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强 作品数:63 被引量:212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广东丹霞山乌冈栎群落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植物生长于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的峭壁上,是一种适应于干旱、贫瘠环境的重要种群。针对乌冈栎+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枝穗山矾(Symplocos multipes)+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群落,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高6—7 m,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以乌冈栎、乌饭树占优势,灌木层高3—4 m,主要有枝穗山矾、狗骨柴等;草本层稀疏。(2)群落中有种子植物27科46属53种;群落的种类组成以热带成分主为,占热带性分布属总数的78.05%;(3)群落的主要优势科为壳斗科(31.28%)、杜鹃花科(17.10%)等,建群种、优势种为乌冈栎、乌饭树,重要值分别为87.913和51.241;而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84.00%)。(4)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据DBH起测阶径以上的物种其重要值计算Simpson指数为0.855,Shannon-Winner指数为2.354,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85,Pielou均匀度指数中的Jsw为0.741,Jsi为0.892,Alatalo均匀度指数为0.619。(5)频度分析显示A级占优势且A(54.17%)>B(12.50%)>C(8.33%)>D(4.17%) 罗连 罗连 郝大庆 林石狮 郝大庆 余意 凡强关键词: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灰岩粗毛藤(大戟科)——广东省一新记录种 2015年 报道在深圳市龙岗区排牙山求水岭发现的1个广东省新记录种——大戟科粗毛藤属灰岩粗毛藤Cnesmone tonkinensis(Gagnep.)Croiz.,并对该种的形态、生境、所在群落的特征等进行描述。该标本的采集地排牙山是其分布的最东界。 赵万义 刘海军 胡平 凡强 廖文波关键词:大戟科 新记录种 蔷薇科苹果亚科系统演化研究 廖文波 李庆艳 郭微 余意 凡强 李建华 马金双江西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资料 被引量:4 2018年 报道江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3属6种,为袋果草Peracarpa carnosa (Wall.) Hook. f. et Thoms.、日本对叶兰ListerajaponicaBl.、齿爪齿唇兰Odontochiluspoilanei(Gagnepain)Ormerod、广东齿唇兰Odontochilus guangdongensis S. C. Chen et al.、革叶茶藨子Ribes davidii Franch.和蒲桃叶冬青Ilex syzygiophylla C. J. Tseng ex S.K. Chen et Y. X. Feng,其中袋果草属Peracarpa Hook. f. et Thoms.、齿唇兰属Odontochilus Blume和对叶兰属Listera R. Br.为江西省新记录属。 张信坚 冯璐 宋含章 叶矾 凡强 廖文波关键词:种子植物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 被引量:10 2003年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中国植物红皮书》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统计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共有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162种 ,隶属于33科92属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本文对各类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分布特征及地理区域特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大多数的种类为热带区系成分 ,而且在保护区内的热带低地雨林分布最为集中 ,栖息地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 ,需加强管理。同时 ,对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内这些保护植物的价值进行探讨 ,并就如何加强保护提出了建议。 凡强 廖文波 苏文拔 李意生 吴昌魁关键词:植物保护 珍稀濒危植物 植物种类 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 深圳市桂湾公园红树林造林工程 2024年 我国红树林宜林地资源远不能满足红树林造林需求,利用困难立地营造红树林已成为重要方向。通过降低河岸高程、营造人工潮沟、使用防冲刷毯护坡和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营造适合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生长的种植区;精选乡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种类,并根据苗木的生境需求、种植区的潮汐特征,采用“小群落,大混交”的方式种植。在深圳前海合作区核心区域桂湾公园营造红树林约3 hm2,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困难立地红树林造林提供新思路。 戚甫友 关开朗 谭炜斌 赵秀芳 廖文波 凡强 谭广文关键词:红树林 广东报春苣苔属一新种——黄进报春苣苔 2020年 该文报道了在广东丹霞山发现的报春苣苔属一新种——黄进报春苣苔(Primulina huangjiniana),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该新种与同属物种短序报春苣苔(P. depressa)最为相似,但两者在形态特征上能够很好地区别:黄进报春苣苔具有更短的、长2.5~6 mm的苞片(vs.短序报春苣苔具有长15~30 mm的苞片,顺序下同);花萼裂片等长(vs.