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航
- 作品数:19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三国志》史评看陈寿的政治思想被引量:1
- 2001年
- 根据《三国志》卷后的陈寿“评曰” ,对陈寿的政治思想进行梳理 ,提出在陈寿的政治思想中有较明显的复古倾向 ,诸葛亮的治国为其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他还提出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的行为规范及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的思想 。
- 刘伟航李莉
- 关键词:《三国志》史评政治思想复古倾向
- 两晋南北朝“白衣领职”初探被引量:6
- 2007年
-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殊性。
- 刘伟航高茂兵
- 关键词:两晋南北朝白衣
- 东晋南朝尚书郎门第考论被引量:2
- 2007年
- 东晋南朝的高门士族分为侨姓高门和南土高门,前者的社会政治地位均高于后者。把持政权、居位执政的侨姓高门士族为第一流高门,其他位望稍逊的侨姓高门和南土高门为二流高门。该时期尚书郎的任职以二流侨姓高门和南土高门士族为主体,间或有少量第一流高门士族,再辅以中低等士族。因此"南渡以后高门竟不居台郎"的观点是不妥的。"一流高门不愿意充任尚书郎"有其合理性,但也不应太绝对化。
- 李健刘伟航
- 关键词:东晋南朝
- 刘裕的忠孝观念及其驭人策略试释
- 2006年
- 宋武帝刘裕出自布衣,早年以孝谨著称,这就使其对僚属是否具有忠孝观念格外看重,而这又构成了其驭人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或可说这也是与其自身所具有的忠孝观念是相暗合的。进而这也影响到刘裕“造宋”过程以及刘宋建立后的人事格局。
- 刘玉山刘伟航
- 关键词:忠孝观念
- 《颜玉光墓志》探微被引量:1
- 2011年
- 河南安阳出土的北齐文宣帝弘德夫人颜玉光的墓志,在体例上与同期其他墓志迥然不同,与其身份严重不符。对其家世门第、死因、生平的记载也存在许多疑问。墓址远悬于高氏皇族集葬地之外,且墓室简陋。究其原因,当与北齐宫闱之丑有关,其墓室也非官方修建。
- 刘伟航刘玉山
- 关键词:墓志体例
- 再论三国时期的“义”
- 2011年
- "义"并不是一个具有主体意义的伦理道德范畴,而是一个附着物,是与其他道德、事物、行为相联系的中介,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对人们行为道德的内在规定。在《三国志》中,与"义"有关的词汇则近70个,超过了"忠"、"孝"、"仁"三者词汇的总和。以"春秋之义"来表达时人的道德态度,指导、评价人们的行为和大量以"义"为名的杂号军职的出现是三国"义"伦理的两大时代特色。
- 刘伟航
- 论三国时期的“君臣之义”被引量:1
- 2006年
- 在三国时期,君臣之义属于“大义”的范畴,这是人们所公认的。故当时无论是对为君之义还是对为臣之义,都有一整套规定性内容。但和其他封建伦理道德一样,君臣之义在三国时期,也在很多时候成为了军阀、权臣和野心家进行割据、篡位的手段,成为他们种种不义行为的遮羞布。
- 刘伟航
- 关键词:大义
- 从嵇绍之死看中国古代的忠孝观被引量:2
- 2002年
- 西晋时 ,嵇绍在其父嵇康无罪被杀后 ,经山涛推荐而入仕 ,后在“八王之乱”中因护卫晋惠帝而死 ,从中国古代的伦理观看 ,其仕父仇为不孝 ,而其护帝殉难又为忠臣。这种忠而不孝的奇特现象 ,从他死后 ,便引起了人们对其行事的不同评价。从这种评价中 ,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古代的忠孝观、忠孝关系及其发展演变有所了解。
- 刘伟航陶贤都
- 关键词:忠孝观
- 论《三国志》中的忠观念被引量:5
- 2004年
-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中有关当时“忠”的行为、观念的记载及评价的分析,指出“忠”的观念在三国乱世中仍有较大的影响,恪职守忠、上谏尽忠、死节尽忠,构成了当时“忠文化”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所以忠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君仁臣忠、审时度势而尽忠,也是当时很重要的思想观念。
- 刘伟航
- 关键词:《三国志》忠义思想小说儒家思想
- 以力假仁者霸——“仁”与三国文化研究之一被引量:2
- 2003年
- 在三国时期 ,对仁主的渴望是时代的追求。故三国的缔造者曹操、刘备、孙权在打天下时 ,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以力假仁而霸的建国道路。大致说来 ,曹操虽以奸诈闻名 ,却在用人、善待部下和政治上体现出了较强的仁政特点 ;刘备以仁著称 ,却以权变理论巧取豪夺了刘璋的益州 ;而孙权为了鼎足江东 ,对部下可谓是仁至义尽。所有这些仁与不仁的行为 ,都是服从于他们壮大自己实力 ,以在军阀混战中立足 ,进而问鼎天下这一根本目标的。
- 刘伟航
- 关键词: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