适于移动网络环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KGC无法获得用户的身份和私钥,保护了用户的隐私性.文中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的盲签名方案.以上两种方案都是以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为基础,时间复杂度低、签名结果短,因此更适于移动网络环境.最后利用以上两种签名方案构造了一个轻便可分的电子支付方案,其计算量小,所需存储量少,网络传输流量较低,上述特点使其更适于移动网络环境.
赵勇刘吉强韩臻
关键词:盲签名电子支付移动电子商务
基于区块链的轻量级匿名评审协议
2022年
同行评审的重要价值一直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然而其过程的不透明广受诟病。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推动以太坊等开放式智能合约平台的成熟,为开发去中心化的评审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目前去中心化的评审协议面临两个有挑战性的问题。首先,由于区块链记录的信息是透明公开的,若评审方的身份在评审结果产生前被公开,会导致匿名性难以保障,不利于维护评审过程的公平性。其次,由于智能合约中函数的每一次调用都要花费一定量链上资源,执行包含n位评审方的协议需花费O()n链上资源,导致可扩展性难以保障,协议难以应用到实际场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轻量级匿名审稿协议(Blockchain-based Lightweight Anonymous Review,BLAR),旨在解决去中心化评审协议的匿名性和可扩展性两个关键问题。BLAR协议不需要在评审结果展示前在区块链上存储任意可能导致指派信息泄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被选中评审方的账户地址或其哈希值,从而使攻击者无法确定性地找出对应某投稿的评审方。同时,BLAR协议不依赖区块链进行存储与计算,而是仅利用区块链进行验证和可信性保证,从而在最小程度造成区块链链上负担的情况下,保证数据汇聚与处理的可信性。我们证明,只要主办方和评审方存在至少一位诚实参与者,BLAR协议一定能执行完毕,且一定能产生符合评审者打分的正确结果。我们还证明,当全部协议参与方具备理性时,执行BLAR协议全过程的成本为O(1),独立于参与方数量的规模。我们在以太坊官方测试网络上实现了BLAR协议,并进行了实验评估。结果表明,无论协议参与方的规模大小,BLAR协议都可以将匿名评审的执行成本降低到1美元以下,远低于现有工作中方案的执行成本,具备了实用性。
李超王健刘吉强
关键词:区块链可扩展性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