不等长),花丝基部附近膝状突起,中部以上具腺毛(vs.于中部膝状突起且无毛);柱头倒三角形,深2裂成2线形裂片(vs.片状,稍2浅裂,裂片为三角形),侧膜胎座(vs.中轴胎座)。加上该新种在内,丹霞山目前共记录有6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其中丹霞小花苣苔(P. danxiaensis)和该新种均为丹霞地貌特有植物。黄进报春苣苔目前在丹霞山的两个地方有发现,成年植株不超过200株,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属于极危种。 黄翠莹 孟开开 郭剑强 陈昉 廖文波 凡强关键词:丹霞 形态学比较 仁化县野生白毛茶群落特征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2019年 以广东仁化县董塘镇及红山镇5个分布有野生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的生存群落为对象,开展样方调查及群落生态学分析,以期明确野生白毛茶的生长状况及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 5个有野生白毛茶分布的群落,共分布有维管植物177种,隶属于63科119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1种,被子植物49科101属155种;(2)白毛茶野生种群分布于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群落演替而成的次生林,群落上层以毛竹、杉木、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为优势种,灌木层以白毛茶、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为优势种,草本层以乌毛蕨Blechnumorientale、蔓生莠竹Microstegiumfasciculatum、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等占优势;(3)除次生林外,其余群落中草本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均匀度均高于乔木层及灌木层,这可能是自然演替进程与人类砍伐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4)野生白毛茶更适合处于中度干扰的次生林中,较为湿润的阳坡利于其发展;(5)野生白毛茶数量虽多,共258株,却均为小苗,且生长状况并不理想,需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适度干扰,同时加强民众教育保护现有野生资源,扩大野生种群调查范围,兼顾回归实验。 刘逸嵘 刘佳 黄燕双 陈再雄 赵万义 凡强 廖文波深圳市径心水库区苏铁蕨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最早出现于古生代泥盆纪,是重要孑遗种和珍稀濒危植物,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相邻格子法对深圳市径心水库区的苏铁蕨群落进行群落学研究,分析径心水库区苏铁蕨群落结构和演替特点,为苏铁蕨的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深圳径心水库区的苏铁蕨群落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1 600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72种,隶属于45科66属,其中种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占非世界属的88.33%。(2)该苏铁蕨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划分为乔木2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丰富;各种群的重要值分析表明,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九节(Psychotria rubra)、鼠刺(Itea chinensis)、银柴(Aporusa dioica)是该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53%、38%、28%、23%和22%。(3)年龄结构分析表明,主要优势种群如银柴、鼠刺和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等均属于增长型种群,而苏铁蕨种群却呈现出一定的衰退趋势,说明该群落正处在旺盛发展阶段并且会不断演化替换掉苏铁蕨种群。(4)该研究区群落种群的频度规律为A级>B级>C级>D级 刘海军 许可旺 孙红斌 何清华 凡强 廖文波关键词:苏铁蕨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植物学课程“12345”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实践 2024年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借助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植物学课程“12345”教学改革模式,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课程建设和日常教学,以期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数字“12345”所代表的简要含义是:“1”是“一团队”,建立一支高效尽职的教学团队,秉承育才先育人的教育理念;“2”是“两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3”是指“三主线”,以“形态建成、系统演化、思政教育”为三大主线,强调植物学史就是人类文明史;“4”是“四原则”,在方法上以生物体的4个宏观本质属性(系统学、生态学、地理学、资源学)为切入点,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5”是指“五一百”,在内容上落实5个百项工程,即重点或侧重讲授100个植物学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100个植物学家的重要贡献,100个中华民族植物资源利用典范,100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地,100个具有启发或突破意义的潜在创新点。 廖文波 凡强 周仁超 刘蔚秋 辛国荣 刘莹 冯虎元关键词:植物学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实践