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彬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道闭锁小儿肝组织MMP-2和TGF-β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A)患儿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诊治的49例BA患儿和44例胆总管囊肿(CCC)患儿,均行Kasai手术,术后随访2年。常规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SP法检测肝组织MMP-2和TGF-β1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BA患儿肝组织MMP-2和TGF-β1表达相对水平分别为(0.3±0.1)和(3.3±0.5),显著强于CCC患儿【分别为(0.1±0.0)和(1.1±0.2),P<0.05】;8例Ⅳ期肝纤维化BA患儿肝组织MMP-2^(++)+阳性率为62.5%,8例Ⅲ期BA患儿为62.5%,均显著高于Ⅰ期的14.3%或Ⅱ期的15.8%(P<0.05);Ⅳ期肝纤维化BA患儿肝组织TGF-β1^(+++)阳性率为87.5%,Ⅲ期BA患儿为62.5%,均显著高于Ⅰ期的0.0%或Ⅱ期的0.0%(P<0.05);术后失访4例,自体肝生存19例(42.2%);肝组织MMP-2^(+)阳性患儿自体肝生存率为75.0%(9/12),MMP-2^(++)阳性患儿为47.4%(9/19),MMP-2^(+++)阳性患儿为7.1%(1/14);肝组织TGF-β1^(+)阳性患儿自体肝生存率为86.7%(13/15),TGF-β1^(++)阳性患儿自体肝生存率为22.2%(4/18),TGF-β1^(+++)阳性患儿为16.7%(2/12)。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肝组织MMP-2和TGF-β1低表达患儿自体肝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患儿(x^(2)=15.357,P=0.000;x^(2)=14.704,P=0.001)。结论BA患儿肝组织MMP-2和TGF-β1呈高表达倾向,而MMP-2和TGF-β1表达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高表达者预示术后生存期较短,值得进一步探讨。
- 周盈营赵斌信学礼刘亚彬
- 关键词:胆道闭锁基质金属蛋白酶2转化生长因子-Β1
- 大肠癌发病风险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中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87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和102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ICAM-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 大肠癌组和对照组ICAM-1-241G/R多态的基因型均为G/G,未检测出R241等位基因.ICAM-1-469K/E多态3种基因型频率(K/K,K/E,E/E)在大肠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是57.47%(50/87)、32.18%(28/87)、10.35%(9/87)和42.16%(43/102)、43.14%(44/102)、14.70%(15/102),与K/E+E/E基因型比较,K/K基因型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OR=1.85,x2=4.406,95%CI:1.04~3.31,P<0.05);与E等位基因比较,K等位基因携带者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OR=1.58,x2=4.194,95%CI:1.02~2.46,P<0.05).ICAM-1-469K/E多态的K/K基因型在大肠癌组中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x2=4.564,P<0.05);而与临床其他病理参数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Dukes分期无关(P>0.05).结论 ICAM-1-241G/R多态在我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中不存在多态性;ICAM-1-469K/E多态K等位基因或K/K基因型的存在可明显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ICAM-1-469K/E多态K/K基因型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 刘亚彬李秉慧陈书艾王青雷韩梅温进坤
-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
- 微小RNA-133b靶向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33b靶向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水平;利用RNA干扰及重组质粒过表达技术在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中调节MMP-9的表达水平,并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借助生物信息学预测MMP-9的上游miRNA,并用FQ-PCR及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转染技术在HCT116细胞中过表达miR-133b和MMP-9,并用MTT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MMP-9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3.17±0.79比1.00±0.25,P<0.01);MMP-9干扰组细胞增殖活力低于对照组(MTT:1.54±0.06比1.89±0.03,P<0.01;克隆形成:6.33±1.53比13.33±0.58,P<0.01);MMP-9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力高于对照组(MTT:2.10±0.12比1.82±0.04,P<0.05;克隆形成:23.33±2.08比13.67±1.53,P<0.01)。miR-133b过表达组MMP-9表达低于对照组(0.42±0.06比1.00±0.12,P<0.01);野生型MMP-9 3’端非编码区(3’UTR)质粒miR-133b过表达组荧光素酶活力低于对照组(0.49±0.08比0.97±0.08,P<0.01),突变型MMP-9 3’UTR质粒miR-133b过表达组与对照组比较荧光素酶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5±0.11比1.02±0.15,P>0.05)。miR-133b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力低于对照组(MTT:1.34±0.04比1.54±0.06,P<0.01;克隆形成:8.67±3.06比17.67±2.52,P<0.05);miR-133b/MMP-9同时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力高于miR-133b过表达组(MTT:1.66±0.05比1.34±0.04,P<0.01;克隆形成:22.00±4.00比8.67±3.05,P<0.05)。结论 miR-133b可以靶向下调MMP-9的表达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 刘亚彬孔德贤李秉慧
-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增殖
- 华北地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水平、蛋白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华北地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明胶酶图分析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MMP-9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活性及在不同TNM分期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MMP-9在不同TNM分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83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MMP-9基因Q279R和-1562 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明胶酶图分析显示在不同TNM分期中,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肿瘤组织MMP-9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织(Ⅰ期:45.3±7.2比14.3±1.8,t=14.54,P=0.000;Ⅱ期:42.7±7.9比13.6±1.9,t=12.45,P=0.000;Ⅲ期:72.9±8.5比18.2±3.2,t=21.21,P=0.000);不同TNM分期的肿瘤组织中,Ⅲ期MMP-9的活性高于Ⅰ期和Ⅱ期(72.9±8.5比45.3±7.2,t=9.24,P=0.000;72.9±8.5比42.7±7.9,t=9.80,P=0.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Ⅲ期MMP-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33.70±5.25比20.43±2.73,t=8.03,P=0.000;33.70±5.25比22.37±3.76,t=6.44,P=0.000)。在143名研究对象(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MMP-9基因Q279R位点均为AA、AG和GG基因型,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722),两组A、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6)。MMP-9基因-1562 C/T位点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872,P=0.647),两组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P=0.538)。结论MMP-9的活性及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但MMP-9基因Q279R、-1562 C/T位点多态性在我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中与结直肠癌发生无明显相关。
- 刘亚彬郑万磊张静李秉慧
-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
- 双套管肛管防治直肠癌吻合口瘘的效果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为探讨双套管肛管处理方法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效果以及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处理方法分为两组,A组286例(术中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同时经肛门放置多侧孔粗胶管于吻合口上方作为肛门减压管)、B组314例(术中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通过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并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2.45%)显著的低于B组(5.73%)(p<0.05),A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吻合口瘘二次手术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600例患者中,一共有25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数据分析显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其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BMI≥25kg/m2、术后采用新辅助化疗(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本研究表明采用双套管肛管处理方法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有助于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超重及术后应用辅助化疗是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森刘亚彬
- 关键词:双套管肛管直肠癌吻合口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